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儒門獄中信:白米不是炸彈

看板NTUDalawasao作者 (流浪的島民)時間17年前 (2007/06/24 17: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楊儒門獄中信:白米不是炸彈 更新日期:2007/06/24 04:39 中時電子報 記者: 丁文玲/台北報導 你懂楊儒門了嗎?住在彰化溪洲家鄉農園、從事文學創作的作家吳音寧說,她費了三年的 時間,才稍稍拼湊出楊儒門給她的兩百多封信,究竟要表達些什麼?「我覺得,短短發燒 幾天的新聞內容,應該不足以讓大家真正理解他內心的想法吧。」 近日被眾媒體追得快喘不過氣來的吳音寧強調,她並不是楊儒門的代言人,在她眼裡,楊 儒門是個頭腦有點單純的青年,兩人的共同點不太多,只有:同樣都是農家子弟、同樣對 農民的困境感到憂愁而已。 「楊儒門是雞販、也做過粗工,生活在社會的最基層,身為作家的我,不能自稱有多瞭解 他,但我至少可以充當翻譯,讓別人不要誤解這個男孩子。」 世代務農、父親是著名泥土詩人吳晟的吳音寧,從高中大學時代就積極參與社會運動,農 民的權益,更是她書寫、關心的焦點,拍攝農民紀錄片「無米樂」的導演顏蘭權,也是吳 音寧的好友。 那一年,楊儒門反對加入WTO與關心農民權益的炸彈行動,引起了吳音寧的注意,甚至 數度懷疑是身邊從事農民運動的伙伴所為,沒想到最後竟是楊儒門出面,讓她大吃一驚, 於是積極與楊儒門接觸,去花蓮探監,邀請楊儒門與她通信,想進一步去體會,這個以往 在農民運動團體從未出現的「素人」,對於台灣農業的無力感。 楊儒門入獄期間,許多運動人士透過送書、探望…等各種方式,告訴他農民運動的歷史, 讓楊儒門從一個本來「沒想太多」的熱血青年,變成了一個熟知相關紀錄與知識的「革命 家」。吳音寧承認,在通信過程中,她與楊儒門經常意見相左,也發生過不少衝突,但關 心台灣農民的立場與目標仍是相同,這也讓兩人得以維持繼續寫信溝通、往來,使吳音寧 不放棄把楊儒門的信件編輯成書、為楊儒門撰寫報導文學的念頭。 「原本是想把楊儒門的信件,加上我對他文學性、社會性的解讀,以及採訪報導,集結出 版一本書的。」吳音寧透露,後來她「欲罷不能」,查遍資料,把民國五十年代到九十年 代台灣農業遭遇到的各種困境一一列出,希望能為楊儒門事件,呈現更清晰的來龍去脈與 背景。因為字數太多,最後只好決定,楊儒門的書信與吳音寧的編輯、解讀,出版一本《 白米不是炸彈》,另外再出一本由吳音寧執筆的《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七月由 印刻出版社發行。 「不要再問我楊儒門在想什麼,不妨去看看他的信。」吳音寧說,對她而言,楊儒門是出 獄當天為了躲媒體到她家借住一宿的朋友,是那個四年前抱著「一死」決心,放炸彈抗議 的苦悶農家子弟,也是那個看到台北火車站長長手扶梯會「害怕」的靦腆小男生。 吳音寧說,她覺得立委、農業顧問,或許都不如回鄉種田更適合楊儒門,也希望外界別再 利用楊儒門的名氣,消費農民運動了,「該認真想想能替農民做些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1.167 perlenpo:轉錄至看板 NTPUyouthCOM 06/28 16:29
文章代碼(AID): #16VZbrmK (NTUDalawas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