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轉錄]被污名化的考古學

看板NTUniNews作者 (揭穿勞委會的連串陽謀)時間19年前 (2005/04/17 01:13),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Anthropology 看板] 作者: urbanism (嘆氣的天使) 看板: Anthropology 標題: [轉錄]被污名化的考古學 時間: Sat Apr 16 08:52:07 2005 http://myurl.com.tw/rjc5 2005.04.16  中國時報 被污名化的考古學 宋昱潔、葉長庚 近來「卑南出土物移轉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使台大人類系一時聲名大 譟,但卻非正面的評價。一直以來,人類學領域不但在社會中,甚至在台大校內都 是被冷淡對待。做為進入此「冷」領域數年的學生,我們希望提供社會另一個看此 事件的角度。 考古學者藉由從古人的遺物慢慢地拼湊出其過去的生活樣貌。在他們眼中,地 下遺物的珍貴之處並不是「物」本身,而是背後隱含的人類行為與意義。同時,藉 由考古學者的解釋,遺物也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碎陶片或石塊,而搖身一變為聯繫過 去與現在的媒介,進而刻畫出一幕幕生動的景象。 「身為一位考古工作者,不該有私自收藏或涉入買賣遺物的行為。」此為考古 學界師長諄諄叮囑的門規,一直都被大家遵守且喻為佳話。考古研究者與文物愛好 者對「古物」的態度不同之處即在於:考古學者的目的不為收藏,而是為說出古物 背後的故事。近來部分報章媒體刊登「霸佔」、「侵占」、「佔有」等字眼,除了 顯示對考古學研究的誤解外,也深深打擊平時在此乏人問津的冷門領域中默默耕耘 與付出的人。 今年台東討壺聯盟成立之後,要求歸還卑南文物的訴求浮上台面,各大媒體也 陸續刊出相關報導與投書。但除了一篇本系謝世忠老師的文章外,幾乎都是抨擊。 尤以某位高中學生的文章更深深震撼了我們,其文章除了一句「卑南遺址是民國六 十九年挖掘」之外,就是控訴與沉浸在對祖靈與土地的洶湧情感。孰知挖掘一日, 其後的整理工作可能需要十倍的時間。相較於國外學者對某一遺址或地區數個世代 的投入,二十年何其短暫! 所以我們要問:民間團體要的是什麼?文物的觀光經濟效應?政治聲望提升? 祖器回鄉?以一個學術單位來說,與其草率轉交,使得文物在突發狀況下意外損傷 ,我們更希望有一個完整、周詳的計畫來進行移轉,也期望這批物件回到台東後能 夠在社會教育與研究領域上有更好的發展,而不是淪為定時換展的展示品。如果祖 靈垂淚可以解釋為無法回歸土地的哀傷,那麼祖靈有沒有可能因無法為人所理解而 悲傷? 雖然並非生於台東,但我們透過考古學上一次次的調查,對於台東這塊土地只 會更關心、更投入。面對過往的先住民、眾人所呼喊的祖靈,以及考古資料不可逆 的特性,我們絕對不需要一呼百應式的激情,而是冷靜與妥善的安排,並將未來的 規畫攤在陽光下,讓所有關心這批文物的人有機會一起守護。 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不斷的研究與引進新技術,讓這批資料能夠訴說更多這塊 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而非湮沒在博物館收藏櫃中。這應該才是對於祖先們最 大的關懷,也是我們這些正在學習從事考古工作者的最大期待。 (兩位作者為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生) -- 給他時間,男人遲早會證明自己是個渾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01.67 -- 台灣外勞行動 http://twblog.net/migrants KarlMarxian Carnival http://blog.twblog.net/karlmarx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1.67

218.166.148.35 04/17, , 1F
介轉
218.166.148.35 04/17, 1F

140.112.228.21 04/18, , 2F
借轉^^||
140.112.228.21 04/18, 2F
文章代碼(AID): #12OKVI82 (NTUni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