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久違了,王大閎與國父紀念館建築之美特展專題演講及專業導覽

看板NTUHI作者 (Jouhan)時間16年前 (2007/11/19 10:4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期中報告後約個時間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松 -------- 國立國父紀念館(藝文活動)- 久違了,王大閎與國父紀念館建築之美特展專題演講及專業導覽 Long Time No See Mr.DAHONG WANG!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活動地點:本館-中山國家畫廊(Chung Shan National Gallery)(2F) 活動日期:2007-11-17 ~ 2007-12-09 演 出 者: 主辦單位:國立國父紀念館 聯 絡 人:徐鑑英 聯絡電話:27588008-541 是否收費:N 備 註: 相關連結: ------------------------------------------------------------------------------------------- 相關說明:11月17日(六)~12月9日(日) 中山國家畫廊(南室)   台灣現代建築的發展歷史,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有著重大的突破與轉折。這樣內在結構與外在世界的巨變,鋪陳出台灣現代建築的新階段書寫。而王大閎先生就是當時自大陸來台灣,參與兼帶領這一波建築歷史走向的關鍵建築師。   王大閎是當時極少數受過完整西方現代主義洗禮的華人建築家(1939年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畢業,1943年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並親身受教於現代主義大師葛羅培)。他在1949年到達台灣,1953年在台北成立大洪建築師事務所,之後四十餘年的時間,專注從事建築設計工作,作品涵蓋國父紀念館、外交部及小型住宅案件等,總數不計其數。   本次籌辦「久違了,王大閎先生」特展,不僅是對一生為台灣當代建築奉獻的王大閎表達致意,同時也是多元文化的再現,試想一位廣東梅縣的子弟,在經過瑞士、英國與美國各種文化的洗禮後,回到上海、蘇州,之後又輾轉從香港來到台灣,終其一生,站在他立足的土地上來看這個世界,奉獻所學,認真思考,為移民社會的台灣創造出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輪廓,就是這種多元的文化創造力,讓台灣的生命力持續旺盛,永不衰敗。 活動地點: 本館逸仙放映室、中山講堂( 專題演講4場)、中山畫廊南室(專業導覽3場) 活動日期: 2007-11-17(六)、 2007-11-24(六)、2007-12-01(六)、2007-12-08(六) 主講人: 徐明松(11/17)、王鎮華(11/24)、王增榮(12/01)、王俊雄(12/08) 講題: 1. 永恆的建築詩人王大閎(徐明松) 2. 王大閎作品中的傳統意識(王鎮華) 3. 永遠的焦慮─於傳統與現代之兩難的王大閎(王增榮) 4. 憂鬱的現代─王大閎1950-70的作品(王俊雄) 1.11/17:1400~1600(專題演講)、1600~1700(專業導覽) 地點:逸仙放映室、中山畫廊南室 2. 11/24:1400~1600(專題演講) 地點:逸仙放映室 3. 12/01:1400~1600(專題演講)、1600~1700(專業導覽) 地點:逸仙放映室、中山畫廊南室 4. 12/08:1400~1600(專題演講)、1600~1700(專業導覽) 地點:中山講堂、中山畫廊南室 國父紀念館,許多人或許不知道這棟建築物設計者是誰,卻不會忘記親臨空間所留下的記憶,其實不僅是本館,台北市許多重要建築如:外交部、教育部、仁愛路的東門長老教會等,都是這位台灣現代建築史上不可遺闕的人物─王大閎建築師所精心設計。王大閎先生是華人中少數經歷過「完整」養成教育的建築師,先是出身於中國的書香世家,體驗過北京、上海與蘇州的傳統建築空間,之後,在人文歐洲浸淫多年,最後在美國又親炙第一代前衛現代建築師葛羅培斯,讓他自信、輕易地遊走在東、西兩種文化之間。 今年欣逢本館35周年館慶,除舉辦系列慶祝活動外,為感謝王大閎先生多年來對本館的關愛及指導,特邀請銘傳大學建築系徐明松教授為這次特展之策劃人,並配合辦理4場 專題演講及3場專業導覽,讓我們重新認識王大閎先生與他的時代;特別是本館始建之初,王先生付出之心力,及與當時政治、社會、經濟條件的折衝,並誠摯地邀請各界民眾,共同參與這次難得的建築饗宴。 http://www.yatsen.gov.tw/chinese/activity/show.php?id=367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91.239

11/20 09:48, , 1F
借轉~
11/20 09:48, 1F
文章代碼(AID): #17GFcgRE (NTU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