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嚴長壽:未來,是自己的責任

看板NTU_CK_TFG作者時間16年前 (2007/09/25 20: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嚴長壽 ◎ 1947年生, 亞都麗緻旅館集團總裁,曾任圓山飯店總經理、美國運通 台灣區總經理。所主持的亞都飯店榮登世界傑出旅館系統(The 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講述奮鬥過程的暢銷著作《總裁獅子心》被譽為 最有影響力的勵志書籍。 資料來源:奇摩新聞/雜誌專區/30雜誌 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070909/30/k8tr.html?type=new&pg=1 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應《30雜誌》之邀,現身 「青年領袖菁英論壇」 發表精采演講;他提醒青年人,不要跟著環境隨波逐流,無論身在任何工作 崗位,試著站更高,看更廣,你也有力量駕馭時代的遠景。 這一年來工作日益繁重,我跟青年人接觸的機會並沒有減少。因為我很著急 ,看到整個台灣社會現象對你們傳達了很錯誤的訊息,似乎告訴大家要等待 ,等待換一個政府、換一個新時代;然而,這絕對是錯誤的。 我們太容易被環境和媒體駕馭,認為國家未來必須依賴一個英明的領導人, 事實上,台灣已經不能容許這種想法,也沒人擁有那種條件和本事。每一個 人都應該負起責任,尤其是青年人,必須用更高更廣的視野,來看自己與台 灣的未來。 放大眼界,跟世界交朋友 我在1971年進入職場,當年台灣退出聯合國,人民的信心差到極點。一開始 我進入美國運通,發現那是為國際人士服務的公司,立刻告訴自己,如果能 講一口好英文,並因為我的服務,讓外國人更了解台灣、甚至喜歡台灣時, 將是多麼了不起的工作!當台灣政治走不出國際,觀光就是跟世界做朋友的 大好機會。像我這樣一個大學都沒畢業的人,能用這種心態看國家未來,為 什麼三十幾年過去了,政治人物還是走不出統獨與藍綠的狹窄思維? 我擔任美國運通業務代表期間,有次公司負責「漢諾威國際工作母機展」活動 總代理,邀請台灣機械界前往德國參訪。那個年代,台灣機械技術大多模仿日 本,他們不認為有必要遠赴歐洲,因此拒絕邀請。我告訴他們:「你們只知道 跟著日本做,只會一直跟在他們後頭,既然有機會到世界機械發展最進步的地 方學習,為什麼要放棄?」他們被我說服了,組成台灣機械界首度前往德國的 訪問團。到了德國會場,眼看機械自動化發展如此先進,所有人都深受震撼。 會場展示了一種自動斬鋼機器,能迅速將材料按刻度切為各種尺寸;那時台灣 還停留在鋸子和車床等人工技術,一位業者看準商機,立刻訂購了這台機器; 果然,因為擁有超前的設備,他的事業突飛猛進,連續幾年遠遠領先同業。最 重要的是,台灣機械業從此不再缺席了,眼界拉到了原本看不到的地方。只是 一位小小業務代表的我,因為不甘心台灣機械業的安於現況,鍥而不捨的成果 又豈止是為公司爭取到一筆生意的成就感? 再來,從人文角度看這趟旅遊經驗。當時我們搭乘遊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時 速飆到了140公里,我以為駕駛違規超速,實際上,德國高速公路根本沒有速限 ,當駕駛人嚴守車速分道的行駛法規,就能讓速度無所限制。原來所有的自由 開放,源自於有紀律的嚴格規範,而我們平時習慣的社會框架,到了世界的另 一端,也完全不存在。也就是說,從交通規範就可以體會到一個社會最小的學 習模式,也有很多人沒看到這一點,感覺沒有任何差異,原因是不懂得思考, 也沒有細膩的觀察能力。 開闊胸襟,向異領域取經 我們太習慣原有的生活方式,走進國際社會,還有很多必須學習的教養;例如 用餐時刻,我們的吵鬧,相較於西方輕聲細語的用餐環境,竟是顯得如此尷尬; 難得來到歐洲,團員們參觀每個世界頂級的美術館,最重要的事情居然只是找 廁所。我覺得很可惜,開始運用行前準備的資料,為他們講故事,要團員感受 得到雙腳踏上的異鄉土地,是擁有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背景;這番努力 果然讓他們感到不虛此行,還有人喊我「嚴老師」,因為他們學到了普通觀光 客沒學到的東西。 這趟旅行開拓了我對世界的觀念、對旅遊應有的態度,我想告訴大家,如果一直 把生活模式局限在狹隘的空間,才是台灣無法進步的問題所在。培養自己細膩觀 察、深入探討、跳開格局的能力,才能從每一件事、每一趟旅程得到收穫。 後來我被選為亞太旅行協會(PATA)的理事,為了保持與他國的友誼,我參與了 幾個協會社團,會員涵蓋亞太與紐澳等地區,彼此協助觀光產業的包裝行銷;像 是透過國際專家力量,進行東馬來西亞開發計畫的諮詢顧問工作,以及二十年前 協助峇里島以國際的視野來發展當地的觀光特色。這段期間,有幸跟著全球旅遊 、行銷、開發的專業人士學習,令我眼界大開,這也是為什麼二十年前政府決定 產業東移時,我用國際角度來看東海岸的發展,有了完全不同的思考。 跳出框架,拒絕以管窺天 大家應該可以想像,如果迪士尼樂園蓋在印尼峇里島,會是什麼樣的災難,但是 他們請來國際專家協助,找到專屬的優勢──陽光、大海、沙灘,成功吸引大批 觀光客,到那邊渡假,什麼事都不必做就能盡興。過不多久我應當時政府邀請, 協助了解當時台東一個類似「台灣的迪士尼」計畫案,當時的業者與政府認為這 是讓台東躍身國際都市的大好機會,但是台東縣只有十幾萬人口,旅館業不發達, 旅客從西岸東移的交通代價龐大;我獨排眾議,建議地方首長與開發小組收手, 過了二十年,計畫果真沒有成功。 事實上,花東地區早已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美麗的自然景觀、深厚的原民文化, 我們卻沒有深化成更棒的觀光事業。讓花東縱谷發展為飛行翼與滑翔傘活動的重 要基地、台東池上的好米化身為美酒、瑞穗的溫泉假期……都需要我們運用專業 規畫能力,將花東包裝為具有在地魅力的旅遊熱點,行銷國際。 現在,花東面對的是交通難題,如果能縮短台北到花東的火車往返時間,讓當地 居民與外地旅客享受便捷的鐵路交通,誰還願意蓋一條高速公路來破壞十七個敏 感地區、糟蹋後山生態與觀光價值?與其讓國內旅遊人口快速東移,不如思考, 如何讓國際觀光客樂於來到台灣,並且願意在花東地區享受一段長假。如今我只 看到一塊塊的風景區淪陷了,如果繼續無限制發展下去,我們將為後代種下大患。 台灣不斷碰到狹隘粗淺的觀光規畫,糟蹋許多土地和資源之後,並沒有產生更好 的效益。百年之後,我們應該留給子孫文化底蘊深厚、可以永續經營的樂土,還 是一個破壞殆盡、毫無生產效能的荒地?尤其每次看到政治人物,承諾四年之內 要給選民一個結果的時候,我希望大家了解,那對台灣並沒有幫助,更重要的是 能不能用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台灣問題? 就拿台北市的發展來說,在我看來,接下來的十年,或許松山機場能權宜性地做 為上海接駁點;不過,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城市的發展,該怎麼想像二十、五十甚 至百年之後的台北? 拓寬格局,用百年描願景 我認為台北市之所以如此醜陋,是因為中心地區三分之一的建設受到航空高度的 限制;如果有十二分鐘往返台北與桃園的磁浮快車,就能解放台北市的天空,屆 時將能透過土地整合,規畫更有效率的空間。例如建築物高度往上延伸,投資效 益就會產生;留下更多公共綠地景觀,讓都市更美化;松山機場一半用地做為公 共設施,紓解惡化的東區交通,也許五十年後,我們能看到煥然一新的台北遠景, 讓台灣躍身具有世界競爭力的成熟都市。 甚至,當台灣未來準備與大陸開放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只著眼與大陸溝通,更應 該挑戰成為亞太航空的轉運中樞!台灣有眾多國際航線匯聚,涵蓋紐約、洛杉磯、 芝加哥、西雅圖、溫哥華等各大歐美城市,只是尚未將這個優點發揚光大。像是 前陣子華航開啟印度到台灣的航線,印度乘客就是把台灣當作轉機點,藉此轉往 北美各大城市;可見,讓台灣成為世界飛行網絡的亞洲據點並非遙不可及,將桃 園縣打造為國際級交通樞紐,更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 舉個例子,三十年前,英國附近有三個機場,旅客從機場下機,必須再耗費30分 鐘車程到另一個機場。那時,荷蘭是只有幾百萬人口的小國家,他們卻興建了一 個超大規模的國際級機場,吸引前往歐洲的美國旅客,能將荷蘭當作優先轉機點。 在推廣期間,還特別推出一個優惠──只要從外國以荷蘭為第一個停留點的過境旅 客,就可以享受免費的首夜住宿;他們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吸納廣大旅客,果然成為 了歐洲最重要的通路城市之一(gateway city)。幾十年前,荷蘭就懂得恢弘看待 國家發展,現在,新加坡也用同樣角度操作,本來就擁有優勢的台灣是不是也應該 放大格局,規畫台灣機場和國家未來? 就像我經常告訴後輩,青年人除了必須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更必須對自己未來的 職場生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與方向,要深切地了解工作的意義。如果你要選擇當公 務員,也千萬不要當一個無奈的公務人員,如果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終身的保障, 而毫無奉獻的動力和使命感,那就像在游泳池裡划船,不敢面對大海的風浪。各位 青年朋友,如果你願意多在乎彼此的未來,那麼即使身在無奈的工作崗位,也能有 一番作為。我們面對的,絕對是充滿困難與挑戰的未來,當你大膽跳出習以為常的 的框架,試著提高思考的高度與寬度,就能清楚看到嶄新方向,擁有駕馭時代遠景 的力量。 更多文章 【30雜誌2007年08月號】讓自己大賣! 連 結:http://www.30.com.tw/ ※ 編輯: pagechu 來自: 220.137.140.176 (09/25 21:01)
文章代碼(AID): #16-GMNeU (NTU_CK_T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