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文摘] 牡丹亭的產品企劃

看板NTUKunOpera作者 (夢塘。~~~)時間18年前 (2006/02/21 00:4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ChineseOpera 看板] 發信人: chineseoperaxd@gmail.com (戲曲資訊), 看板: ChineseOpera 標 題: [文摘] 牡丹亭的產品企劃 發信站: Group.NCTU.edu.tw (Mon Jan 23 16:47:40 2006) 轉信站: ptt!Group.NCTU!gmail.com!chineseoperaxd 牡丹亭的產品企劃 分類:WBSA 企劃力文摘2005/12/08 11:23 文/Career雜誌.謝其濬 白先勇用年輕演員推出青春版的「牡丹亭」,除了傳承崑曲薪火,也讓年輕觀眾 的看戲熱情「起死回生」。 6 月下旬,日本當紅的「女子十二樂坊」來台演出,一字排開,都是正當青春的 妙齡女子,衣著華美,以流行搖滾的風格演奏「康定情歌」,把國樂變得好聽, 而且「好看」。 「女子十二樂坊」的成功,建立在「新瓶裝舊酒」,從古典中開發出新的驚豔。 至於今年4月在國家戲劇院上演的青春版「牡丹亭」,則是另一個「經典重生」 的典範。 柳夢梅和杜麗娘,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筆下的一對癡情男女,因愛而死,為愛而 生,400年後,在台北的舞台上又幽幽還魂。 這對才子佳人的愛情,強烈到連死亡都無法阻擋,雖然披著古典的外衣,內心深 處奔湧的激情和意志力,其實十分「現代」。 而「牡丹亭」的幕後推手白先勇,正是看準了青春和愛情的永恆魅力,他希望用 這齣戲把年輕觀眾召喚回崑曲的殿堂。 只是,要「讓年輕人看看古代的人如何談情說愛」,他必須要有一些新的做法。 早在1983年,白先勇就在國父紀念館製作了「牡丹亭」中兩折戲。1992年,他製 作了兩個半小時的簡版「牡丹亭」,邀請知名的崑曲名旦華文漪擔綱演出。兩次 演出都很成功。 10年後,白先勇再度打造「牡丹亭」,時代不同了,觀眾不同了,而崑曲藝術雖 然在2001年列入了聯合國「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名錄的榜首,卻面臨觀眾流 失、演員傳承斷層的困境。 為了讓「牡丹亭」能夠真正地青春還魂,白先勇找來了新生代的演員擔綱主角, 引發年輕觀眾的共鳴。 ◎ 角色對了,戲才會活 白先勇指出,人就是愛看美的事物。而青春最美。 找青春妙齡的演員不難,但是既要能唱能演,而且氣質又能吻合,則得千挑百選。 六年級生的俞玖林和沈豐英,屬於蘇州崑劇院的「小蘭花班」,是他眼中的兩塊 璞玉,形貌唱作俱佳,但是他們既要吸引年輕觀眾,又要傳承崑曲的薪火,就非 得再多做琢磨。 於是白先勇請來有50年經驗的崑曲名角汪世瑜和「旦角祭酒」張繼青,親自跨團 指點,一對一教學,「從早上8點就開始的魔鬼營訓練。」 角色對了,戲就活了。站上舞台的俞玖林和沈豐英,正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眉目靈透,姿態柔美得像是一幅沾上露珠的蘇繡。 戲好,場子也得炒熱。白先勇不僅作戲,也讓「牡丹亭」的上演,變成一個有生 命力的多元「事件」(event)。 先是由遠流、聯經出版社分別推出《奼紫嫣紅牡丹亭》和《白先勇說崑曲》兩本 新書,藉著新書出版,把崑曲變成話題。 首演之前,並由中研院文哲所及台大文學院共同舉辦「湯顯祖與《牡丹亭》」國 際學術研討會,參與的全是重量級的學者專家,烘托整部戲的氣勢。 值得一提的是,文字華美細緻的白先勇,對視覺畫面特別重視,他請來年輕攝影 工作者許培鴻兩次前往蘇州,在古典園林中為男女主角拍攝劇照,並做彩排的全 紀錄。 這些作品成功營造出「美麗的古典」,後來甚至有 120多幅作品在開幕不久的「 Page One」書店展出,白先勇親自站台,吸引更多人氣。 ◎ 粉嫩,正是青春的顏色 而青春,果然魅力難擋。 在台北,9,000 多張的票賣到一票難求;在香港,賣座也很「旺場」,演出的沙 田大會堂演奏廳,1,500個位子,幾乎座無虛席;至於在中國大陸,6 月中旬在蘇 州演出3天,接下來,還有北京、上海的巡演。 承辦單位新象文教基金會發現,青春版「牡丹亭」的台灣觀眾群,近三分之一觀 眾是年輕人,不但兩千本節目單賣到缺貨,連插在劇院外的宣傳旗幟都不翼而飛。 一位在台北藝術大學就讀的七年級觀眾就說,以前看「牡丹亭」,只覺得場景沈 重,「不是大朵花,就是粗重的顏色」,現在看了青春版,服裝扮相皆「粉嫩」 ,「正是青春的顏色」。 還有台大外文系的學生一口氣買了全本三部,因為「白先勇把戲曲變好看了。」 看戲時,她遇到了一大票同學,還有中文系的同學揶揄她,「怎麼妳也來了!」 ◎ 熱情產生號召的能量 法國小說家福樓拜筆下的包法利夫人,為愛不惜賭上人生,傾全力執筆的福樓拜 有句名言:「包法利夫人,那就是我。」 復興崑曲不遺餘力,一談到「牡丹亭」,整張臉便神采飛揚的白先勇,似乎也可 以這麼宣稱:「柳夢梅和杜麗娘,那就是我。」 童年時代的白先勇,曾經在上海美琪大戲院觀賞梅蘭芳演出「牡丹亭」中的「遊 園」和「驚夢」,那與美電光火石交會的瞬間,從此成為一生的眷戀。 正是他對崑曲的情感,帶來了源源不絕的能量,號召了樊曼儂、王童、林克華、 吳素君、董陽孜等文化藝術界的王牌,投身這部戲的製作團隊,連劇中出現那幅 杜麗娘的寫真,也是白先勇請畫家朋友奚松畫的粉彩美人圖。 「『牡丹亭』演出成功,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白先勇的魅力,」這次為「牡丹亭」 文宣品鼎力相助的資深美術設計家霍榮齡觀察。 而白先勇為了拉近崑曲和年輕觀眾的距離,跑了許多場講座活動,慕名而來的觀 眾場場爆滿,經常隨旁記錄的許培鴻就說,「白先勇幫觀眾找到欣賞崑曲的切入 點。」 比較年初另一部崑曲大戲「長生殿」,霍榮齡說,「牡丹亭」的與眾不同,是因 為白先勇「投入了心意和新意。」 「最好的文化、最美麗的一朵牡丹在你的後院,你不去欣賞,不去灌溉,人家是 不會替你做的,」白先勇感嘆。 白先勇說,有情最美。杜麗娘因夢生情,「死去活來」,終於返回人間,而白先 勇對崑曲生情,讓他願意四處奔走,只為讓「牡丹亭」再度綻放芬芳。 ◎ 企劃力教學 從古典中開發新的驚艷 用青春美的永恆魅力,爭取年輕族群共鳴 透過出版、研討會、攝影展、講座的多重烘托造勢,把活動經營成一個事件(event) 幫觀眾找到欣賞古典的切入點 -- 戲曲板 看板《ChineseOpera》在哪? 國家研究院 政治, 文學, 學術 WritingRes 研究 Σ文學研究院 ChineseOpera 戲曲 ◎戲曲 @ telnet://ptt.c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戲曲板 ChineseOpera <(_ _)>

01/23 09:20,
/article?mid=26
01/23 09:2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9.176
文章代碼(AID): #13-V9Jut (NTUKun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