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 Ladysmith Black Mamazo 的故事

看板NTUMC作者 (小維)時間14年前 (2010/08/24 18:37),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 jurian0101 (小維) 看板: PseudoMinded 標題: [音符]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時間: Sat Aug 21 19:07:20 2010 寫在個版。花了6個小時左右,如果這篇在PTT寫成必值1000批幣 XD 本文高調的同步發在ACappella版 ** 首先推薦的是 Long Walk to Freedom 這張專輯 http://mediafiresearch.net/view1.php?id=206304 聲明:當你聽這專輯時,一個字都聽不懂是正常現象(因為是祖魯語 夾帶一些英語)。但看完本文你就可以對他們唱的是什麼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話說從頭,Ladysmith Black Mambazo ㄟ~這個落落長的名字是什麼意思啊? 原本我也不太瞭,不暸也還是能翹著腳,好整以暇的欣賞他們的天籟。不過 我還是做了一些背景知識調查啦。 台灣引進他們專輯的唱片商將中文團名翻成「雷村黑斧合唱團」,香港唱片商 好像翻譯成「雷村黑牛斧頭合唱團」。在批萬 ACappella 版精華區有放他們的 官方網站 http://www.mambazo.com/ 然後就沒啥討論了,偶爾某個人浮上來推 薦一下,回應稀稀落落就又沉下去了......唉,不說這個。 所謂雷村Ladysmith,原來是創團團長Joseph Shabalala 故鄉的村名。位在 南非最東部的誇祖魯-納塔省 (KwaZulu-Natal, 夾在賴索托與史瓦濟蘭中間)。 前陣子看世足賽時看到南非隊有位姓 Tshabalala 還有姓 Shabalala 的球員, 看樣子蝦芭拉拉一族是人丁興旺呢。 而Black Mambazo 一說這是一種很強壯的公牛的意思;另一種講法是 Black 代表黑牛,Mambazo代表一種斧頭,代表這團是如何強悍,將擋路的對手一一斬 殺。(卍解!!!!!) */初試啼聲/* 不管哪種版本都牽涉到一段典故:講到創團之初,Joseph和他的團隊真正是 籍籍無名(事實上當時團名叫做Ezimnyama (直譯為: 黑人們)),經過一番特訓 後他們去參加了那時南非 Zululand 正夯的 isicathamiya 競賽 (先想成一種 南非風味的a cappella,後面介紹),Joshph 和他的堂表兄弟姐妹實在太過強 悍,打遍了天下無敵手,直到主辦單位將他們列為榮譽來賓──意思是歡迎來 表演串場,但是歹勢,不方便再讓你們參賽了 (給年輕人一個機會嘛~) ── 於是團名就此Get,不久也打響了名號,成了南非的百萬張暢銷團體,這是在 1970年代初的事。 一個佚聞是,Joseph Shabalala 聲稱他最早是把自己「夢見」的旋律編成 曲子,教給他的團員。這樣講很臭屁說。 */走向世界的契機/* 直到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在南非紅了一陣之後,198X年,大西洋的另 一端,有個婚姻/事業兩頭潦倒,同時邁入中年與創作危機的紐約客歌手 Jonah Levin ... 不對,是我們的 Paul Simon ── 剛在1981年轟轟烈烈的和Art Garfunkel 在中央公園舉辦了所謂的Simon and Garfunkel復合演唱會,創下全場五十萬聽眾的嚇死人紀錄 (可惜這是一場回饋 社區的免費演唱會),卻在後年1983,自己苦心製作的專輯 Hearts and Bones 銷量被聽眾們狠狠打一巴掌。 -⊙-⊙- 聽眾:「幹!沒有Garfunkel恁爸不買。」 ※ 皿 )(設計對白) ** 廣告一下,雖然連張金唱片都沒(賣不到50萬張),我覺得 ** ** Hearts and Bones 是Paul Simon 單飛後"第四"好聽的專輯 ** ** (第四? 因為前三名都是神作,只好這樣排。) ** 覺得自己的歌手生涯已經走到了最低潮最低潮,卻"have nothin' to lose" 地孑然一身。首先 Paul Simon 聽到的是南非另一個團體 Boyoyo Boy (柏油油男孩!?) 的卡帶Gumboot(橡膠靴) 覺得很有興趣,寫了些曲子後便飛到南非,開始他的 題材狩獵之旅。 當時有些音樂人尖酸地虧PS是江郎才盡,偷題材竟偷到落後巴拉的南非去。 直到80年代末,幾位創作者如David ByrnePeter Gabriel不約而同的推出 包括異國風味題材的專輯。唱片公司也抓準情勢,把所有非西方主流音樂都 包裝成所謂的「世界音樂」(World Music) 大撈一筆時,人家又回來把Paul 捧成所謂先知、世界音樂先行者。 //_﹌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L . p | 其實人家是聽膩了家裡的黑膠,去南非唱片行採購而已啦。 | > 皿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設計台詞)_| PS尋找題材的方式也值得一提,他的方法就是拿一台Walkman ,以及一大堆 特定一種音樂類型中,最紅最暢銷的帶子,套他的話就是:讓自己沉浸在那種 音樂氛圍當中。PS的理論是:流行音樂確實有所謂的Cliche─舊招、老套但就 是能立刻抓住聽者的注意力(買單曲或專輯的機會就增加了XD),因此他總是想 搞清楚這種Cliche,研究它並且從中推陳出新。 然後因為Ladysmith Black Mambazo在南非還不錯紅,Paul 就在當地的電台 聽到了他們isicathamiya的雄渾有力卻溫柔動聽、直入人心並且繞樑三日的演 唱。 且讓我先介紹isicathamiya。從念法開始,is- 嘖ㄚ- thamiya ("嘖",像惋惜或不可置信時咂嘴的聲音←維基的說明。但我還是發不出來啊XD。) 的由來是在南非為數眾多的礦坑的工人,當中祖魯土人為了聯繫感情,融合傳統 的Mbube唱法,以及 (Mbube意思是獅子,講究有力的表現出眾人的聲音,The Lion Sleeps Tonight 背景那吵死人不償命的合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LBmUwi6mEo
是最著名的例子,雖然唱這首歌的Tolken合唱團沒有一個是南非人XD。) 豐富的肢體動作,形成的一種「團康歌曲」:祖魯的動詞 -cathama 的意思是 「小心翼翼的踏步」或「Tip-Toe」的意思── 聽起來像是加上土風舞的福音 音樂(Gospel)嘛 ── 而且兩者題材也類似,有些抒發離鄉背景的鬱悶、有些 歌頌祖先的傳奇、有些獻出對上天的禮讚,isicathamiya從此成為工人們的精 神所寄。礦坑關閉後,這些工人回到各處的家鄉,isicathamiya也從此在南非 各地流行起來。 且掉轉話頭,說Paul Simon 聽到Ladysmith Black Mambazo的歌聲,後話如 何?Paul Simon驚豔之餘,立馬擒賊擒王(無誤)找到了Joseph Shabalala當面 洽談,兩人一拍即合(兩人同年, Joseph只比 Paul大幾個月),於是Paul就請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到他在倫敦的私人錄音室,Paul負責合聲部分的編 ! 不是說低潮、潦倒嗎?那私人錄音室是...XXXD ! 當我沒說過潦倒兩個字好了。想來他在Simon & Garfunkel時期就賺飽啦 ! 到倫敦置產(低稅的樣子),然後家住中央公園旁邊(不錯高級的樣子)。 曲,非英語部份就由Joseph包辦。在那裡他們完成了兩首歌:正好是這張 Long Walk to Freedom的第三與第四首歌曲 Diamond on the Soles of Her ShoesHomeless (版權的關係,Paul Simon的Vocal找了其他人來唱) Paul Simon這張"世界音樂"之始的專輯Graceland,隨即獲得同年的葛萊美獎 年度專輯。獲得RIAA 5x鉑金唱片認證,最後大賣一千四百萬張。 雖然說跟一些搖滾樂天團比起來,一千四百萬根本只是一般而已啦。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best-selling_music_artists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best-selling_albums_worldwide No account for taste ^^y 需要說明的是,整張Graceland專輯裡,Ladysmith Black Mambazo 貢獻的僅 限於這兩首歌。光是Vocal就有起碼三組南非音樂家,專門的樂器部分則有更多 音樂家合作,分別在約翰尼斯堡倫敦紐約三地進行專輯製作。其他如標題歌 'Graceland' 就只由美國一方的"人力"完成。 */Graceland之後/* 前面說過,LBM本來在南非就已經是個不錯紅的長青樹團體(60's末-80's末) 了。不過在Graceland在全世界的大成功之後(在英法紐澳加拿大瑞士都攻頂, 甚至德國銷量都排第二,反而在美國Billboard卻只能拿第三。) LBM從此紅到 世界,四處受邀演唱,成為黑人南非的最佳外交使者。 LBM贏得了一個意料之外的粉絲,一生致力於反對種族隔離的人權鬥士,1993 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納爾遜‧曼德拉。在1993年受邀到瑞典接受頒獎時,決定 請Joseph 連同Ladysmith Black Mambazo 一同出席,並在挪威奧斯陸的慶祝典 禮上表演: 曲目最自然不過的是 Homeles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p3pPFjH_Sg
LBM 並且接著在隔年曼德拉的就職典禮上受邀表演。 Paul Simon 與 Joseph Shabalala 的一次合作,在事後看來像是魚幫水水幫魚 般的兩方歡喜收場。後來Paul Simon還擔任了LBM打入以美國市場為主的三張專輯 的製作人,分別是 Shaka Zulu (1987), Journey of Dreams (1988), 以及 Two Worlds, One Heart (1990) 等專輯 (好笑的花絮:第三片Two World, One Heart的致謝詞裡,把Paul的名字誤植。 它寫道: "produced by Simon Garfunkel"。 ) 但是持平來說,這種跨國合作總是擁有爭議的空間。來自樂評者,以及合作的 樂手。Graceland (以及下一張The Rhythm of the Saints專輯),一直受到兩極 的評論,尤其是「破壞傳統音樂的純正性(authenticity),流於商業化炒作。」 舉例來說基本上南非原本的isicathamiya是純粹的a cappella,像上面諾貝爾獎 表演的連結裡一樣,是人聲加上舉手、墊腳、抬腿等全員一致且輕柔的動作。 但是在Diamond on the Soles of Her Shoes的現場演唱裡面,不僅有插電配樂 ,在好大一段當中把Ladysmith Black Mambazo當作舞群加Doo-Woop合音天使在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eCJiqTLKQg
╰囧╯╰囧╯╰囧╯╰囧╯╰囧╯ ┤ ┤ ┤ ┤ ┤ XD  ̄ ̄ ̄ ̄ ̄ ̄ ̄ ̄ ̄ ̄ ̄ ̄ ̄ ̄ 修全球音樂文化這堂課時,陳峙維老師在倒數第三節課時相當嚴肅地介紹全球 化、市場機制商業化對於各種傳統音樂造成的隱憂......畢竟是修過課的學生, 不管有沒有意見、暸不暸都要復誦上兩句啦。在與西方流行樂市場的碰撞上,至 少以Ladysmith Black Mambazo的經驗是屬於正面的一種。 */成名的悲哀/**/傳統文化的繼續發揚/* 你知道,就像東西德統一後的德國,人要是衰小找不到工作,西德人怪罪東德 人,東德人怪罪非日爾曼移民,然後新納粹等莫名的種族仇視就會毒瘤一樣的蔓 延。在Joseph Shabalala的例子,在長久的種族隔離政策下,南非的黑人被視為 非國民、甚至非人類一般的存在;就連甘地都曾鄙視祖魯人,稱他們不過是野蠻 人種呢! 南非種族隔離的鐵柵,最後在國際社會持續對南非政府的文化、經濟多重杯葛 以示抗議、懲戒之下總算撤銷。但在所謂種族優越的白人眼裡,黑人佔了自己的 工作機會不提,還當了總統,還領了諾貝爾獎,還在好萊塢電影裡飾演了上帝 (大誤)。這還有天理嗎!!! ←牽拖 Ladyssmith Black Mambazo在幾個葛萊美獎、以及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加持下 在世界大紅大紫,成了黑人南非儼然的世界親善大使。每巡迴到了一個地方表演 都不啻是在說「那些白人以前對我們有多壞多壞」而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若是 說不理性、不體諒兼不文明的人性在這種狀況之下,不會出現盲目的種族仇恨, 那我的姓就反過來寫!(但沒有影響就是了) 1991年,LBM最早的團員之ㄧ,Joseph的弟弟Headman Shabalala遭到一個下班 的白人警衛射殺。2002年,Joseph結髮30年的妻子Nellie在家中──就在Joseph 面前──遭到不知名的闖入者槍殺,Joseph想保護妻子而被射傷手臂。而禍不單 行地在2004年,Joseph的另外一個弟弟在開車接送兩個孩子時被殺手射死。屢次 的打擊甚至讓Joseph萌生退意,但每一次終究都藉著他堅定的宗教信仰熬了過來 。重新踏上巡迴之路,繼續向世界訴說白人是多麼不公正的對待他們的弟兄 (誤,應該修正為:推崇世界一家的兄弟之愛、以及用神聖和諧的聲音傳遞 "神愛 世人"的福音) ( ̄▽ ̄#)﹏﹏ Joseph Shabalala在1999年開始一項回饋故鄉的大膽計畫,也就是創立致力音 樂教育的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Foundation ,主要教導祖魯族青少年他們 傳統的isicathamiya音樂 (Mbube為輔)來薪火相傳,並且協助有志闖蕩的新團體 來錄製專輯並發行。在LBM官網可以看到Joseph 1999年寫的一封公開信 (有講到 當年夢到歌曲旋律的事) 中,我發現到他的夢想其實規模更大,也就是希望打造 The Mambazo Academy for South African Music and Culture ,聽起來蠻酷但 內容其實還蠻質樸實際的,包括建一個專用的rehearsal hall,一棟教學大樓以 及錄音室。 */後記/* 好像寫了一些沒有人會讀的東西XD 總之我覺得以後我會努力,繼續留意有沒有這個長青團體的新聞的。 最後是傳承,2008年Joseph宣佈將由自己的小兒子Thamsanqa Shabalala 接班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的領唱者。但在那之前,這個小兒子也有他的計畫: 他與自己的兄弟 Sibongiseni、以及南非有名的吉他手 Maqhinga Radebe組了一 個混合風格的樂團Shabalala Rhythm,並且發了三張不錯賣的專輯。 甚至我一陣子之前在Youtube隨便搜南非音樂都會看到他們的MT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xEjC7WGf68
也是替老爸Joseph爭光了! (兩個Shabalala一壯、一瘦,另外拿吉他特別黑的是那個吉他手 在這個團的MySpace空間有照片比較清楚: http://www.myspace.com/shabalalarhythm/photos/107974 ) - - 謝謝你的閱(ㄌㄨㄢˋ)讀(ㄖㄨˋ)!! 在這裡要用祖魯語向您說聲 Sawubona~ Ngiyabonga! Hamba kahle!    你  好 謝 謝 你       一 路 順 風 - - /*參考資料*/ LsBM官方網站 http://www.mambazo.com/biography.html 一個南非的英語學習網站做的,簡縮版閱讀材料: http://www.eurocentres.co.za/ladysmith-black-mambazo.html (話說回來,誰會想到南非學英語啊,學祖魯話吧,祖魯話很酷的。) 筆下留情: 生活中的藝術:聽南非黑牛斧頭合唱團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21.html Life is Beautiful (LBM去年到香港的演唱) http://cellokan-cello.blogspot.com/2009/06/ladysmith-black-mambazo.html - - Youtube上一位強大的網友Ellgee82 收集了大量關於Paul Simon的音樂的紀錄片 Paul Simon's Music-1984 to 198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p7kaqi1zcc
Paul Simon's Music-1986 to 198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YhaQXqQjxE
這兩集主題就是Graceland專輯的製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3.60 ※ 編輯: jurian0101 來自: 140.112.243.60 (08/24 18:40)

08/24 22:20, , 1F
我讀完了,推用心~
08/24 22:20, 1F

08/24 23:02, , 2F
強大!
08/24 23:02, 2F
文章代碼(AID): #1CSw3Q8a (NTU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