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師大校園/願景與侷限】座談會

看板NTUBP-R90作者 ( )時間20年前 (2004/05/28 18:1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CampusTour 看板] 作者: penof () 看板: CampusTour 標題: 【師大校園/願景與侷限】座談會 時間: Mon May 24 12:19:44 2004 文薈復興,復興什麼? 【師大校園/願景與侷限】座談會 時間 五月二十八日(五)晚上7點~9點半 地點 師大本部文薈廳 與談人 喻肇青(中原建築系教師) 夏鑄九(台大城鄉所教師) 丘如華(台北市古蹟審查委員) 林崇傑(台北市都發局副總工程師) 邱文傑(大涵建築事務所) 師大作為一間大學,在未來發展上,我們首先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便是空間 不足。在狹小的校園裡,必然在空間使用上產生一些衝突。2003年上半,師大師生 展開了一次護樹與古蹟保存運動,意欲阻擋樂智大樓的興建,因為樂智大樓的興建 將導致一片樹蔭空間消失,而日治時期的老建物-文薈廳也將被肢解,鑲進樂智大 樓之中,這個事件更凸顯師大(或是台灣的大學)長期缺乏參與式規劃的機制,校 方要以什麼規劃思維來營造校園,大部分的師生都無從過問。 校地狹小或許根本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依舊不變的由上而下的規劃方式要將師 大帶領什麼方向。文薈廳終於留著,只是運動過後,師生依舊在規劃的權力競逐之 中失聲,究竟,是不是真得能透過古蹟保存燃起那一股對未來的希望之火? 另一方面,大學與城市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大學得可以作為城市精神體現的場 所,在實質空間上,大學更可能成為都市發展之中的阻力或助力,在文薈廳保存運 動之時,都發局也曾經提出一些可行的替代方案,如師大路封路,改以龍泉街出口 連接和平東路,使校區與宿舍區得以連成一氣。原來大學就不可能遺世獨立於城市 之外,而是環環相扣、一髮動全身的整體,這引領我們思索另一個課題:究竟大學 該與社區維持什麼樣的互動關係? 在文薈廳保存運動屆滿一週年,安排一系列「文薈復興」活動之餘,我們也必 須停下來思考與反省,此次「師大校園;願景與侷限」座談,便在這樣的脈絡下, 希望能展開下列課題的討論: ◎ 重新審視「古蹟保存」在推動「參與式規劃」面向上積極意義, 在歷經波折衝突後後,我們是否得到教訓? ◎ 面臨現在的困境,師大在往後的校園規劃上必須有什麼新思維? 參與式規劃的遠景在哪裡? ◎ 師大不能自絕於城市、社區之外,師大要如何走出圍牆,與社區 發生關係?圍牆外邊能有多少可能性?而這座城市又提供了多少 讓一座大學融入其中的條件? 台師大創意校園工作隊敬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194.80 ※ 編輯: penof 來自: 140.122.194.80 (05/25 01: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0.96
文章代碼(AID): #10jn0mV7 (NTUBP-R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