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住民災區的教育困境:小孩的權益,沒有被考量進去。

看板NTUBP-R98作者 (apyang)時間14年前 (2010/07/07 11:53),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柯亞璇 on 七月 6, 2010 國家政策沒有給原住民部落提供適合的公共托育,不僅對原住民部落學童在生活照顧上不 太夠,部落自辦的基本開班條件,通常也都遇上法規不符的狀況而影響部落開班的權利。 而災區部落的小孩,未來的教育權利也跟著大受影響。 目前霧台鄉部分就讀幼稚班原住民學童,因為風災的影響,都暫時就近轉入山下安置中心 附近的托育班就讀。服務於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江瑛表示,災後的服務經驗中 發現,家庭以及對部落的關係裡,最基本的支持都還沒辦法提供,部落族人暫時安遷到山 下,小孩根本也沒有選擇的權利,為了生活,都只能暫時轉學到山下的學校念書。 「八八風災,小孩的權益,沒有被考量進去。」在部落托育的經驗中,江瑛也提到,「部 落托育」並不只是在學前教育關心的這一個環節,而是部落小孩與婦女關係的處理。部落 教育裡目前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小孩學前教育的最基本照顧都沒辦法顧到,又怎麼繼續去 談原住民教育的未來? 「部落托育」受既有法規限制 「除了部落缺乏師資之外,設備場地也是個問題。部落裡缺乏符合政府所制定的建築規範 托育空間可以使用,而目前用在部落的部落托育規範,也是城市機構裡的想法。」江瑛說 起目前部落托育的困境。而這也造成,托育班想要在部落開班,就會受到很多礙於建築法 規以及教師與學生比例規範的限定而無法開班成立。 她也提到,目前執行的這項計畫,未來也將轉移到內政部的兒童局暫時辦理。未來,部落 托育計畫會朝向怎樣的發展,目前還在與各相關單位討論進行。雖然原住民族委員會已協 助將部落托育計劃,暫時展延至101年,但這只是延緩部落托育今年面臨被廢除得一個展 延計劃,對於實際落實部落托育的政策,仍未有明確的方案。 因為受限於需符合以都市、機構化、管理私立機構思維的「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 」,而影響在部落成立部落托育班的權利,目前在屏東地區也只剩平和與美園部落有托育 班繼續開班。 雙管齊下的部落托育機制 老師的角色扮演,除了照顧孩子,老師也可以透過互相協助農忙的過程,瞭解各部落的狀 況,甚至是孩童的家庭狀況,更有助於孩童教育上的幫忙。而部落托育學習的空間,放置 在部落裡,那個空間也是家長們較放心的。 在美園部落的托育班,孩子的照顧在農忙時期,托育班的老師可以變成是一個守望相助的 角色,甚至是部落生活上的幫忙。 老師不只是忙孩童部落托育的事,在農忙時期也會協助孩童的家長透過對外的管道,協助 孩童的家長販售芒果。也在這個互動的過程,減輕孩童家庭的經濟負擔。 江瑛表示,部落托育班的老師也會利用閒暇時期,幫忙部落,這就是部落托育空間,為什 麼放在部落裡較好的原因。 並且部落托育班的老師,大部分是部落裡在地的族人,同時照顧部落裡的孩子,也照顧到 學童的家庭,讓成長學習過程中,因為家庭經濟因素或其他家庭問題困難的家庭,可以得 到更多的照顧與幫忙。也讓成長學習中的孩童,能夠不受家庭經濟的影響,而失去學習的 機會,以及得到更好的學習教育環境。 她也表示,「部落托育的重要性,是因為那種方式的學習是跟部落生活條件比較貼近的, 部落的小孩就在共同經驗的方式中生活。」若送去一般幼教營利機構,去看待孩子的成長 ,對於部落學童以及家長都是一大負擔。 「部落托育」與「人」的生活照顧 江瑛也表示,缺乏部落托育的「相互照顧」過程中,其實在心靈部分的溝通是空的,變成 是無視於生活狀態的發生。很明顯的是生活一直都存在,問題卻沒被解決。 尤其在風災過後的重建過程中,部落婦女都是扮演照顧生活的角色,而遷村以及永久屋的 問題,都是男性在處理。而在這樣的處理模式之中,因為部落婦女的聲音不容易出來,而 使得生活許多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因此她表示,透過部落托育的機制,這樣一個關於「人」最基本的生活照顧。能夠實現服 務即是生活的理念,也讓這樣工作方式讓族人與部落一起生活。 災區部落兒童教育的未來? 長期服務於部落教育的江瑛表示,「風災過後安置的生活情形,此時此刻沒有辦法被完全 照顧到,而部落孩子的教育權力更容易被忽略。」 若是採取部落相互照顧,用自己來照顧的方式,那麼許多生活上的問題,包括孩子的教育 可以一起照顧進來。但是,在八八風災裡沒有發言權的災區學童,誰又可以來照顧他們的 教育的權利? http://www.88news.org/?p=496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36.96

07/12 14:47, , 1F
07/12 14:47, 1F
文章代碼(AID): #1CC_fCeF (NTUBP-R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