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權

看板NTUKS作者 (情難滅霜雪難分)時間21年前 (2003/05/20 01: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權,不過不是權力的權,而是權衡的權。 春秋公羊傳 桓公十一年 (經)秋,七月,葬鄭莊公。九月,宋人執鄭祭仲。 (傳)祭仲者何﹖鄭相也。何以不名﹖賢也。何賢乎祭仲﹖以為知權也。其為知權奈何﹖ 古者鄭國處于留。先鄭伯有善于鄶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國而遷鄭焉,而野留。 莊公死已葬,祭仲將往省于留,塗出于宋,宋人執之,謂之曰:「為我出忽而立 突。」祭仲不從其言,則君必死、國必亡;從其言,則君可以生易死,國可以存 易亡。少遼緩之,則突可故出,而忽可故反,是不可得則病,然後有鄭國。古人 之有權者,祭仲之權是也。 權者何﹖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權之所設,舍死亡無所設。行權有道,自 貶損以行權,不害人以行權。殺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為也。 經 秋天七月,安葬鄭莊公。九月,宋人抓住了鄭國的祭仲(人名) 傳 祭仲這個人是誰?是鄭國的相(官位)。春秋經為什麼不說清楚呢? 因為祭仲是個 賢人。祭仲哪裡可以稱賢呢? 認為他是個知道權衡的人啊。他的知道權衡是怎麼 一回事呢? 古代鄭國是位於留這個地方,以前的鄭伯(鄭國國君)有跟鄶公(鄶國國君)交情很 好的,卻跟鄶公的老婆私通,並且滅了鄶國佔領了其國都並且把鄭國國都遷到這 來。當鄭莊公死了並且要下葬的時候,祭仲要去留這個地方去省察這個葬禮,路 上經過宋國,被宋人抓住了。宋人向祭仲說;你為我們國家驅逐你們的王子忽 (忽,人名)並且立王子突為下一任國君(突的老媽是宋國人)。如果祭仲不聽他們的 話,則鄭國國君也會被宋國人殺死,那麼鄭國就會滅亡,如果聽他們的話,那麼鄭 國的國君就可以用生存下來代替死亡的下場,國家也可以用生存下來代替滅亡的結 果。等過了一段時間時勢緩和了,那麼王子突可以被驅逐出去,王子忽可以仍舊復 位。祭仲在這種情形下沒有其他選擇只好做聽宋人的話這種為人所詬病的事情,這 樣子的選擇是為了讓鄭國存活下來。古代的人中有知道權衡的道理的話,就是祭仲 的權衡了啊。 權衡是怎麼樣的?"權衡是必須回到根本不變的原則,然後才有把權衡做的好的啊。" 權衡這回事,若是會招致死亡是不做的。執行權衡是有正確的方法的,只有傷害貶 損自己來權衡,絕不傷害別人來執行權衡,那種傷害別人來求得自己生存的事情, 君子是不做的啊。 ------------------------------ 其實人生中常常需要我們做出權衡的工作,許多情況總是讓我們先是迷惑,然後, 傷害別人或受傷。權衡到底該怎麼做? 似乎隨著年長,會越來越熟練,卻也總是繼 續出現我們現有的智慧所不能掌握的新難題。 三年前念到這一段時,著實讓我震驚了一下,然後思考了好幾天。 雖然這一段只提到了一些底限的原則,但是對於毫無頭緒的我,卻是從無到有的開 端了。 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不管怎麼選擇,最基本的原則是絕不能捨棄的,從那 些原則出發去看看面前的難題,常常一瞬間就明白了自己該怎麼抉擇。 神奇吧。 所以,先想清楚,自己基本的絕不能捨棄的原則是什麼吧。 -- 社會研究的目標是在解釋:為什麼所有這些本質上和意願上都是良善 的人,當他們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論是在家庭中,社區中,或國家中, 卻時常將生活變成地獄. Gunnar Myrda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143.99 ※ 編輯: Jobslg 來自: 140.112.143.99 (05/20 02:11) ※ 編輯: Jobslg 來自: 140.112.143.99 (05/20 02:12) ※ 編輯: Jobslg 來自: 140.112.195.78 (05/20 02:43)
文章代碼(AID): #-oHHGC3 (NTU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