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如證法師今天的開示...

看板NTUBW作者 (不敗北之人)時間18年前 (2006/03/19 00: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強者我老媽.....這是她當場抄的... 我為啥沒遺傳到.... 3/18 如證法師開示—師父的文教理念 總綱:甲、師父對孔子的看法 乙、師父為何要闡述儒家理念 丙、師父對儒家基本精神的闡釋 丁、如何趨入儒家思想 前言複習: (一)師父理念以二種面貌呈現 – 佛法、儒家 (二)為何闡述儒家?應機對象為何? 2-1 (福智人生p.41)佛法深廣難以應用,所以運用儒家思想(與下士道完全吻合),運用在生活上為很好的輔助工具 2-2 佛法深廣不能馬上應用(下士道是基礎,但我們沒能力馬上消化)所以需要沖淡,最好即是儒家(暗合佛法內涵) 2-3非只有儒家就足夠,儒家並不能取代佛法 2-4 (福生p.42)民族提升心靈的方法 – 儒家與佛法配合的恰到好處,是跨上佛法的階梯 2-5 哪些人不需要儒家?能夠直接趨入佛法者。哪些人最須學?老師、身邊的人有此習氣,都很需要學 (邱注:以下沒寫清四書各例之說明,望大眾幫忙補強) 丙、師父對儒家基本精神的闡釋 福智人生.p.26 此種精神只放在外表物質的探索~所以引起許多意外的副作用 丙1、傳統中國儒家思想,對心、物,內、外二者,特別重視內在生命成長 丙1-1 (以喻證成儒家重視內在成長) 論語摸象 學而第一 學:老師講、學生聽 習:對境觀察思惟 摸象 p.9 學哪些東西可以「不亦悅乎」:格致誠正修齊治平。 明明德:明德在人群中顯現 (學小人之學是為了輔助將來大人之學的內涵) 丙1-2如何在人群中實現明德 – 論語為喻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學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丙1-3物格而後知致 – 格除物慾以後才能心靈提升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本句基礎在「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內心被外在的物慾矇蔽住時,敏銳度會降低) 丙1-4格物的目的:讓自己清晰的看到問題 (古人為學特色:往內伏自,向外利人) 丙1-5修身的內涵: 如何修身:不患人之不己知。心內怡然自得—儒家標榜的第一步 修成形象: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哀公問政 二十) 丙1-6學的內涵:福智人生 p.26 此學非今人所謂的知識學問~對此便不會陌生 ★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中庸 君子素其位而行 十四) (邱注:不太記得法師為什麼會說到這個,推想是扣回去前面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抑或是說明這一整段內涵的修成形象?) 丙2 不否定客觀世界的認識 – 一切自然規律都為了領悟人生、指導人生 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丙2-1福智人生p.26:所以儒家的貢獻,不在單獨成就客觀的知識世界,而是不離開生命,使客觀知識隨著生命成長而深化,然而並不否定客觀世界的認識,只是不把理性用在只為知識而知識的研究上。 論語為例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九) – 所有外在事物都能夠用來提升內在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七)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正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負邦家也。」(陽貨十七)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衛靈公十五)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立人四) (邱注:於中庸一 天命之謂性 有清楚解釋) 丙2-2 ??????(邱注:此處我一家三口均沒聽清楚) 文教的範圍極廣:上至佛法,下達慈心。 丙2-3群己關係提升 – 自己提升再推而廣之 絜矩之道 (大學 釋治國平天下 十) (一般人的絜矩之道在談判…XD) 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大學 釋治國平天下 十) (今之財團反其道而行,非長久之計也。) ★ 要求太過,使別人反應遲疑 ★ 看到別人我會苦,其原因在於我也如此待人 ★ 人和很差,縱使有好腦筋,也不過一人老闆 丙3 生命的價值觀 – 人活著的目的 (福智人生 p.27) 丙3-1內聖外王:不空談自由平等,自身先修 樊遲請學稼。…..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 子路十三)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論語 先進十一) (邱注:以上二句當為做法) 士之次第:1.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2.宗族稱孝,鄉黨稱悌。 3.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4.斗筲之人 (論語 子路十三)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論語 憲問十四) (邱注:以上二句應為量則) 丙3-2社會階層的楷定 (福智人生 p.27-28) 孝經:天子之孝(刑於四海) 諸侯之孝(保其社稷,和其民人) 卿大夫之孝(非先王之法不敢行) 士之孝(孝悌) 庶人之孝(土地、父母) 丙3-3地位高,價值高,倫理道德之規範要求也越高,利他的責任越大 丙3-4目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請勿隨意轉載….怕老媽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192.162.98
文章代碼(AID): #1472xh4p (NTU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