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 士林橋下王家五兄弟的艱辛祖產保衛戰

看板NTUniNews作者 (Lu)時間13年前 (2010/11/24 18: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5982 在台北市裡,已經很難想像會有人跟你說:這塊地是我們家的 祖產,這裡就是我們住了五代的老家……。然而,在士林捷運站不 遠處,高架軌道線狀公園邊,就住著這樣的「復古」人家。王家 歷代已經在士林居住了一百餘年,但隨著這波都更浪潮而來的建商, 也看中了這塊地的更新「錢」景,而這也讓王家的五兄弟費透心神, 擔心祖產究竟會不會敗在自己這一輩手裡? 王家表兄弟的地兩相加起來約49坪,所謂的祖產其實現在也所剩 不多,過去王家阿公靠著在自家菜園裡種菜,一早把菜挑到士林市場 去賣,養活王家一家子。然而在民國56年,隨著台北市改制成院轄市, 北投士林也被納入台北市的範圍內,農地變市地,激發了前一代建商的 收購慾,阿公識字不多,就在建商的半哄半騙下,將超過一半的土地 賣給建商,菜園就這樣變成了建商的生財法寶。 現在,為了促成都更,建商與仲介慇勤地上門拜訪,歷經兩個 不同的建商,王家五個表兄弟,從來沒有在任何同意書上簽字。然而 這次,王家卻在完全沒有參與任一場公聽會,也沒有收到都更公聽會 通知單的情況下,猛然發覺自己家的房子早被建商劃進都更單元, 目前甚至連都更流程的最後階段---權利變換---都已經跑完了。而 建商甚至以「房子我們都賣出去了」已沒有多餘的房子可選擇,要 王家依已核定之權利變換條件,接受分配。建商已經拆除基地中 絕大部分的建築物,僅存王家五兄弟仍然在孤軍奮鬥中。在王家兄弟 堅決不願更新,而政府又無力居中協調,破綻處處的都更條例,在 這種情況下,甚至沒有任何機制可以處理這種進退兩難的局面。政府 只能消極建議兩造協調再協調,然而在數次協調未果的情況下,建商 接下來極有可能會向台北市政府申請代為拆除,強行拔釘。 王家老大說:「阿公賣地的時候,自己雖然是17、18歲,但也不 是不懂事的年紀了,那時我就覺得阿公做錯了,根本不該賣祖產! 現在輪到自己了,怎麼會想要再重複做錯的事呢?」 「如果我們五兄弟有一兩個生活比較困頓的,也許意見會喬不攏 也說不定,可是我們各自的環境也還算是小康,我們沒有要拿祖產來 交易,我們就是只要我們的房子、不要錢,難道連這點權利都不能有嗎?」 王家大哥這麼說道。然而這種不輕易妥協的態度,卻經常被簡化為 只是價碼高低的問題。就連原本也不同意參與更新的隔壁鄰居,也 已經拿了1800萬的補償金走人,在那之後,這樣的質疑更是赤裸裸, 一般大眾壓根兒也很難相信居然有人不願意趁有機會都更時想辦法 撈一筆。這種「不願參與更新=釘子戶=貪得無厭」的標籤,在政府 無法面對都更爭議時,更加是一種好用的卸責工具,北市府都市更新 處處長林崇傑還公開在電視節目中表示:住戶是因為對分配不滿, 才不願意配合。反倒將政府的中介、監管、協調的責任推得乾淨漂亮。 王大哥對此尤其不滿,在協調會裡對都更處派出的官員說: 「叫你們處長出來對質!我就是有這種骨氣,我們祖產就是不要賣掉! 如果今天建商提出一個可以把我們劃出去,不需要參與更新的方案, 我絕對立刻向法院撤回行政訴訟!」 在過程中,最令人心寒的是其實是政府的態度,只擺出形式上的 公平,但卻忽略建商和一般居民在都更遊戲規則中根本上立足點的 不平等,法規明顯向建商那一方傾斜,「政府根本就沒有在把關, 他們根本是為都更而都更。」參與都市更新彷彿變成新一代的國民 應盡義務,「但如果今天是政府要徵收作為公共建設那也就罷了, 我會配合,但是都更只是圖利了建商,為什麼我要白白讓建商賺 中間的差價,還讓建商吃掉自己的祖產土地?」王家老么不平地說。 建商在說明會上也都提一些一般人看不懂的東西,王家兄弟剛好因為 在鋼鐵工程公司工作,所以以還能看懂圖,「但若是一般的居民, 哪有幾個會看圖?況且就算會看,字也很小!把資料寫得模模糊糊, 根本無從監督起!」再加上都更流程中,疊床架屋又繁瑣的行政程序, 一般居民在自己工作之餘,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徒然耗費大量精力 在大量文件中自己摸索,如果沒有些專業知識加上行政團隊的配合, 根本玩不過建商,政府只是作壁上觀,看建商與居民兩造何時爭到 你死我活。 王家兄弟為了自力救濟,搜羅了建商在實施都更程序上的種種 瑕疵,也費盡心思揪出建商更新方案中,消防逃生、停車動線等規劃 設計方案不佳的種種問題。甚至當建商意圖來「協調」時,王家兄弟 還想方設法提出一些看似刁鑽的條件,企圖用幾乎不可能達成的要求 來堵住建商。但僅止是簡單且始終如一的「不參與都更」的立場, 卻好像變成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奢求。屢次建商還用「這次不參與都更, 之後你們面積不足,想自己都更都沒辦法!」來勸進王家兄弟, 而王家兄弟面對建商的威脅利誘,一開始即明白表示:「我家蓋不 起來是我家的事情,不需要你(建商)來關心」!並表示:「除非 建商願意將王家所有土地持分在權利變換後,百分之百完整歸還」, 在沒有拒絕的選項下,最後一招殺手?就是開出建商不可能答應的 條件,要其知難而退。但在政府與建商誤導下,王家的協商手段卻 被簡化詮釋為「釘子戶的貪得無厭」。 而尤其詭異的是,建商所劃定的更新單元範圍本來就選擇性的 排除了一些建物,沒有要參與更新,包括基地南側郭元益大樓 (屋齡9年)以及一棟獨棟的四層透天厝(屋齡50年),南側還有 一間有應公廟,北側則有兩棟五層樓連棟店屋(屋齡30年)也不參與 更新,唯獨王家「不參與的心聲」不被當一回事,為什麼? 和王家相隔僅一公尺的50年老屋前,一位90歲的阿嬤每天下午 都會坐在自家門前看著鄰居人來人往。我們上前攀談關於都更的事, 阿嬤只是極其自然地說:「我們家不用更新。」不需要自證自己家 不窳陋,不參與更新對阿嬤而言,如此自然而然而無須多作解釋, 但對於「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的都更苦主—王家兄弟們而言, 這樣的篤定卻是求而不可得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04.143
文章代碼(AID): #1CxEHoPO (NTUni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