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台灣種苗外流新聞

看板NTUDalawasao作者 (流浪的島民)時間17年前 (2007/03/27 01: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Agriculture 看板] 作者: starsprince (星,是朦朧的美...) 看板: Agriculture 標題: [討論] 台灣種苗外流新聞 時間: Tue Mar 27 00:47:29 2007 ※ [本文轉錄自 AAAAAAAA 看板] 2007.3.26.自由時報 種苗輸中 台灣嚐苦果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根據中新社報導,福建東山島上月成功栽培黑珍珠蓮霧,面積達二百多公畝,規模創紀錄 ;事實上,不只黑珍珠,台灣水果早就在中國隨處可見。專家批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 」實施近二十年,形同虛設,即便公告禁止登陸者,仍明目張膽在對岸種植,農政單位卻 抓不著也罰不到。 農委會農糧署解釋,在WTO架構下,種苗屬於貨品,必須自由貿易,除非特殊需求才加 以管制。也因此我國從一九八九年開始,陸續公告十一項種苗輸出須經農委會同意,包括 香蕉、甘蔗、接枝用茶樹枝、茶樹苗、芭樂、芭樂樹、竹苗、稻穀、毛豆、菇類菌種、馬 拉巴栗果實。 「種苗法」形同虛設 農糧署說,上述種苗輸出許可申請,一年平均三十件左右,都是外交部農技團、農耕隊, 協助我友邦農業技術,但至今未核准輸出中國。雖然如此,香蕉、芭樂等禁止項目,在中 國海南島等地卻隨處可見,官員坦承,雖可依種苗法處罰,但至今沒罰過一件,實在是因 為種苗太小了,違法挾帶相當容易。 除上述十一項種苗外,其他種苗輸出並不需要政府核可,換句話說,包括愛文芒果、金煌 芒果、黑珍珠、黑金剛、金鑽鳳梨、巨峰葡萄、上將梨、玉荷包等知名國產水果的種苗輸 出均不受管制。 台灣心血中國撿便宜 台大農經系教授吳榮杰對此直呼,「太離譜了」,他說,台灣花錢研發許久的農產品,一 下子就拱手讓人撿便宜,中國挾土地與勞力優勢,台灣根本不是對手,農委會不能因執行 困難,就什麼都不做,應重新檢討種苗政策,亡羊補牢猶未晚。 不過,台大農藝系主任郭華仁認為,部分種苗是私人研發,要帶到哪裡、自由買賣,是人 民的權利,除非把種苗成品放在倉庫,否則只要外銷,拿到種苗並非難事,農政單位現階 段應積極育種、研發出更好品種,並加以保護。 立委吳明敏則指出,在國民黨執政時,農委會還曾編預算,指導中國種香蕉,沒想到中國 種出的台灣香蕉,卻讓台灣外銷市場受到威脅。當務之急,是要求中國政府區分黑珍珠等 水果,究竟是產自於台灣或中國,加以標示,才能確保正港台灣水果的形象。 學界不設防 農技外流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除了種苗之外,農業技術外流中國的情況也同樣值得憂心。新華社最近報導,有二百六十 多人次的台灣農業專家,帶著蘆筍、糧食、蔬菜等兩百七十五個品種和農藥、器械等,到 福建東山島交流農業技術,一年創造五億多人民幣的產值。 中國拉攏台灣專家 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學農業教授透露,為了取得台灣農業生物科技技術,中國近年來積極拉 攏台灣農業專家,尤其是大學教授,對岸使盡各種方式吹捧,甚至重金禮聘,並順道招待 前往旅遊,讓台灣學者充分感到「禮賢下士」,在寒暑假期間,赴中國短期講學、演講等 ,進行所謂學術交流,這些學者專家在毫無戒心下傾囊相授,政府卻無法可管、莫可奈何 。 農委會警覺性不夠 農委會科技處對此表示,目前僅對研究中的敏感農業技術輸出有限制,其他並無管制,當 然也無法限制學者到中國的講學內容,畢竟透過技術、學術交流,大家互相討論、切磋, 才有促進新科技發展的機會;況且單純把技術帶過去,不同的土壤、氣候條件,是無法栽 培出一模一樣的農產。 對農委會的說法,這位教授批評「警覺性不夠」,在兩岸特殊的關係下,進行科技交流須 格外謹慎。事實上,大學教授是最有可能接觸到農業先進科技的人,許多還是國科會、農 委會的委託研究案,換句話說,我國政府拿納稅人的錢來研發,最後卻被帶到中國,壯大 中國,再反過來威脅台灣的農業外銷市場。 政府可能基於尊重學術自由或信賴學者,並未對農業高科技委託案或計畫案,附加保密規 定,但他認為,仍應比照電子高科技產業,訂出科技輸中的明確規範,而非放任而行,否 則將嚴重傷害依賴台灣這片土地生存的農民。 單邊輸血 掏空台灣農業 記者鍾麗華/特稿 兩岸農業交流並非「互惠雙贏」,而是「單邊輸血」,近年來台灣種苗、技術外流中國嚴 重,直接威脅台灣農業發展。但檢視政府法令,不是無法可管,就是管了也罰不到,沒有 積極作為,只會讓漏洞越來越大,最後導致台灣農業被掏空,喪失競爭力。 中國對台農業統戰,以「引進、吸收、超越」三階段手法,吸引台灣農業生物科技、資金 與技術。 到去年底為止,中國政府在福建、海南、山東、廣東、廣西、黑龍江等省份設立十個「兩 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同時還在四川新津、福建漳浦等地設立四個「台灣農民創業團」, 在中國有計畫拉攏下,台灣農企西進迄今粗估超過台幣一千五百億元。 農業技術輸中結果,造成中國大舉搶攻台灣農產外銷市場。 以台灣最引以為傲的蝴蝶蘭為例,在雲南昆明舉目可見台灣蘭花,還奪走我國在美國市場 六成的占有率;而台灣冷凍毛豆莢在日本市場也由原本的獨占市場,跌落僅剩兩成的市占 率,農委會見情況不對,去年底才公告毛豆種苗禁止登陸,但為時已晚。 同時也造成在國際市場上,台灣正港的「黑珍珠」與產自中國的「冒牌黑珍珠」同台競爭 ,中國廉價假貨,打亂國際市場,甚至回銷台灣,尤其國產水果在部分季節經常發生產銷 失衡,價格低迷的情況下,無疑是雪上加霜。台商赴中投資農企的結果,反而成為台灣農 業最大的傷害。 農政單位本應照顧農民,勇於任事,而非以民間技術、難以管理、遵行WTO的架構等理 由,來作為自己行政怠惰的藉口,當務之急還是要趕快「補破網」,把現行法令重新檢討 與審視一番,並嚴格執法,否則放任式的交流,將重挫農民在台灣安身立命的根基。 台灣米一級棒 護種刻不容緩 記者楊金城/南縣報導 台灣米品質好,難保不被有心人偷偷將稻種外流至中國,生產全國冠軍米的農業大縣台南 縣農業界認為,政府應落實種苗法,登錄各良質米品種並以智慧財產權保護,免得被「複 製」。 由於開放中國米外銷台灣的可能性很低,南縣農業界對中國生產台灣米再回銷台灣打擊國 內稻農倒是不擔心,不只因開放政策不可能實施外,最重要是台灣米的口感和品質絕佳, 除了土壤、氣候、水質條件外,田間管理技術更是關鍵。 登錄良質米品種 後壁鄉是台南縣的米倉,以台農七十一號和台?九號稻米為主力,後壁鄉農會生產「蘭麗 米」,芳榮碾米廠出產全國冠軍米,聯發碾米廠引進日本「夢美人」稻種栽種成功回銷日 本,都闖出名號;他們都不認為中國能種出比台灣更好的台灣米,但認為台灣米的品種確 有可能被偷偷帶至中國栽種培育。 聯發碾米廠董事長陳水盛說,多年前有台灣的米商,到中國經營碾米廠生意,但中國的糧 食政策管制很嚴,難有生存空間,沒多久就認賠退出。 陳水盛說,國內稻種經農改場再三交配培育,至少要經五年以上研發才能命名推廣種植, 因此保護稻種刻不容緩;他也以本身引進日本「夢美人」稻米經驗說,日本人保護稻種很 嚴格,只賣生產權,不賣稻種,故今年已放棄「夢美人」推廣計畫。 縣府農業局長郭伊彬舉例說,芒果、鳳梨和蘭花也都是台南縣特色農產,有些品種都被台 灣人帶至中國栽種,但台灣未開放來台銷售,未對農民造成衝擊;稻種也有可能被帶至中 國栽種培育,如果特色種苗都能登錄「台灣品牌」,好吃的農產出自台灣,就不怕被外國 複製搶國際市場。 -- ◥█████ ◢████ █● ◢██ 3/28 █ █ ▅▅█ 農經之夜 ◥██◤ ██ ◥████ ███◣ 6:30 ◢██ ███ 引"報"視小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5.16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1.167
文章代碼(AID): #1620bdxB (NTUDalawas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