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HIT雜誌]誰比較職業,一目瞭然

看板NTUPBC作者 (純~情~小百合)時間20年前 (2004/04/22 07:3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Bulls 看板] 作者: Mozilla (藍色愛戀) 看板: Bulls 標題: [HIT雜誌]誰比較職業,一目瞭然 時間: Wed Apr 21 23:32:04 2004 南韓職棒的水準成長,在前十年就完成了---台灣呢?整體環境與台灣相似,甚至還原地踏步 了數年之久才開始徹底改革的南韓職棒,和台灣職棒的差距已經明顯可見--南韓能,台灣能 嗎? 由於資訊不足,南韓的職棒並不怎麼受到台灣球迷的注意。雖然近年來台灣與南韓兩國的 職棒夢幻隊經常有機會在國際賽交手,不過在「愛國主播」的轉播下,台灣球迷對這些韓 國隊球員的認識,卻多半僅止於「敵人」而已,這樣的結果,其實是很可惜的事情 只比台灣早八年 在欣賞過去年札幌亞錦賽的日,韓之戰後,相信一定有很多球迷對南韓隊展現出來的對抗 性印象深刻。 也正因為南韓職棒成立的時間並沒有比台灣職棒早多少,所以從他們成立 到現在的許多演進與改革之中,台灣職棒可以學習到的東西甚至比美、日多,尤其是他們 如何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將水準提升到像目前的強度。至少在稍微了解南韓職棒之後,可以 對「草創」兩字有一些基本的抵抗力。 南韓職棒是在1982年成立的只比台灣職棒早了8 年,當時有6支球隊,分別是MBC青龍,海陀老虎,樂天巨人,三星獅,三美超級巨星和OB 熊。 在成立之初(也就是「草創」期),一支球隊每年上下半季各打40場,合計80場的 比賽,每隊每週約進行3場比賽,跟台灣現行的賽制十分相似,只有因為氣候因素使正規 季賽長度較台灣短,總場數較少這點不同。 第一次重大危機 這種鬆散賽制只維持了一年,第二年開始每隊就得進行100場比賽,但是依舊維持上下半 季的制度,每週每隊約打4場。從1982~1988年,除了每隊的比賽量逐漸增加到108場之外 ,只有在賽制上因應三星獅1985年上下半季都拿到冠軍而做小幅度的修改,其他的改變並 不大。 但是,在1988年漢城奧運時,南韓職棒還是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由於1988 年南韓主辦奧運,因此在國家「奧運之上」的方針之下,南韓職棒各球團面臨了兵源短缺 的問題。許多年輕的運動員在國家不再重點扶植棒球項目之後,由於看不到打職棒的未來 性,不願意把棒球納入自己的生涯規劃之中,球迷也不再將欣賞職棒當成主要的休閒,轉 而選擇足球等其他運動項目欣賞。 成立二軍 吸引年輕運動員 在兵源短缺以及觀眾減少的情況下,南韓職棒並沒有跟台灣一樣選擇減隊以濃縮現有的職 棒球員,反而在1989年成立二軍,增加職棒球員的需求量,希望藉由更多的機會來吸引年 輕運動員繼續以棒球為生涯的目標。 從那一年開始,南韓職棒正式成為南韓棒運的火車 頭,職棒開始將國家棒運提升的責任扛在肩上,而不再只是仰仗國家的幫助,那年除了成 立二軍以外,也斷然廢止沿用了7年的雙球季制,改採單一球季制,同時每年每隊比賽數 增加到120場。 說這一年是南韓棒運的轉捩點並不為過,國家的補助減少不但沒有殺傷 南韓職棒的活力,反而更促進了改革與進步。 日韓職棒交流、宣銅烈挑戰日職 進入1990年代之後,南韓職棒在雙鈴突擊者隊以先加入二軍聯賽的方式加盟而增加為8隊 (微笑鷹隊在1986年加盟為第7隊),也開始密切與一水之隔的日本展開交流。 1991年日 韓兩國開始有明星賽的交流,南韓職棒的水準因此受到日本職業球團的注意。1995年的日 韓明星賽中,日本方面還派出鈴木一朗、松井秀喜、小久保裕紀、古田敦也、佐佐木主浩 等球星應戰,顯示日本方面高度重視南韓的職棒發展。 該屆明星賽中,還發生了南韓國 寶宣銅烈對日職球星表現不理想感到不滿,而嚴厲指責日本職棒水準下降的事件。 之後 宣銅烈加盟日本職棒中日隊,在1997~1999年這三年拿下95次救援成功,自責分都只有個 位數,讓他的平均自責分率低到不可思議的1.64!證明即使待在南韓職棒多年,也沒有讓 他成為「勇於內鬥」卻走不出國門的假貨。 1997年之後南韓職棒開放使用外籍球員,因 為密集賽制以及外籍球員人數限制,南韓的本土球員出賽空間並沒有被外籍球員嚴重壓縮 。所以一方面的得到了外籍球員帶來的球風以及觀念的刺激,一方面也避免了外籍球員反 客為主的弊端。 無視金融風暴,建立自由球員制度 在1990年代初期快速成長的南韓職棒,到了99年代末期,卻因為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許 多球隊陷入財務困難。有的球隊採取放棄使用外籍球員的方式,有的則將隊中主力球員租 借給日本球隊,不過即使是在這樣的危機之下,南韓職棒還是在1999年建立了自由球員制 度,將整個職棒環境又推到了一個新的頂點。頂級球員的薪資自此開始快速飆漲,與新進 球員的薪資水準也越拉越遠。 這樣的薪資架構,一定程度讓南韓職棒能夠有效留住國內 的年輕好手,減輕自1990年代末期開始業餘選手嚴重外流的情況。像金鎮由這樣以前絕對 留不住的好手,現在也有機會留下來了。 即使南韓球團只能出不到美國人一半的簽約金 ,但是環境比較穩定,而且在國內取得自由球員的資格所需的時間,跟在美國取得薪資仲 裁資格所需的時間差不多。 這樣的改變,讓許多好手更加願意留在國內,這除了減少選 手外流的速度,甚至一些之前去挑戰美國職棒的選手,也都願意被釋出之後再回到南韓國 內打球。 制度不夠健全,陳金鋒會回來? 現在效力於SK飛龍隊的曾珍鎬和斗山熊隊的俞炳穆,都是這樣的例子。其中曾珍鎬還短暫 上過大聯盟,不過後來因為受傷而被紅襪隊outright到小聯盟,沒有其他球隊表達想撿回 去的意願,最後他被紅襪隊釋出,成為自由球員,而回到南韓並與SK飛龍隊簽約。 所以 某些聲稱關心陳金鋒的球迷,詩人或記者,希望他能夠盡快回到國內打職棒跟蔡仲楠對決 ,這願望要實現在技術上並不困難,只要陳金鋒跟曾珍鎬一樣被球隊outright並且沒別隊 要,然後被釋出成為自由球員就可以了。 只不過,陳金鋒喜不喜歡這樣結果應該不難想 像,更不講到現在還是採用變相終身約的台灣職棒,究竟能夠有多少吸引力可以吸引這些 海外好手回流了。 台灣職棒得給球迷更多真實感 經由歷史的回顧,可以知道南韓職棒的水準成長是在十年之內完成的。整體環境與台灣相 似,甚至還原地踏步了數年之久才開始徹底改革的南韓職棒,在短短十年之內,和台灣職 棒的差距已經明顯可見。 這也讓我們看到,只要方向正確,要在水準上面逼近日本職棒 原來並不需要一甲子的時間。或許在短期國際賽裡面,有小機會可以以弱勝強。就好像美 國奧運資格賽,預賽全敗的墨西哥可以在交叉決賽翻掉預賽每場狂勝對手的美國隊一樣。 但是就如同安達充漫畫《好球雙物語》主角國見比呂的名言「誰比較強,是一目瞭然的」 ,正視兩國職棒水準上面上的差異,也才能夠認真去思考究竟南韓做到了什麼台灣一直沒 做到的事情。 這次在札幌擊敗南韓隊,有幸在現場的我當然興奮莫名,但是離場後卻感 覺很沒有「真實感」。台灣職棒要如何給球迷更多真實感呢?或許可以從南韓職棒身上學 到一些。 作者: 郭繼聰 -- 打的好累喔 懶得檢查錯字了 好文給大家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238.46

推 218.164.75.76 04/21,
謝謝...但是OP了 ^^
推 218.164.75.76 04/21

推 220.135.238.46 04/21,
原po就是我呀...只是上次po一半...XD
推 220.135.238.46 04/21

推 218.164.75.76 04/21,
XDDD 辛苦了
推 218.164.75.76 04/2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1.40
文章代碼(AID): #10XmMASX (NTUP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