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不太懂啦,不過好像蠻好笑的....

看板NTUFM-86作者 (忙碌,孤獨的牆)時間22年前 (2002/05/16 15:4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國民黨王朝在『中華民國』史上,共五帝,凡八十九年 孫高祖 大半輩子都在搞革命,建立『中華民國』, 是謂『高祖』當之無愧. 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建國者為祖. 蔣武帝 介石 --> 繼位後,大半輩子都在打戰,故約『武帝』? (此處『武帝』不是指武功高強) *意見:依照史記中的諡法: 武字有武功鼎盛但又窮兵黷武之意. 所以這個武字當之有愧, 因為蔣介石把整個大陸給弄丟了,不過另 外有一個諡號就不錯, 就是襄字? 因為襄自就是單純的窮兵黷武而且毫無建樹,蠻適合的. 蔣文帝 經國 --> 推行十項建設、解除黨禁與戒嚴令,堪稱『文帝』 *意見:依照史記中的諡法: 文字為文治, 武字為武功, 不過一 般而言,文治通常會在武功之前,應為沒有先文治, 儲備國力,那有 錢給後面的人來武功, 武功是很花錢的.所以身為一個收爛攤的, 不但收好而且還要使人民小康.可稱為中興明主, 當得上一個宣字, 宣為中興之意. 李獻帝 登輝 --> 任內完成政權和平轉移,『獻帝』當之無愧 *意見:依照史記中的諡法: 獻是送亡國者用的, 例如漢獻帝. 但是像李登輝這樣放縱宦官當政, 使用情治單位, 治造白色恐怖. 蠻像明朝的萬曆皇,所以當一個神字當無愧. 神乃自以為是聖人再世, 實際是一敗塗地之意.. 連哀帝 戰 --> 原以為兼任總統與黨主席,但一接黨主席就被貶為庶民 故曰『哀帝』. *意見:依照史記中的諡法: 哀是本身無德, 有賢人又不知任用.就讓他 鬱卒而死, 如魯哀公, 明明有仲尼生知而不用, 死而後悔.個人覺得用一 個惠字比較恰當, 因為惠是寓意於貶,無德而又不知民間疾苦者, 如晉惠 帝就是那個有名的『天荒無糧, 沒飯吃; 為什麼不去吃肉』的皇帝. -------------------------------------------------------------- ※民史 扁本記 輝祖帝有二嫡子,長子戰、次子瑜。 瑜戰功彪炳,力排前朝遺老,助輝祖登帝位,帝封其食邑廣矣! 然瑜功高震主,帝憂之,遂立戰為太子,收瑜之封邑,釋其兵權,使無立足地也。 瑜出走,聯其舊部,欲起,帝恐之,見戰弱,不足以抗, 遂尋在野庶子扁,令翰林院哲大夫助之。 扁原封邑於北,忤逆帝,貶為庶民,其封邑為庶子九, 然南方擁之,其舊屬勢力廣矣,足以抗瑜。 戰雖式微,餘有號召,帝以散瑜之力也, 是乎扁登高一呼,假帝之力敗瑜,遂即位,號扁宗。> 然瑜、戰之部將知悉輝祖之謀,有所不滿,群聚京城之東景福門外,輝祖之行宮。 眾意要求輝祖下詔罪己以謝天下,與京城巡捕衝突對峙。 越七日,輝祖不得已乃應允之,下詔罪己,將己兵權轉授其長子戰, 戰決意力圖中興,整編將兵,裁汰老弱,再圖振作。 而次子瑜收其殘部,重編將士,組成新軍,號曰親民也。 扁宗雖得繼位,但天下已成三分之勢。 戰之國民軍,扁宗之民進軍,瑜之親民軍。 三人逐鹿中原,鹿死誰手,難分難解。 而此時北狄匈奴老江單于,與左賢王戎基、右賢王樹狽出言恫嚇, 揚言渡西海越長城內犯中原。 ----------------------------------------------------------------------- ※《民史》扁本紀 [前編,扁中興] 初瑜之興也,治軍嚴明,履戰皆捷,民心震動。 帝患之,益增兵助戰。 戰性懦,遇事不能決,士卒叛者眾。 及事急,帝猶信戰也,故舊大臣圍帝諫,請誅逆閹、放太子,以迎賢庶公子扁。 帝沈吟未答,太師以卵擊之,帝乃悟,立斬蘇、廢戰,昭告天下。 扁之始立也,眾未服,扁乃與群臣約法三章: 殺人者死,掖金及黑道抵罪, 朝野乃大悅。 帝輝烏龍十一年,扁以女將蓮為帥,與瑜軍戰北港、大甲間。 鄉間黃巾賊起兵助瑜,瑜兵勢大盛。 扁見危,親吮士卒膿瘡,於是眾皆效死,乃大勝瑜,俘敵三十餘萬。 瑜坦裼降,扁赦其不死,封「親民侯」。 史稱「阿扁中興」。 -- 在懂得珍惜之後,才會遇到最好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4.103
文章代碼(AID): #yusFO00 (NTUFM-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