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極致的生命境界2

看板NTU_CDYoungs作者 (蟹子的淚跟海一樣多)時間16年前 (2008/05/14 23:1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子曰:「莫我之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 學而上達,之我者,其天乎!」 孔子一輩子為宣揚大道在外奔走,少有時間在家安享天倫,甚至到了晚年喪子,也沒回 去料理後事,如此地鞠躬盡瘁,卻仍得不到天下人的肯定。有人恨他阻礙了自己的霸業, 他周遊列國常被趕得到處跑,惶惶如喪家之犬,尤其令他難過的是一些自命清高的有德隱 士也笑他不識時務,不自量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在當時那個亂世,民不聊生,且百家齊鳴,眾說紛紜,要宣揚道德仁義就吃力不討好。 倒是以利誘人的事業卻很受歡迎,但是偏偏這些孔子都不願意講。孔子曾說:「攻乎異端 ,思害也矣。」其弟子也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其實孔子並不是不相信鬼神,但以聖 人的胸襟,關心的是眾生捨本逐末。這些術流動靜的東西,雖有其可觀之處,但畢竟不是 正道。所以孔子寧願講平常理:綱常倫理、五倫八德,因為這些東西會引你逐漸進入修心 ,最後才能明心見性。 夫子的眼光很深,他所引領眾生走的路,是有前瞻性的,也是實現理想人生的要素。它 可以徹底地解決人生的大問題——煩惱無盡。修道才能培養免疫力,否則人生不同階段, 必有不同的煩惱,修道就是讓我們化掉這些煩惱——從根本上化掉。這樣的人生才能海闊 天空、俯仰無愧;否則基於人存在的命限,人生實在太限制了,也太苦了。 子貢曰:何謂其莫知子也?連孔子得意的弟子子貢都不瞭解夫子的心情,可見孔子的心 是鮮有人理解的。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這是孔子的處事態度,真心修道原本就不求人知的。孔子在當時 已遭時之窮了,不過孔子卻沒有頹喪,不得於天,只有求己了,因為天心與人心本來就應 相通。他不怨天不尤人就是反求諸己的功夫。每當有橫逆的時候,他能反觀自照,就會感 受到不切於心之處,於是趕快改自己的毛病,這樣才能由自己來主宰情勢,怨天尤人都是 無濟於事的,把怨尤的念頭化掉,智慧心才會現,較易看清問題的癥結何在。 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下學是從基層學起。修道要從日用倫常間去修煉,在君臣 、父子、夫婦、長幼、朋友間,會有很多錯綜複雜的關係,時刻在練我們的心性,不得求 得、不通求通。面臨挫折卻習而不察,在自性上也沒有什麼改變,就談不上人生的理想( 後學認為與『上達』有關)。所以下學而上達,定要在人道上下功夫,不要放過每一個點 ,要在裡面學習不斷修持,這叫人道,人道盡處即先天,歷代大忠大孝的聖賢個個都是從 中道上成就其不朽的偉業,修道沒有取巧,一定要腳踏實地(下學)地去參悟(上達)。 上達也有很多層次,由粗理而細理、微理、妙理而玄理,剛開始我們只要與人和睦相處 ,從不與人吵架,就以為自己是好人了,但修道之後,研究道理才知道自己常起壞念頭, 其實已經不是個好人了,現在要開始注意自己的心念,慢慢地再細微一點,要注意自己有 沒有利人利己,這一層層往上跑,由粗而精,這是下學而上達的功夫,勉強到自然,不自 在到安適。 孔子在晚年到了「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這時他就是在天堂裡了,就算全天下的人 都誤解他,但是「之我者其天乎?」,孔子是以一片真心向上天表白的。修道要溺水行舟 ,需犧牲、包容的地方很多,不過明去暗來,人虧天補。無怪孔子會如此地擇善固執,守 死善道了。 -- 後學讀過這篇文章後,非常佩服孔子的精神, 有對於道與真理的追求非一般人的堅毅, 孔子的人生真的是非常值得我們效法。 過去有同學跟後學講,覺得儒家很假(大家應該懂意思)、做作, 明知不可為故做清高,後學並也不這麼認為, 對於孔子來說,以世人眼光看似窮愁的人,為何會有上千弟子願意跟隨他? 他必定有值得後學們學習的, 之前網路上流傳著一個老師分享他對孔子的看法, 如果有前賢有留存這一篇文章,不妨跟大家分享。 也類似在說這樣的道理, 很可惜,世人多半對於一個人身上有實質利益的方面去計量他 卻未能見到一個有德之人身上廣大的財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27.190 ※ 編輯: sparrows 來自: 140.109.227.190 (05/14 23:26)

05/15 07:16, , 1F
頭推!
05/15 07:16, 1F
文章代碼(AID): #18Am7g5Y (NTU_CDYou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