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文章

看板NTUKS_Elders作者 (庫瓦瓦)時間4年前 (2020/06/02 17: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網站有問題很難連 http://www.chikung.org.tw/txt/life/za160220.htm 問:中國武術近年來盛行散打,似乎與傳統武功及氣功脫節。老師對中國功夫未來的發展 看法為何? 生死之功 鍾老師:二人搏擊為武,軍旅殲滅為兵,除自衛防身,通常武為兵所用,在戰陣中,士卒 身手矯健武功高強便易取勝;故兵家言戰乃生死存亡之道,而武術鍛鍊便不只強身論藝, 更為見生死之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因而武技入藝,如庖丁解牛,透過刀法使形神合一 臻忘我之境。春秋時官家武藝旁落九流十家,武術便隨兵家需要而大放異彩,產生獨步全 球的中國武術或功夫,流派形式各異,心法內涵不同,唯均合乎道,各朝代亦衍生不同之 風格,但中國功夫的傳承在清末以後慢慢就斷了。中國功夫分南北兩大派,北派重腳,南 派重拳,北拳剛猛且行動幅度大,以少林八極形意為代表,南拳刃鑽陰柔難以捉摸,以武 當詠春螳螂為代表。但不論南派或北派都有人練內家功夫,即所謂的內氣或內功。內功的 派別較少,像少林那樣的外家功夫較多。少林功夫在唐朝之前很可能是內外功合著練,但 發展到後來,由於諸多原因被禁了好幾回,元朝禁武,滿清也禁武,原有的內外合一功法 也就很難持續傳下去。 築基之難  所謂的內家拳,像太極拳、形意拳、螳螂拳、詠春拳、白鶴拳等都有一定的內氣基礎, 可是清末民初戰亂連連經歷時代摧殘,往往一個炮火打來師傅就走了,而學習這種內家功 夫至少要跟著師父練二三十年,才揣摩得到其間的精髓。過程中有所謂的百日築基,先蹲 馬步一百天,包括四平大馬、弓字馬、丁字馬、走馬、之字馬、滑馬、後馬、轉馬等等, 勉強練好馬步才開始練拳。先打三年的空拳,之後打樹幹又是三年,兼以抬擊打、鐵布衫 和力量訓練、耐力訓練,如挑水、提缸、搬磚頭、跑山路、階梯等。接著再打三年磚頭、 石頭。十年下來基本拳功就有了,這時腰馬的力量也會出來,再練十八般武藝,如棍法、 刀法、劍法、擒拿,也大概要練個七八年左右。而內家拳會少一點力量訓練,主要在後接 、引納、整勁的同步運作,站樁、蹲躍、推提的暗勁靜力訓練更是不可少。唯最難的是移 動中保持平衡、平衡中達到最大的輕盈、靈活和彈性,更重要的是能使氣隨身、步連環、 勁化手,一氣呵成、一以貫之的內外陰陽氣運功力。 不見山邊  基本功都練完就要開始把以前一直練下來的氣變成可以運作的模式,那還要十年,也就 是從開始練功到可以把氣的運作模式表現出來,前後差不多要二十幾年。前面十幾年都是 在練力,雖然有練氣,可是用不出來,要練到二十幾年後,力和氣才能合起來運轉。這時 候如果師父不在了,學生便練不下去,因為看不到山的那邊,摸不到水的深度,划不到海 的一方,自然也看不到武學更高的境界,便不曉得如何過渡到上層功夫。 代代失傳  清朝末年國家社會亂得一塌糊塗,甲午戰爭、八國聯軍,還有各種內亂,師傅功力再 好都沒用,大砲打來人就沒了,死一個就少一個,根本來不及傳承。師傅被戰火追著跑也 教不了學生,學生也跟不了師傅,本來有學的就中斷了。像霍元甲,他大敗所有日本高手 ,還有其他外國武術專家,他死時不到四十歲,學生頂多跟他十幾年,根本學不到他的境 界。再看鷹爪王陳子正,他也是功夫極高且氣很強的人,可是在軍閥內鬥日寇侵華的情況 下,許多大師死於戰亂,無法傳授武藝。等到最後老蔣軍統那一批人來台,裡面有一些人 是有功夫的,可是來到時人已老了。有個跟著老蔣過來的八極拳師傅劉雲樵,他有一定的 內氣,可來到台灣時已六十幾歲,教了十來年人就走了。這麼短的時間只能教教肢體動作 ,身體內部氣的運轉教不出來,後來學的人也只是學個外形,根本走不進去。王家衛在拍 《一代宗師》前籌備了十幾年,訪問了兩岸三地幾百個不同派別的老師傅,幾乎所有老師 傅都講著相同的故事,老一輩的功夫是真有內氣這一回事,而不是現在的「內家」以體內 肌肉扭轉收縮的「靜力」來作表現,這樣的緬懷,而今聽來卻像是魔術、電影,天橋把式 ,夜市或特技表演。 面授心傳  西洋武術不講內氣,講肌肉心肺鍛鍊,可以隨時換教練再學,講內氣的中國武術就不行 。武功高強的師傅不隨便收徒弟,他要看你是否有武德及是不是可教之才。中國武術講傳 承,關鍵在於內氣很難教,很難學,只有靠口授心傳,耳提面命,直指人心,師徒不斷地 共振共鳴,能量才會出來。可是這些高手一個個走了,也就沒人能傳。最有名的功夫高手 李小龍,他有自身的天份,能將詠春、譚腿的東西和空手道、柔術、擒拿、泰拳、西洋拳 種合在一塊成就最好的表現,但他的功夫是外家的,他的快是生來加苦練,和內氣沒有直 接關係。 力不能勝  大陸近代的武術發展大約在八十年代末才開始推行,由體委會主導,找來一些會武術的 人當某某武術協會主持人。他們那套功夫都是用力的打法,像鐵布衫、打磚頭這種類似江 湖賣藝露一手,打磚頭跟打豆腐一樣,可和比賽是兩回事。過去二三十年這些人出去參加 國際競賽都輸了,十場輸了九場半,因為參與的人的運動強度和槓扛連續性都不夠。直到 最近十幾年,從2008北京奧運前後,由於國力增強有餘力培養運動選手,整體武術水平隨 著運動力學應用普遍才逐漸提昇。少林武功堪當中華武術之表率,可在八十年代前,只由 李小龍一人肩挑中國功夫與中國人的面子。以李小龍為中國功夫之代表,李小龍亦化身為 中國功夫大師在述說武功精義,讓洋人大開眼界,稱其為功夫之王,狀況至此,主因是當 年內政混沌不清,國故文化旁落而致。 運動力學  這些武術選手用西方的方法去練,使用大量的西方器材像舉槓鈴、啞鈴、練跑步及各種 協調性訓練、彈性訓練。那是力的練法,雖不是氣的練法,可當他們的力強大起來之後, 由於外國的拳種只有一個,而中國武術門派特別多,因為藝術性高,形式表達很複雜,對 慣於單一拳種的外國選手便有點不適應,中國選手也因此有很精彩的表現。當身體的體能 強度及重量訓練足夠,再用這些套路散手中的技術熟練有自信時慢慢就能取勝,在國際比 賽裡越來越多人有好成績,都是從綜合國力帶動體操能力慢慢帶起來的,和氣一點關連都 沒有。有些選手還是會練套路,可卻不能把套路的東西用出來,因為沒有練氣,徒有外形 ,身體內部產生不了相應的連結運轉,只好用力來對應的打法,靠技巧性招式,稍微比外 國選手好一點,可是和中國傳統氣功和功夫是兩回事。 表現運動  現在大陸的武術發展有兩個明顯的方向,一是散打,一是套路。套路好看,可不能打, 散打能打,可是也沒到真的很厲害,只能說在實用上散打比套路要強,但比起運用內氣的 中國功夫仍有很大差距。問題在於主導的人不懂,武術協會的人只是聽聞傳統中國功夫有 氣這種東西,可是他們看大陸坊間一些所謂練氣的人,都很難用科學或唯物觀讓人明瞭其 中道理。許多「神奇」功法,要不就吸天地的氣,要不就吸植物的氣,或搞意念導引,觀 想及催眠暗示;和功夫裡面的氣好像兩回事。再不就是鐵布衫和鐵沙掌那種硬氣功,可它 不能用,看起來很厲害,比賽時、移動中根本來不及運勁,鐵拳既打不出,連鐵布衫也運 不成,李小龍就在香港一坊武林會中,一拳打在一位練鐵布衫的國術師傅頭上,人便暈過 去,因為鐵布衫練不上臉和下巴。 內氣難練  移動中能瞬間發出強勁的拳腳就必須練就真正的內氣,而不只是順著步收拳扭腰左右探 拳猛打,因為移動中,尤其相對移動時,雙方都抓不住平衡也很難發力,充其量只是伸拳 和擦碰而不是打擊,所以拳台上許多驚險的近身對打,雙方都有驚無險。形意拳、太極擒 拿等雖然也講內功,但其實都還是用力,用身體內部的扭力,也就是所謂的靜力暗勁,看 不到有明顯的動作,但還是靠槓桿原理發力,和傳統中國功夫用內氣發勁不一樣,作用效 果也大不相同。許多武術表演旁能夠一手把木棍扭或扳斷,或一掌擊在瓶口把瓶底打破, 看起來內力深厚,都只是一些力學把戲、物理特技和天橋把式,實戰上根本打不出來,因 為一移動就做不出來,除非兩腳定在那裡,但對手不可能給你這個機會。也就這樣,在各 種格鬥博擊擂台上,很少選手會直趨打擊對手。因為先出手者易失先機,看準後再發可能 會更有把握。所以都在前後移步或跳躍試探,以刺拳或移位試對手反應,抓到漏洞才會快 速踏步壓進,待槓桿部位準備好且腳步踏定後,左右上下直拳勾拳拋拳打出便掌勝券,此 時對手若跑得快也不易一下把對手擊倒,便出現追追停停,打打看看的冷場。可用內氣的 高手,不需槓桿踏定拉桿,卻能於移步中連續以交叉弧型線性及網狀的防攻動作便可輕易 一舉制服對手。 古法不傳  以前的中國功夫練法,練外家就是外家那一套,練內家就一定是練內氣,而不是練內力 。隋末唐初李世民被王世充擒去,少林十三棍僧前去搭救,如果他們是用外力打法,不可 能應付得了幾千名士兵。因為用力太多,體內乳酸起來,越打越慢,一群人擁過來就完了 。用內氣打法就不一樣,每一次出手都用差不多的力,而氣勁透底,不論兵器或拳腳都能 一擊傷敵或斃敵,就不覺得耗,可以不斷地打,由於氣勁很強,進擊時,不管圍堵佈防的 人有多少,或撤退時不論追兵有多少,被點到的人立刻倒下,因為人再多,你面對的只有 前後左右的幾人,而這些對手只要是普通戰士而不是高手,便能如推骨牌般,可以突破重 圍把人救出。那個時期的少林武僧應該有練內氣,不過到了明朝就有明顯的轉變。當時戚 繼光和俞大猷請少林僧兵幫忙打倭寇,俞大猷本身是功夫高手,戚繼光也是,當俞大猷到 了少林寺要找些可用的僧兵,看完武僧表演後,他委婉地跟方丈說,那些武僧的功夫似乎 不如從前的人高,不過應付倭寇已足夠。後來只帶走兩年少僧人給予特訓,其中一人經歷 戰陣後,返回少林增益少林禪武之學。由此可知那時少林武僧的功夫雖仍維持在一個水平 上,但已不是唐朝時期的高水平,原因可能就在練法上轉向外家,內氣的部分慢慢就失傳 了。 遊刃有餘  雖說走向外家,少林功夫還是了得,天天挑水走山路上下階梯來回跑,在山梯上以手掌 倒著下山作蛙跳,他的力氣比你強,耐力比你高,打起來自然比一般武者順暢得多。不過 現在的甲級武僧都不參加比賽,因為功夫水平比一般人高太多,此外也不能出糗,除非退 下來的才會參加比賽。即便是外家拳,少林卻因與禪結緣,透過獨特參武釋禪的法門,同 時修心強體,因而少林功夫不單代表北派及外家,更代表剛健的儒墨任俠之風。故此少林 功夫亦佛亦儒,其金剛怒目鎮妖伏魔之風,與儒家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成仁的任俠之風 相同,佛曰慈悲阿彌陀佛,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義不外是誠信真心。內外身心,凝的是 一口氣,氣聚形全,形全神生,便身心合一,天人合一。 廢心用行  學武術其實是以身證如來,佛家嘗言以假修真,以假證修,所謂「假」是假設而非虛假 ,也就是將身就心,立地成佛,而儒家的方法為修齊治平,修從身起,身起而行,故倡廢 心用行(形),從修身而非心起,故行不言之教,從知止而定,入靜安慮得;習六藝以射 御為本,故士大夫都多習武,從武中止戈之義,知禮中進退應對,通樂中平衡和諧妙化人 生之道,所以武術實自六藝之始而傳揚。  止戈之退  功夫練習最重要是防守,也就是止戈之道,化解狀況處理危機,通曉進退應對(聖人之 道),即以步法、身形和手上招數來應對,如在應對間防得了對手的攻擊,便根本不怕對 方出拳,壓進去時只有你打對方,對方沒辦法打你。可是我們看現在的武術選手都很怕被 對方打到,攻的也怕被防守的打到,所以先點點兩下再決定要不要衝,一衝不成便趕快退 ,雙方都是閃閃躲躲,躲躲閃閃,而不是看到對方攻進來,太好了,等著一搭一轉把你的 拳化掉!也就是說這些人的手都沒辦法做出柔勁,只能用碰撞彈開方式,也就要大量槓桿 動作,再抓時機出擊,通常機會都過了,一切又要重來。而柔勁是內氣裡最重要的東西, 對方一出拳,可以馬上和他的手接觸,吸收他的力量,不管帶的也好,引的也好,或是用 截的,對手的拳根本出不來,便不會怕對手的任何攻擊。 義隨氣生  再重的拳,上前一攔一吸,他的拳就沒了,可是現在少人有這種能力,關鍵在於沒有練 氣。不過內氣難教,古時候的師傅一步一步的教,今天的師傅教半年就可以讓學生去比賽 ,很明顯是純技術性和力量的教法,只是表演性的東西,和真正的中國功夫沒有太大關連 。因為中國功夫與儒釋道三家的形上心法有極大的關係,孟子沛然莫之能御的浩然正氣, 苦其心志,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以增益其所不能的氣慨,成就孟子之反身而誠,義無 反顧的大俠風範。而孔子倡剛毅木納和克己復禮,都是要透過用行修而非心修的武(六藝 )藝來達到自我完成的聖人之境。由於武術功夫對練或實戰時所面對的是不知方向、角度 、時間,及心理壓力的變化,習武者需擁有行健不息的自強心志,守持任重道遠的步伐。 大人之功  以大人心,泛愛眾而親仁,及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基礎為人生態度,故而其言也信,故 言必諾,行必果,與俠客十年磨一劍,達到十步必殺的功夫,完成使命後若不能全身而退 ,乃有殺身成仁,若功成身退,自當千里不留痕,隱姓埋名,不留名聲。這種的大仁心, 充份表達俠客實乃君子聖人化身,因而中國武術的高低與實力,完全在於習者所體悟的境 界與習者對自己及武術境界的信念和心意而定。 智仁勇謙  智仁勇三達德讓習武者走入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境地。透過定靜安慮得的 入門功夫,使內氣如君子之重穩沈實,達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遊於前而目不轉, 也就是這種內省無疚不憂不懼的君子精神,才能展現孔子所云「射不破蒙皮」的高強武藝 。與敵相對時能以「必也射乎,其爭也君子」的胸懷,展現不惑不懼之態,又能在比試時 展現可以予可以不予,可以取可以不取的氣度。所以,古人比試即便勝了對手,仍自謙對 手「承讓」,虛懷若谷,也就是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不遷怒,不二過,到無終食之間達 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這種一風飲,一簞食,曲肱而枕不改其樂的曠達生命觀,是 所有有權勢名位財富的人很難做得到的。 信廉仁勇  因此太史公強調非信廉仁勇者,不得傳兵論劍,也就是習武者要有「滅己」、「破魔」 、「除害」的功夫,唯有透過儒門修身、廢心用形之法才得以進入。清末武術大師孫祿堂 曾言:「拳術之道,始於一理,形意拳誠一,八卦拳萬法歸一,太極拳抱元守一,三者都 要以意引氣,以氣運身,讓氣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達到氣透拳掌,凌空發勁的境地。 」而要進入以意引氣的開端,其實不是用意,是先有誠信,有明明德止於至善的誠信,故 倡言必信行必果,裡面就有一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內聖外王的節操。 反身而誠  這種「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儒俠精神,因此便有刺客列傳中敢於隻身衛道 ,捨生取義的義行,亦有孔子父親叔梁紇於救出魯大夫臧紇後,再入戰陣敗退齊軍的義無 反顧反身而誠的大仁大勇,比諸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有著更大的剛健氣魄。如無「愛其 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的善養吾浩然正氣有所為有所不為、不亢不卑的中道精神 ,便容易有狂俠之弊,使信、直、勇、剛變成賊、絞、亂、狂。當習者能持平守中,能於 面對變化起動,喜怒哀樂未發時持中,則發而便皆中節,就能展現如陸象山般「舉頭天外 望,無我這般人」的自立、自重狂而不狷,傲而通情,推倒一世勇,開拓萬古心的境界。 氣盛化神  今日武術推廣,重術輕道,講法技少氣理。禮記樂記篇提出「氣盛而化神」,與孔子之 「氣也者,神之盛也」相呼應,如同孟子認為氣為體之充,配義與道便充沛天地間直養而 不害,達至剛至大之境。中國武術與儒釋道三家修行相合,故一體同源功夫相照,又稱中 國功夫,故重心氣之和,應天隨人而合,直取太極兩儀,陰陽虛實,剛柔快慢之道與理, 所以有北派南派、外家內家之別,其中最要者為內家以內力而非外力之表現為最。現今內 家拳如太極形意等,學的是柔順之功,實則練了許多靜力重量訓練,故倡後發先至,其實 是因用力為主,而無法以氣主導,便不能先發仍然先至。 以氣化機  外家拳更要講力量剛猛和速度快速。同樣被困於外國拳種的運動力學打法,如身形步法 扭腰轉膊、推肘等槓桿作用做好後才能出擊,槓桿相加所需總時間便變得很長,無法如以 氣御力的前輩高手之迅疾及一以貫之的速續圓形線性作用,便達不到練氣化神,練神還虛 ,及還虛入道的化勁、柔勁和空勁,只能在練精化氣第一層糾纏而無法突破。因而功夫學 名中的腰馬合一,中線攻守,攻防合步,抓位移時間差,消打同步,合後發先至,殲而擊 之,迎拳破空等,都變「傳說」或只能分段表現。內氣若能練好,套路就不只有好看,而 散打合內氣便不用力學打法。今天中國功夫走了西洋以美國為道的霸道使力使機之學,卻 忘了古人以我武為揚,王道中虛實相應,陰陽相和,剛柔並濟的天下第一等人的學問,只 落入運動強身,甚至呈兇鬥狠耍老大的惡境,不見仁義禮智大方之境! (2016.02.2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3.162.249.68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KS_Elders/M.1591088989.A.513.html
文章代碼(AID): #1UrXTTKJ (NTUKS_E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