[新聞]國光石化五百天──九大程序不正義!

看板NTUniNews作者 (caluti)時間13年前 (2011/02/15 18:5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朱淑娟/2011.2.14 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14.html <前言> 1月26日國光石化第四次環評審查前一天,有點冷,天空不時飄著細雨, 記得去年11月13日「反國光、救台灣」凱道遊行那天,也是這樣的天氣。 上千名學生從凱達格蘭大道來到環保署前,今晚他們要撤夜守在這裏。 大鼓聲不時響起:「全國的青年們勇敢地站出來,為了我們的家園,不怕任 何犧牲,反國光、救未來,我的同志們!為了我們的明天誓死戰鬥到底!」 國光石化從2009年6月9日第一次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至今已超過500天,直 到農曆年前、1月27日第四次審查,幾乎所有委員都認為國光石化提出的資料 ,包括區位選擇、水資源運用、白海豚保育、汙染排放、濁水溪海岸變遷、 以及社會經濟等等衝擊,不是調查不足、就是減輕對策不足採信。 按理說,這樣審來審去無法讓人放心的開發案,如果是專業審查,絕對 沒有通過的道理。但很奇怪,包括贊成、反對國光石化的各方,都認為1月27 日這次審查應該會通過。因為太多的氛圍讓人覺得政府對這個案子勢在必得。. 在第四次環評審查時,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說:「沒有料到環評會有 這麼多討論,過程之中拖得比較久。」 我想,恐怕不只陳寶郎這樣想,包括中研院院士、學界、醫界、藝文界 、大學生高中生小學生也很想問:當多數民眾期待國家追求無汙染的經濟, 政府繼續支持國光石化這種高耗能、高耗水、高汙染的「三高產業」,是否 符合民眾期待? 而這個案子審查已超過500天,資料一補再補還無法說服環評委員及民眾 接受,甚至專家建議的海水淡化、工業區外移到退潮水深10公尺以外等減輕 環境衝擊方案,國光石化已表明做不到,究竟還要再給國光石化多少補考機 會? 回顧這500多個日子以來,發現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程序不正義: 程序不正義一:舊案未撤 新案續審 事實上,國光石化早在2007年就提出位於雲林離島工業區的「雲林石化 科技園區國光石化建廠計畫」。 這個案子經過2007年4月14日、2007年8月31日、2008年2月14日三次環 評審查,在2008年3月14日環評大會時,前環保署長陳重信裁示此案對環境 有重大影響之虞,依環評法第8條規定進入二階環評審查。 自此這個案子開發單位未繼續送件、也沒有撤案。但2009年6月9日國光 石化重送新案審查,換了股東組成,名稱也變成「彰化縣西南角(大城)海 浦地工業區計畫」,開發地點也改到彰化縣大城濕地。 也就是說,目前在環保署審查的國光石化案有兩個,舊案未撤卻重起新 案,但這500多天以來環保署卻未做任何處理。 程序不正義二:為了國光不要國際級溼地? 國光石化所在地是台灣的大城溼地。翻開內政部剛出爐的「重要濕地手 冊」,書中對大城濕地的描述是這樣的:「從生態環境觀點,彰化濕地是台 灣最後一塊碩果僅存的大型泥質灘地,有無可取代的地位」。然而,1月25 日內政部公布新的濕地,卻以「未取得民意支持」為由,未將大城濕地列入 新一波濕地名單,引發社會議論。 內政部從2007年起推動「國家重要濕地」評選,而兩屆評審委員都建議 應將大城濕地列入國家級、甚至國際級濕地。因為大城濕地是瀕臨絕種白海 豚的棲地,也是國際候鳥黑嘴鷗、大杓鷸的重要覓食區,已被IUCN(國際自 然保育聯盟)列為最高保育等級。 「在建國100年,卻因為國光石化放棄這塊濕地,我們要如何面對未來的 100年?」身為內政部濕地評選委員的邱銘源,得知大城濕地沒入選後不可 置信的說。而據他了解,多數委員都給了大城濕地一個贊成票,他要求內政 部公布投票結果以召公信。 程序不正義三:行政不中立 何以服人 半世紀以來,台灣以進口原油、製造輕油、輕油再經裂解產生乙烯、丙 烯等石化原料,結合上中下游成為完整的石化產業鏈。到2009年為止,石化 指標產品乙烯的產能,已從5.5萬噸成長到目前的404萬噸。 政府陸續開放石化業中下游到大陸投資後,目前超過五成的石化中游原 料外銷,七成五銷往大陸。其中包括聚苯乙烯、樹脂、聚乙烯醇外銷比率更 超過八成。而為了生產更多石化產品外銷,經濟部早已規畫再興建國光石化 、六輕五期,預估到2025年,乙烯成長六成,達到659萬噸,讓台灣成為遠 東區石化運籌中心。 前衛生署長、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指出,全球對於汙染產業的作法都是做 到國內夠用就好,不是把汙染留在國內,讓石化外銷賺錢。得到好處的僅是 部份產業與其股東,污染卻全民承受?這也是商業周刊去年針對國光案提出 的疑問。 而當各界正對國內應該容許多少石化業有疑問時,經濟部工業局卻在20 10年9月花了人民納稅錢300萬元在四大報刊登廣告,強調沒有石化業那來的 輪胎、雨傘、牙膏牙刷、甚至沒有油墨可印報紙。我們現在已經有這麼多石 化廠,難道還不夠做雨傘、牙膏嗎? 台灣究竟要多少石化業,可以透過充分討論來做選擇,但選擇之前政府 至少應誠實告訴民眾「自給率」是多少?收益多少?代價多少?經濟部如此 行政不中立,已違反程序正義。 程序不正義四:扭曲的行政聽證 立法院在2010年10月做成決議,要求經濟部針對國光案舉辦行政聽證會 ,希望透過嚴謹的聽證程序,讓各界充分討論、釐清爭議。 行政聽證具有準司法功能,應事先舉行「預備聽證」釐清爭點,正式開 會時鎖定爭議,雙方交叉辨論,不是單方面陳述意見。會議須完整紀錄,由 陳述人簽名或蓋章。行政機關未來做行政處分時,應斟酌全部聽證的結果。 經濟部一方面同意舉辦,但另一方面又強調國光石化屬私人投資案,開 發主體不是經濟部工業局,並非行政程序法所講的行政計畫,依法經濟部不 需要舉辦行政聽證,也不必依行政程序法的聽證程序辦理。 於是在一切程序不完備下,會議流於各說各話,且數度爆發衝突,最後 在混亂中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宣布散會,並未做出結論。政治大學公 共行政系副教授杜文苓表示,這是一個比公聽會還不如的會議,卻叫他是聽 證會,根本是在殘害行政程序法。 程序不正義五:錯亂的水資源政策 此外,國光石化需要大量用水,水從哪裡來?水利署計畫興建於中部的 烏溪大度攔河堰,而這個案子環評也還在審查中,地方反對聲浪相當大。也 就是說,大度堰的環評有可能沒過,到時國光石化水源從何而來? 而且,只要從河川取水,難免對河川生態造成影響,經濟部水利署副署 長楊豐榮去年六月在宜蘭的水資源會議中強調,過去支持開發,未來則強調 永續、流域整體規劃。目前全國一年總用水量180億噸,未來的水資源方向 是「以供定需」,希望將每年總用水量控制在200億噸以內。 2009年11月23日環評大會審查大度堰時,決議因大度堰對河口地下水鹽 化、海岸漂砂、河床飛砂有影響。且堰址下游2.5公里處就是感潮河段,影 響河口及海域水質生態,開發對環境有重大影響,應進入二階環評審查。 鹿港開業醫師葉宣哲於2010年12月23日在鹿港舉行的大度堰公聽會中指 出,濁水溪南岸的揚塵汙染一年比一年嚴重,一旦大度堰河堰興建,和美、 伸港、鹿港首當其衝。「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我們需要新鮮空氣。」 台灣鰻蝦公會理事黃世州表示,五、六十年代鰻魚是台灣沿海高經濟效 益產業,但自從六輕建後改變水質,鰻魚苗都不再到西部靠岸。如果大度堰 把河流切斷,淡水與海水交接處的黑潮將消失,鰻苗就不進來了。 而且,大度堰預估工程費229億,其中從大度堰到國光石化的輸水管路6 6公里,經費157億。台中生態學會顧問張豐年質疑,水是公共財,國家不應 用人民納稅錢為財團開發水源。 而最奇怪的是,明明是國光石化的開發案,但2010年6月10日國光石化 第一次用水計畫專家會議,卻是由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報告,環評委員當場 質疑水利署角色錯亂:「究竟國光石化是主角、還是水利署?」 程序不正義六:調查缺乏實測 如何保障環境 為了趕時效,國光石化許多資料沒有實測,只以電腦模擬。成功大學水 工試驗所副所長高瑞棋表示,愈龐大的開發案,愈需要較長時間調查,不是 三、五個月就要搞定。 2010年4月中旬國光石化二階環評第一次審查後,環評委員提出300多項 問題要求進一步釐清,隨後環保署分成中華白海豚、健康風險、供水方案、 海岸地型變遷、溫室氣體五個子題,分別舉行專家會議。 2010年5月31日海岸地型變遷專家會議時,中山大學教授劉祖乾指出,國 光石化大面積海埔地抽砂、圍堤、填海造地、築港。這個海域過去缺乏長久 海象觀測,國光石化給顧問公司的時間太少,最大缺點就在沒有觀測,只有 數值模擬。 面對委員的咄咄逼人,國光石化總經理曹明說,「我們也知道這個地點不 好,最好是在屏東,但地方不同意,不得已才選這個地方。」 看多了台灣的環評審查,有些場景實在是愈看愈怪。相同的問題一問再 問,但開發單位總是實問虛答。久而久之環評委員也懶得問、很多案子就這 樣糊里糊塗過了關。 例如去年7月9日海岸地型變遷專家會議,有委員問:「應補充風浪流、 颱洪事件、極端氣候、短期及長期變遷等合理情境模擬」。國光的回答是: 「因國內未就極端氣候研定量化規範,甚難納入考慮」。 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副所長高瑞棋忍不住痛批這種回答很老大,海岸工 程非常有區域性,各地海洋動力不同,所以區域資料相對重要,不能把台北 的拿來台南用,模擬與實驗相對重要。但我們卻可以在缺乏科學評估之下做 出重大決策。 程序不正義七:工業區選扯 缺乏社會影響調查 國光石化在這500天裏提出「原方案」、「北移方案」、「縮小規模方案 」,但這三個方案但都飽受質疑。 2009年6月9日提出的「原方案」,環評委員表示濁水溪地層多屬易受侵 蝕的頁岩、砂岩,含沙量相當高,一旦濁水溪出海口北方被國光石化堵住造 成淤積,一旦颱風來襲濁水溪雨量大時,河水會倒流造成內陸地區淹水。 國光石化在2009年9月25日的二階環評範籌界定會議時提出「北移方案」 ,區位從原來位於大城鄉外海,北移到芳苑鄉及大城鄉之間的外海。國光石 化董事長陳寶郎認為北移方案對環境衝擊較小,但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 陽認為可能更糟,因為北移方案更接近大杓鷸、黑嘴鷗棲地,對保育鳥類的 傷害更大。 另外,北移方案距離王功、芳苑養殖區更近,對漁民的衝擊更大。 彰化區漁會總幹事陳諸讚就指出,讓人擔憂的前例早已經出現︰之前彰 濱工業區留崙尾灣,一退潮就是沙塵暴,變成一個死海,造成漁民困擾。 2011年1月27日國光石化再提出「縮小規模方案」,取消第二期開發計畫 ,但開發範圍只減少780公頃。 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要求,縮小規模方案應重新進行民調,而不是續 用兩年前的民調。而且應進行社會影響衝擊調查,包括:當地農漁民可能的 經濟損失、老弱者未來生計衝擊、開發中砂石運送對學童安全的評估、以及 開發導致全國民眾對當地農漁產品汙染的消費者信心危機等評估。 環評法第四條規定的環境影響評估包括生活、自然、社會環境及經濟、 文化、生態等可能影響。而過去環評審查卻自我設限只審查汙染排放,事實 上這已違反環評法的規定。 程序不正義八:專家建議做不到 繼續補考 2011年1月27日第四次環評審查國光石化提出「縮小規模方案」,總用 水量從每天37萬噸減為22萬噸,但供水方案還是沒變,長期用水(106年起) 每天22萬噸,由大度攔河堰供水。短中期用水每天5.62萬噸,要調撥農業用 水、還要在濁水溪自強大橋上游河道設攔河堰取「剩餘水源」2.21萬噸。 環評委員劉益昌則批「什麼叫做剩餘水量?濁水溪從來沒有剩餘水量」 !濁水溪單是供水給六輕就已出現嚴重問題︰把原本的農業用水拿來做工業 用水,農田水圳缺水對平原生態的具體影響至今沒有任何估算。 另外2010年8月25日「白海豚影響與因應」專家會議做出結論,為保留 中華白海豚育幼及覓食廊道,國光石化工業區應外移到退潮時水深10公尺以 外。但國光石化在2010年12月3日第三次環評審查時卻強調,這個方案不可行 。原因是,填土深度平均約20公尺有工安風險,且工期將長達12~20年。 而環保署之所以將眾多複雜問題分為五個小題邀請專家開會,用意就是 要提出減少開發對環境衝擊的方案,並以此取得民間共識。如今國光石化一 而再、再而三否決專家建議,為何環評還能繼續審下去? 程序不正義九:永續流於口號 教育的錯亂 政府提出「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期程」,2020年要回到2005年的排放水 準。但這目標只是口號? 因為國光石化、六輕五期若是開發,到2020年溫氣體排放量會達到420到 467百萬公噸,比2005年總排放257百萬公噸增加45%。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質疑,行政院一方面說推動減碳四法,一 方面又推動高碳排放的石化業,「政府的節能減碳是在愚弄人民嗎?」 國光強調興建的必要性是為了補足104年五輕遷廠後缺量的50萬噸乙烯, 但2008年中油林園三輕擴建一座年產量80萬噸的乙烯廠,已經補足五輕關廠 後所需的量,為何國光如今還搬出這套說詞? 另國光石化提出五輕關廠後可以取得370萬噸碳權,但台北大學自然資源 與環境管理系助理教授李堅明認為,關廠後碳權就應該收回來,不可以自由處 分,為何還可以從那裏得到碳權? 1月25日一位彰化高中學生投書媒體提到︰高中生努力背訟生物多樣性, 但卻同時目睹國光石化將造成生物多樣性受到汙染,這是什麼教育?「如果終 日埋首書堆,一抬頭卻發現故鄉烏煙瘴氣、面目全非,那再多的知識又有何意 義?」 這是良心問題 即便有這麼多的荒謬與程序不正義,在這500多天裏,我卻也看到近30年 來公民力量最大規模的展現。 彰化環保聯盟發起「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三個月內3萬民眾已認 購200萬股,成為台灣第一件依「信託法」申請的信託案。許多人想為下一代 留下國寶級濕地的心有多急切。 2010年8月中興大學教授陳吉仲、莊秉潔等人發起的「學界反對國光石化 開發案連署」,一千多位學者連署;接下來藝文界、醫界、彰化高中學生陸 續連署反對國光石化開發,2010年11月13日200多個團體、近萬名眾站遊行至 凱道怒吼:「反國光、救台灣!」 1月24日,小學生發起寫明信片給馬總統:「請給我一個乾淨的未來!」 1月25日彰化高中數百名學生利用下課時間戴口罩靜坐,表達反對國光石 化在家鄉設廠的心聲。彰化高中學生展現的勇氣,許多人透過電視機、網路都 受到相當大的感動。25年前鹿港反杜邦的精神在高中生的課本中,成為這群學 生最佳的民主課程。25年後的今天,彰中學生為這個民主課程做了最佳實踐。 1月26日,來自台大、成大、台北大學、清大等20所大學、近千名學生, 頭綁象徵大海的藍色頭巾,在環保署大門前冒雨守夜反對國光石化。 1月27日詩人吳晟第一次來到環保署,站上廣場:「我們常說所有的努力都 是為了子孫,我們今天捫心自問,如果繼續發展這麼高汙染的國光石化,到底 是在毀滅我們的生存環境,還是在造福子孫呢?」 吳晟說:「這已經不是學理的問題,而是良心的問題啊…。」廣場上清大 學生黃裕穎說,「我聽了超感動的,我想說是人都會哭」。 只要曾經走過高雄後勁、林園、仁武大社、六輕這些石化廠附近的人,就 會明白吳晟所說的「良心問題」是什麼問題。石化廠不時飄出的臭氣讓學童經 常要戴口罩才能出門;石化廠的汙染讓許多鄰近街道變成癌症街;每天打開窗 戶就看到一根根煙囪、一個個寫著「苯」、「聚乙烯」的巨大儲槽,生活的代 價何其大。 1月27日環評從上午9點半審到下午5點半,又到了夜晚,天空依然飄著細雨 ,一夜沒睡的學生們沒有人離開,得知環評沒過,廣場響起一片驚喜。500多個 日子裏,國光石化總是這麼輕易就牽動人心,悲傷、驚喜、挫折、還有眼淚…。 過完農曆年了,冬天還沒有結束,國光石化的爭議將持續延燒。大家都在看 ,25年前的總統蔣經國因彰化人反對杜邦而尊重民意,25年後的總統馬英九又要 如何回應吳晟在這2011年的冬日,對良心的呼喚?這個事件或可檢視台灣民主歷 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3.77 ※ 編輯: caluti 來自: 140.112.243.77 (02/15 18:57)
文章代碼(AID): #1DMbjwTs (NTUni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