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您回來了」現象反思

看板NTUHistory90作者 (大叮噹)時間19年前 (2005/05/04 04:4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爺爺您回來了」現象反思   這幾天網路上最紅的笑話,莫過於「爺爺 您回來了」。緣連戰重返他就讀 過的西安後宰門小學時,學校為歡迎而組織了一個六位小朋友的詩歌朗誦隊,端 莊、嚴整而又情感澎湃地在校長、老師以及各位貴賓面前朗誦了「爺爺您回來了 」這麼一首詩,並有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其影音片段還可從網上下載。   就在短短的不到三日之間,這場表演傳遍了全台、笑遍了全台。我們還可以 從錄影裡看到,台上表演到一半,鏡頭轉至連戰時,連主席好像在忍著笑,而後 面的連勝文已經忍不住大笑起來了。現在,網上更出現了許多改編版的文字、動 畫,幾乎每篇都能得到廣泛轉錄與熱烈迴響。然而,我想問的是:這場表演究竟 有什麼好笑的?我們這裡的人又是在笑什麼?大家是怎麼個取笑法,為什麼?   「爺爺您回來了」是一首不折不扣的,肉麻、做作而空洞、拙劣的白話統戰 詩。詩文訴諸鄉情與親情,透過小學生之口來渲染對未來、對團圓的美好願景。 從文學批評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首不入流的作品,它那似乎滿懷著無限感傷的誇 張口吻完全感動不了人,只會讓人覺得噁心甚至滑稽;而表演的形式,端莊的詩 歌朗誦隊,更把這種滑稽發揚到了極致。我們可以看到,六位演練有成的天真無 邪的小朋友,正經八百地充滿情感,配合嚴謹而誇張的肢體語言朗誦:「請聆聽  來自童心的 問候」然後整齊地鞠躬:「爺爺 您好!」   連戰憋笑。接下來的詩句,有「相思」「企盼」「信鴿」「凝眸」「夢縈」 之類千年套語,到「兩岸的小朋友 手拉手 把歌兒唱/您回來啦!您終於回來 啦!」這句時,連勝文終於忍不住狂笑了。這還不算什麼,整場表演最令人絕倒 的,還在結束以後,領隊男童繼續朗聲言道:「禮畢 向左轉 齊步走」,然後 全隊向左轉齊步退場。   正經的浪漫,嚴謹的誇飾,紀律井然(disciplined)的童心,做作的天真 。矛盾修辭(oxymoron)向來是滑稽列傳的一大宗派;有一門藝術把它發揮到了 極致,就是小學生的詩歌朗誦;如果說有哪一場表演把這種滑稽發揮到了極致中 的極致,那就是這首「爺爺您回來了」。它惹笑的地方,在於日常生活中根本不 可能有人這樣表達情感,如果有,他一定是神經病,可是後宰門小學朗誦隊這樣 做了。而更為關鍵的是:他們是認真的,而且,這是傳統。   無意搞笑而鬧出來的笑話往往最惹笑,近年興起的Kuso(惡搞)文化,就 是在「認真對待爛事」與欣賞人們「認真做出的爛事」的風潮中發展起來的。以 「爺爺您回來了」之俗濫、做作與突兀,竟然是接待貴賓的節目,而且出於行之 有年的傳統,還中央台直播,實在可以說是「認真做爛事」的典範了,無怪乎網 友哄傳。   然而,這樣的滑稽背後,卻有一種很深的悲哀,讓我笑不出來。   我從小厭惡詩歌朗誦,厭惡那種做作。問我為何厭惡?因為小學生的詩歌朗 誦,不是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是表演大人想要小孩子呈現的情感;其表現出來的 ,也就不是兒童的真實形象,而是大人所虛擬的、他們期望中的形象。在台上舉 手投足都要謙遜有禮合乎法度,表演內容則要處處充滿孺慕與仰望的姿態與情感 。我恨極了這些,認為這都是要把我們教成乖乖牌的馴化手段,離詩歌最重要的 「真誠」差了十萬八千里,令人噁心。而這樣的虛偽造作,卻是中小學詩歌朗誦 的傳統,大人以為善、以為美,以迄於今。   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待考,可能是新文化運動,白話詩興起以後吧。起初 可能還沒有如此虛偽,但總之國民黨、共產黨都把這詩歌朗誦拿了來教化下一代 ,就變成我們都經歷過,今天在電視上又看到的那樣了。誠然詩教是我們的悠久 傳統,但它本應是啟發幼童對於真善美的感受與思考,而不是作為洗腦的工具! 所以我厭惡國語課本、演講比賽和詩歌朗誦,幼時更是不齒那些聽從大人擺布, 在台上字正腔圓地愛國愛家的乖乖牌,認為他們缺乏自我,「助紂為虐」,甘於 被當作可獎可愛的模範,而讓不一樣的小朋友更難過。   後來我才不再如此鄙視,而是改為哀矜。該譴責的,是大人的馴化心理和鼓 勵小朋友如此做作的機制;未明世事而或許真的盡情投入、盡心演出的孩子,不 應嘲笑。   所以,當網友紛紛為朗誦隊的表演絕倒時,我一點都笑不出來。   對高中以上的網友來說,「孺慕與仰望」的詩歌朗誦傳統或許已是遙遠的回 憶了,其中的一些陳腔濫調也是極佳的諷刺題材,如《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的 經典段子〈語言的藝術〉。這時,再看到大陸的小學朗誦隊仍在這種傳統之中, 而且斧鑿痕跡如此明顯,為之發噱,也很合理。何況它牽涉到海峽兩岸的歷史, 牽涉到國共都宣傳過,我們也都認識過的對「統一」的觀念,那些虛妄的政治口 號。因此,「爺爺您回來了」能如此流行,並衍生出那麼多改編作品,其來有自 。   但我們不要忘記,這種洗腦的、馴化的詩歌朗誦傳統,在台灣也還在。中小 學課本與國語文競賽,延用前朝遺物的,改作本土頌歌的皆有之;成人世界的傳 播媒體、商場與政壇,更充斥著本質相類,而技巧或高明得多的操縱人、物化人 的意圖。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或許各位就不會再覺得這些有多麼好笑。   再進入到第三個問題:我們是怎麼取笑他們的,為什麼?   就PTT笑話板、文字連環畫(BBSMovie)板以及PTT2的轉錄板來看, 首先是有人貼影音連結,然後有人打出「文字全記錄」,接著又有截取畫面,貼 在網路相簿的「圖片全記錄」,很快又有了火柴人動畫(以文字搭配內碼符號, 在BBS上閱覽,一格一頁的連環圖),還有泛綠人士擬作了一首「爺爺您別回 來了」,內容極盡嘲謔之能事,後來還被蔡啟芳立委拿到電視上引用。   而眾人的反應,在笑話版、轉錄板自以爆笑者居多,而在兩岸板(CrossStrait) ,大陸網友也認為這是失敗的宣傳,但對台灣人反覆地轉錄、取笑並且不斷創作 衍生物也有點看不下去:「噁心人也不是這麼幹的」,當然,也不免有政治口水 戰。到政治類板面,口水就更多,也出現「爺爺您別回來了」及其動畫版了。其 回應,有爆笑、稱讚、擁護者,也有見不得這種嘲謔的噓文,當然兩邊的口水戰 更免不了。現在,也有厭煩這個話題,要求停止討論的。   再深入點看看大家對這個「笑料」的態度與反應是什麼。有人取笑表演的誇 張、肉麻或突兀,有人取笑乃至批判這表演所反映的政治意涵與教育風氣,這些 還好;有人取笑文句、腔調和演出時動作,這也還好,但若取笑到表演的小朋友 身上,我覺得這就有些過份了,所幸這樣的人不多。至若以此嘲笑大陸的落後與 死板,乃至為「爺爺您別回來了」的仿作大笑,我就覺得已經過了幽默的份,而 到了「謔而且虐」的程度了,那是一種惡意的醜化與丑化。然而,喜歡這個調調 的網友看來也不少,抗顏批評的則被忽略或以口水淹之,這也是很令人悲哀的一 件事。   不論如何,我想這個話題還會繼續炒作、衍生下去,「爺爺」「您回來了」 等相關語句也想必又會成為流行語和諷刺的素材。然而,缺乏反思的取笑,並不 會讓我們更好;每又看到這些連結、圖片、文字給興緻勃勃地傳得那麼廣,我心 裡都會難過一陣。我想我大概也難免繼續難過下去,只希望各位能夠想一想,這 些,其實並不好笑。                 民國九十四年五月三日晚至四日凌晨四時半 --   新聞是歷史的初稿。 http://homepage.ntu.edu.tw/~b9010301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0.92

210.85.130.70 05/04, , 1F
推啊
210.85.130.70 05/04, 1F
文章代碼(AID): #12T-9_zX (NTUHistory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