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傅偉哲:學生也有反對學生會的立場

看板NTU作者 (Speak Loud)時間11年前 (2013/06/24 22:47),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專訪】 傅偉哲:學生會要有立場,學生也有反對學生會的立場 Soapbox原文網址:http://ntustudents.org/soapbox/?p=683 「野草莓」與「百大維新」,是傅偉哲選擇走入第二十二屆學生會的契機。 接續著二十一屆走過下一年,回過頭看,對學生自治又有什麼不同的想法? ---- Q當初為什麼選學生會長?對未來一年有什麼樣的藍圖? 野草莓學運,首次接觸學生會 選學生會長前,發生了一場運動,後來大家知道的「野草莓學運」。那時候我大二,一開 始,是幾個人在網路上看到李明璁老師寫的信,非常義憤填膺,沒什麼社會運動經驗,但 跑去行政院前靜坐。本來想說坐個半天,就回去考期中考,結果怎麼愈來愈多人,警察又 沒有要趕走的意思,然後開始過夜。媒體報導後,第二天人愈來愈多,有一、兩百個人, 開始比較有組織規模的靜坐抗議,好像是到第三天早上就被警察抬走了。我本來不太關心 社會與公共議題。那次衝擊滿大的,原來被警察抬走是這麼一回事,國家暴力是這麼一回 事,才會去想民主、人權這種東西。 對這場運動,有一批人,包括當時的學生會長許菁芳,在自由廣場靜坐,整個行政團隊下 去幫忙做場務,許菁芳也以學生會公開發言台大學生會支持這次靜坐,引起校園撻伐。到 現在還有這個問題,學生會長到底可不可以對校外爭議性的事情發表意見? 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學生會,之前都不知道學生會在幹嘛,也第一次認識許菁芳。後來自由 廣場上靜坐一個月收了,回來後和一些其他異議性社團包括意識報社,開了一個會,聊說 這次的野草莓,好像沒有組織,因為不知道怎麼合作組織運動,也因為這樣有一次集結的 機會,就很有意識去串聯校園社團做一點事。 百大維新,選會長的契機 那時候黃守達(當時的福利部副部長),提了一個草案叫「百大維新」。2008年,台大五 年五百億執行第一期,校園經歷硬體設備快速變遷,蓋了法學院大樓和其他大樓。可以感 受到硬體設備因為五年五百億的挹注而更新。台大那年,弄了個「八十台大,前進百大」 的標語,還有前進百大倒數鐘,我們覺得可笑,大學排名,不是客觀評量台灣高等教育的 好標準,只是國際上一種評比的方式,但我們的教育就當作教育部審核評鑑的標準,發展 國際化之類的指標,出現很荒謬的事情。那時的感受是,校園硬體設備擴張,但軟體面呢 ?像學生的福利面,我記得那時遇上:學生是不是有新體使用權?還有宿舍的管理權?蓋 了很多東西,管理人員的心態很保守。所以黃守達就提了一個意見,既然教育部想弄評鑑 ,那學生自己辦評鑑。 那時候分了五、六個領域,以同學關懷的面向作為問題意識:像服務課變成動員學生的工 具、校園空間問題等,我們訂了一些標準做問卷,作分析,公開寫成報告書。我們也邀請 學校主管副校長參與、抬神轎在校內繞境,想要抗爭:學校為了符合評鑑標準,不太care 學生想什麼,只在乎符合標準、拿到足夠補助。學校很緊張,召開校政說明會,邀請我們 去,但還是講他們那一套,雙方沒有交集。 百大維新那份報告書,成為後來選舉的時的重要綱要,是一個政策基礎概念。我選學生會 長是受到百大維新的鼓舞,覺得我們校方行整體系接觸後,發現學校聽不太懂我們在想什 麼,就覺得就該進入制度內搶下那個位置。 前一屆學生會開始搞福利部,把福利部弄得有聲有色,開始會去追議題,從我們覺得瑣碎 的事情開始追,再追到結構面。比如說宿舍、腳踏車,看起來很日常、很瑣碎,但福利部 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外面對學生會的信任,成為一種風氣。過去不知道福利部在幹嘛, 後來大家有事就知道要上BBS PO文找福利部。 那時我去選學生會長,同時也有一批人選議會,都知道學生會三權分立,希望行政部門動 起來之外,學代也動起來,覺得學代該扮演更重要的腳色。我們那年議會,提案通過學生 會參加同志大遊行,那時候議會做了我們覺得很多進步性的議題,像是性別友善宿舍等等 。 Q學生會與社會的關係為何? 這些議題參與,對學生會是個正面的形象,不管大家對台大學生的想像是什麼,我們意識 到自己確實是整個大學教育裡被賦予最多資源的一群人,應該做點什麼能夠促成社會進步 性意見被看見、被討論的機會。當時社會有很多議題,最大討論是台灣要不要跟中國簽 ECFA(Economic Cooperative Framework Agreement)。當時覺得整個社會對這件事情似乎 使不上力,就覺得學生會該跳出來說一點話,因為兩岸自由貿易協議架構簽下去,真正會 影響到是十幾二十年後的台灣大環境,是那時候開始工作的我們。我們那時候就開記者會 ,要行政院長來學校跟學生說明,後來經濟部長跟反對黨的智庫就來學校辯論了。這件事 算是有在媒體上引起討論一陣子,但在校園內反而沒有這麼熱烈。這件事之後,我們那屆 學生會就有一個會對許多社會議題發表聲明與立場、看法的習慣,現在對學生會來說似乎 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這是我們當時面對社會公共事務的態度。我常覺得我們在校園習慣態度很曖昧,議題沒有 立場,或交給別人決定你的立場。不能老是這樣,很多公共議題需要表態,知道為什麼支 持或反對。我覺得學生會要有立場,學生也有反對學生會的立場。 學代會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聲明。這如果放在台灣的政府體制下也很平常,立法院有立法院 意見、行政院有行政院意見、總統可能有總統的意見。對外學生會長代表整個學生會,因 為其對外發言都有法定的代表性跟基礎,對內也有其校園民主運作機制。所以,我會覺得 會長發言不只是代表選民的利益,某些時候也該有些自己的立場和判斷。我們那時候就很 希望在校園裡推動各種議題,希望能夠被看見、被討論。 現在對於校園跟社會的議題還是有些界線,覺得學生會長守住校園議題就好。我覺得,這 是學生會一定要突破的障礙,事實上你不只是學生,你也是個公民,討論公共事務、社會 議題,不用硬是把自己標記成學生、固守校園事務的人,可以大膽想像。很多議題其實沒 有校園、社會之分,比方高等教育的問題來自高等教育政策。去批判學校的百大政策,但 學校就是需要要錢。學生要把自己當學生公民來看,介入學校政策,我們就是在捍衛自己 受教育的權利。就像現在面對高等教育,有多少學生會自己站出來說:與我有關?我覺得 ,學生會本來本來就該介入高等教育政策的討論,不然在這個政策討論裡頭,誰能代表學 生?教授嗎?還是?學生會應該積極的扮演這個功能。 我會認為就學生會的發展條件來講,困境一直都在,大學法上的位置,一直限縮它能做的 事,我覺得這是學生不願投入學生自治的最大原因,學校並沒有給予足夠的參與條件,很 多決策開會只是形式上讓學生參加;同時我也覺得學生自己也要能夠拿出具有足夠跟學校 討論和辯論的意見來,不然學校做決策也會很困擾。這是一個相互的關係。我覺得整體上 ,大學面對的是整個高等教育政策走向的問題,這幾年有越來越走向「商品化」的趨勢, 學費一直想漲、但教學的品質卻不見得有相應的提升,反而是用越來越多的評鑑指標綁住 大學的發展,大學似乎越來越像是論文生產工廠。我覺得未來的學生會長在這個議題上, 都應該扮演積極的角色。 Q 進入學生會前後有什麼樣的想法轉變?現今學生會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學生會的困境與未來 進學生會前,我的想法跟大部份台大人一樣,不知道學生會在幹嘛,或者覺得學生會長是 個光鮮亮麗的角色。離開學生會有個很深的感觸是,之所以當初會這麼想,並不是我們做 得不夠,或我們沒有認真做,而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做事。進學生會發現每天有各種會議 要開,很多議題,我們沒辦法意識到問題點在哪要怎麼打。 像我剛剛講的,學生會有一批人,像是福利部在累積某些議題經驗,而你當學生會長,應 該去校務會議把一些議題帶回來。我覺得那時候做事情很沒有方法,沒辦法很有效率的推 事情。在表決反對學校公車減班的事,就覺得要更努力去遊說校務會議裡每一張票,那時 候不夠現實,拼不過那些教授。後期很多議案,就會去敲門跟老師要票,請他們支持,還 可以更多樣的讓學生們知道學生會再推這個議題、連署,讓議題被推廣出去。 我覺得學生會還是必須要努力,雖然每屆上來應該會遇到同樣問題,經驗不足,正因為這 樣要更努力去維持一些學生會傳統,像福利部、像智庫的功能,還有誰來做校園議題的研 究,不要覺得很政治,他就是要把事情做好就是要玩他,要思考要怎麼推廣議題,不要把 自己當學生,要當「工作」去做。 我蠻鼓勵新任學生會長,去了解前任、每一任學生會所做過的或沒做過的事情,累積經驗 。我們那年想辦學生會長回娘家,瞭解學生會過去每一年的狀況,來堆砌出學生會發展的 軸線,了解到我們現在達到哪個歷史,哪些事情要積極扮演角色。這些意見都可以成為我 們做事的基礎。學生會會變成一個大家嚮往的感覺,不會說不知道在幹嘛,好像都很黑暗 ,後面都誰喬誰出來選。就算是喬誰出來選也沒什麼,只要出來的人願意做事又何妨? 台大學生會新聞部訪談整理 ------ 「學生自治的半路上」專題網址:http://ntustudents.org/soapbox/?p=636 Soapbox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s/Soapbox/3541173247009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1.3.36.16

06/24 23:39, , 1F
這篇文章很棒
06/24 23:39, 1F

06/25 11:31, , 2F
06/25 11:31, 2F

06/27 21:20, , 3F
06/27 21:20, 3F
文章代碼(AID): #1Ho5lwDm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