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柯文哲:追求生活品質 這行不適合你

看板NTUmed97作者 (chen)時間16年前 (2008/06/27 09: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ccyares 信箱] 作者: ccyares.bbs@ptt2.cc (ccyares.bbs@ptt2.cc) 標題: [柯p] 柯文哲:追求生活品質 這行不適合你 時間: Fri Jun 27 09:44:44 2008 作者: ccyares (分明是。到無話可說) 看板: Kabinett 標題: [柯p] 柯文哲:追求生活品質 這行不適合你 時間: Fri Jun 27 09:43:22 2008 http://udn.com/NEWS/LIFE/LIF6/4402300.shtml 柯文哲:追求生活品質 這行不適合你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記錄】 2008.06.27 02:59 am 親愛的準醫師們:過去十年,台灣社會呈現兩極化,不僅貧富懸殊、南北懸殊、藍綠對立 ,從我服務的醫院來看,年輕醫師的價值觀,也有「M型」趨勢:一種是很在乎自己賺了 多少錢,另一種是很在乎自己的生活品質,一點兒不想多做。 有人說,醫師是高所得的一群,現在大醫院外科醫師一個月約廿八萬元,內科醫師廿五萬 元,小兒科和精神科各約十五萬元。收入是比一般行業高,但現在的住院醫師愈來愈不認 真。 >>年輕醫師 有M型趨勢 我觀察,年輕住院醫師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勢利,凡事向錢看,受訓、選科都在「算計」 :「哪個對我最有利?哪個以後可以賺很多錢?」卅年前成績第一名的,才能選外科;廿 年前換成內科、婦產科。現在卻是第一名才能選皮膚科、家醫科!即使選整形外科,也是 學整形美容,少有人要選傷殘重建。 另一種住院醫師,則是凡事不在乎,想要多訓練他們,他們都不要,因為不想太累!最重 要的事是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廿年前,在台大醫院受訓的住院醫師,有時七成會留下來 ;現在受訓一年就跑掉,大有人在。 >>救人行業 工作不輕鬆 我們醫界前輩、國泰醫院副董事長陳楷模以前訓練醫師時,常把沒處理好的病歷丟地上, 醫師都是小跑步去撿;現在陳楷模卻笑說:「不敢丟病歷了,怕沒有醫師願意撿。」你可 以知道現在新醫師的態度和以前很不一樣。 但是,我要說:醫師確實不是輕鬆的行業,因為這是救人的行業,你得要有使命感。我在 台大廿多年,除了出國參加醫學會,沒有休過假;即使回家,也是手機不斷訊,好讓醫院 隨時找得到我。可以說,每一秒都在值班。 這一行的實情是:我兒子小時候很少看到我,早上起床看到我時,我大多在睡覺,所以他 不知道我叫「爸爸」,以為我叫「睡覺」。  追求自己的生活品質,無可厚非;但是若把這項放第一,或許,醫師就不是適合你的行業 。 前總統女婿趙建銘也曾在台大醫院當醫師,後來被迫離開台大醫院,新聞鬧得沸沸揚揚, 他的境遇可讓有心從醫的你們借鏡。 >>書讀得好 誘惑也不少 趙建銘書讀得好,進醫學院;可惜,後來被社會黑暗面誘惑。在我來看,趙建銘只是個迷 失的孩子;問題在於,台大醫院為什麼會出現趙建銘? 我常跟其他的年輕醫師說,如果廠商平白給你卅萬元,你覺得廠商會希望你做什麼?你若 拿人家的卅萬元,問題是後面的代價,你付得起嗎? 現在年輕人價值觀不同,職場流動率高,企業淘汰員工的速度也很快。你選老闆,老闆也 選你。我常跟每一屆即將完成訓練的總住院醫師說,醫院一個月給你卅萬元,你能替醫院 賺多少錢?職場上是You get what you do。 >>期待報酬 和付出正比 當然對老闆來說,人才有人才的用法,奴才有奴才的用法。年輕人期望的,和願意做的常 有落差,如果你期望獲得的報酬,和你付出的成正比就好;就怕你想得這麼多,卻做不了 這麼多。 要有耐心,對人、對事,都是。我常說,絕大多數醫療過失,沒有醫療糾紛;絕大多數醫 療糾紛,沒有醫療過失。意思就是,醫師和病人的溝通很重要,很多怨懟其實是不會發生 的。 最後,建議有心行醫的年輕人先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不要做不切實際的期望。 祝你做多少、得多少 台大醫院外科部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 【2008/06/27 聯合報】 -- 她可能有一個心(芒草搖搖頭 不置可否),若有,無非也是冷的 我追蹤她逸去的方向猜測 崖下,藤花,泉水 正午的陽光偶爾照滿卵石成堆 她便磊落盤坐,憂憤而灰心 ──楊牧〈蛇的練習三種〉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0.203.60.11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3.60.111
文章代碼(AID): #18P4P22J (NTUmed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