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專練和再應用

看板NTUKS作者 (未來的過去)時間15年前 (2008/12/31 02:1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剛好明日沒課,見玉拋磚 --- 老師昨天提到的觀點非常困難,但要練上去,似乎就在這些要點裡面了。首先是洪拳 ,聖手講求氣、勁,作大部分的動作時要先要求能夠同時展背和含胸、開肋,並且利用這 三個一體的動作把氣吸足穩住、力量合到中線、前端維持,最後力從背穩定發出,示範的 代表動作是單沉橋。 北拳的部分,隨時都在作用的中軸轉動、配合肩膀放鬆、前端穩定、加上步法,四者 合一。極難,示範的代表動作是連步拳的進弓步切掌。 但這些比不上老師在講單沉橋時候額外帶來的啟發。他說,這個動作要虛式,因為虛 式腰肋才能往前拉,弓步就比較難。這個概念恰好是鴻齊學長長洪盃前同我們講過的。當 時我覺得學長能夠講出這個概念很不可思議,但回頭想想,這樣困難的概念,一定是某個 時間學長曾經從某個前輩身上聽聞,經過自己琢磨許久,才能自然的告訴我們。換句話說 ,「學長不是比較聰明,而是他在問題上,停留的比我們久」。更進一步講,專練不是長 時間訓練一個動作,而是長時間停留並努力解決某個重要的問題。這包含兩項功夫,會問 問題、能夠停留。明君學姊前天說她大專盃前練展背練得特別好,應用在比賽上,說得應 該也是同一件事情。俊安學長常常拿單招出來練,讓他在某些部分練得特別好,也可以往 這方面做歸納。 一個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作為專練,慢慢消化,似是一條很好的路。把練完之後的 心得應用在各種拳上,則是每個問題解決後的重要下一步。昨天問老師,虎拳專練要怎麼 幫助十字趟練得好,他示範左右衝拳後退弓步前勾手的動作,說這個可以作橋手力量往前 的作法;經典的側邊拳,則可以整合氣勁、肩背的虎拳概念,力量會更強。今天練十字趟 的時候,覺得拳頭往上擊手掌的動作,若使豹形用力,又能練出另一種滋味;功力拳進度 中的下砸,若提一口氣,吐的瞬間把力量往中線合,也會比較穩定、有力。前兩個老師舉 的例子是很上乘的應用,在旁邊看了驚為天人,但己練習時多想多做一點,也能有所收穫 ,確是該往這個方向作努力。 上文引號句轉自愛因斯:「It's not that I'm so smart, it'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近日作報告深覺要琢磨出好的內容,恰到好處的停留是 重要的,與大家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4.13.30 ※ 編輯: trpnomad 來自: 60.244.13.30 (12/31 02:36)

01/02 14:07, , 1F
這年頭都不M文了...
01/02 14:07, 1F
文章代碼(AID): #19McNtHS (NTU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