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隨寫] 如何參與國際會議及活動?(我覺得比較뤠…

看板NTUMUN作者 (暑假!?)時間17年前 (2006/11/26 00: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主講人:東吳大學政治系羅致政主任 前言: 台灣看世界、世界看台灣: 這邊老師舉了芬蘭的例子來詢問大家是否知道: 大家知道芬蘭的總理是女性,芬蘭的國會議員半數是女性? 不知道的話,那你就是不了解芬蘭,那你問他們台灣? 不知道,因為台灣對他們來說就真的是所謂的"天涯海角" 所以別人是怎樣來看台灣的?自己又是怎樣來看世界其他的國家? 一個地球各自表述: 每個國家在自己的世界地圖上都會把自己放在世界中心, 然後以自己的中心來看世界,如近東、中東、遠東等稱呼 就是歐洲國家自己為中心看亞洲。 然而其實地球一樣的,只是大家解釋不同。 全球治理與全球在地化: 老師用了很多圖片來給大家看,讓大家來看出是哪個國家, 雪梨歌劇院、馬來西亞雙子星大樓、巴黎鐵塔等等國家, 代表一個地標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及代表性? 陽光、空氣、水: 了解自己的週遭環境。 國際觀的培養: 觀點(perspectives):你可以不接受不同的觀點,但你要了解不同的觀點。 布希和賓拉登孰對孰錯?誰是正義的一方? 還有很多類似的舉例,都是因為立場不同所帶來的差異。 能力(capacities):語言必備。還要有觀察入微的本事,看的到表象後面的意義。 語言不用說,一定要會。 有機會到每個國家,是否都會仔細觀察他們的文化? 跟自己的差異?跟世界其他地方的差異? 每個國家的國旗、國歌,都不一樣,是否會去注意到代表什麼涵義? 例如全是綠色的國旗,為什麼?因為綠色在回教中是神聖的。 所以是回教國家的國旗。 蘇聯解體後的國歌跟普丁上台後的國歌有什麼不同? 最哀傷的國歌是誰的?以色列。 品味(tastes):品味沒有高低。要去享受、理解、體會不同的品味。 老師說他到法國去,發現法國人開車開很快, 但是喝咖啡可以喝三個小時... 詢問的結果是法國人覺得開車是浪費生命的事情, 但是喝咖啡是人生的享受,所以開車開很快去喝咖啡。 所以要去了解每個地方的文化差異,了解每個地方不同的品味, 像是歐美啤酒跟一般飲料一樣,就跟茶類在東方一樣。 視野(worlds):看到不同的世界。 世界是平的、跨國界競爭、享受全球化。 之所以要用worlds而不是用vision是因為視野要擴展的全世界。 國際參與能力的培養: 心胸:要能準備好接受這一切。 語文:要能具備有最基本的語文條件。 知識:knowing things that others don't. 要有專業背景的知識,這樣人家才有需要你的條件。 常識:konwing smoething about everything. 要知道大部分的事物,這樣才有基本跟人家交談的能力。 膽識:溝通、互動、交流、準備。 老師是舉自助旅行當例子,敢於去深入其他國家? 去第三世界的國家旅行?去和當地的人溝通? 做互動?交流文化? 當然一切都要先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出發。 舉了他的德國朋友和政大的學生當例子, 一個是來台灣自助旅行,另外則是兩個女生去大陸。 自己:要了解自己的國家。 要能夠對外國人介紹自己的國家。 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 權力的變化(軟硬與利益): 找到正確的支點以小博大,所以要找到自己的優勢、價值與吸引力。 如此就算是小國依然可以跟大國平起平坐。 國家能力的流失: 政府管理內外的能力及限制不如以往。 跨國交流的質量變化: 形式種類都在改變,網路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議程設定的多元化: 要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議題?只要找的到,誰都可以來設定這個議題。 非國家成員的興起: 跨國界組織、跨國公司、歐盟。 所以要找到方法向世界推銷自己。 國際組織的功能: 溝通意見交換 資訊創造 規範國家/個人行為 治理與問題解決 分配者角色 提升政治威望 和平與安全 結語: Prepare. 重要性取決於被需要性。 懂得掌握週遭的環境變化。 We do th best, let God do the right. 知易行懶,所以要馬上行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245.76

11/21 00:35,
這個可轉媽?
11/21 00:35

11/23 01:57,
轉啊
11/23 01:57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245.76 avle: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1/23 13:20 wingard:轉錄至看板 wingard 11/23 15:25 -- 成功是一個差勁的導師,它帶給你的只是無知跟膽識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51.6 ※ 編輯: Avle 來自: 59.112.51.6 (11/26 00:28)
文章代碼(AID): #15Q6yKgV (NTUM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