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台政兩校的自治狀況之我思我見

看板NTU作者 (菊花大人登場)時間14年前 (2010/04/29 10:53),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台政兩校的自治狀況之我思我見 徐悅恆 此篇是我在兩校擔任學生代表至今的小小觀察心得, 所以會充滿我的立場與主觀判斷,如有不同看法請一起來討論。 主要會以校方態度 學生情形 以及我心目中的因應之道三個部份。 礙於篇幅與本人能力,無法討論到一些點,諸如學生與學生會間的距離。 文章有點長而亂,先把結論寫在前頭。 台大的情形,校方利益衝突多,姿態高。體制內路線難行,自治團體力量分散,學生會與 社團具規模經濟多元發展。 政大的情形,校方利益衝突少,姿態低。學生代表近似中央集權,學生會遭逢變故而體質 衰弱。 學生可以別再把自己當成校園的過客,多關心身邊的人事物,也許可以讓校園與社會更好 。 本篇催生於在前日台大學代會常會的場子上, 拿到了學生會整理的校級會議學生參與情形, 又拜讀了會長傅偉哲在三月懶人報裡評述關於體制上的問題, 想說應該來整理一下我最近的心得。 關於我,不要佔太多篇幅。 總之我目前為雙重學籍,同時也擔任兩校的學生代表。 曾經參與過台大的系學會與社團運作,本學期剛加入學代會。 進入政大自治圈近兩年,但是比較少接觸社團等事。 現在來解釋兩校的校級會議體系,兩校皆以校務會議做為最高決策單位。底下也下屬許多 委員會與一級單位會議與二級單位的會議。 政大關於校園規劃與校務發展等都是校務會議下屬的委員會,其中都有保障名額給學生代 表。而各會議目標區分皆依行政單位分的很清楚,學務就去學務,教務就去教務etc。 台大的正式會議看起來比較少一些,很多政大有的委員會以工作小組或諮詢單位呈現(當 然可以反過來說,政大把議題收編進體制內。)。而台大最大的不同在於獨立出學生輔導 委員會,將大部分與學生有關的事務在這裡討論。 其中有兩個我的觀察。 其一是學生代表出席的名額來自於兩校自治體系的不同。 兩校會議若只有一個學生代表的名額則都是學生會長這點無差別,但有多數席次時,台大 來自於院學生會會長,政大則幾乎全是議會代表。這些所謂的意見領袖,政大的代表都在 學生會的體制內,而台大比較像是山頭並立。這在議題的討論或是意見統一上,政大相對 起來比較容易一點。 其二是兩校中校方各學院之間競爭資源的情形,台大似乎比政大激烈一些。所以在議場內 外,教授們吵架都還沒吵完,學生相對受重視的程度就差了很多。政大現任校長的行政團 隊,對於學生都還算親切。至少在學生代表與學校的溝通上,政大能舉辦六長座談(校長 、學務、總務、教務、國合、研發長),如果要約談多半一級主管都或出席。台大方面的 溝通會議通常只見處室主管等二級單位。 在校級會議的參與情形,間接地影響兩校學生會的工作目標。 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社團的狀況。 政大地處偏遠,簡單說就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合。在台北市市郊又無法提供足夠的宿舍, 導致很多人早早就要回家。又校方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在壓縮學生社團的生活空間:包括各 行政單位成立自己的義工團與記者團,分散了學生自主的力量;甚至在課外組之外獨立出 藝文中心組,讓很多由台大學生會在辦理的活動主導權與經費散在校方底下;最後就是校 園共同意識的營造─文化盃校歌比賽與校慶拉拉競賽─,這兩個活動榨乾許多大一與大二 新鮮人的課餘時間。 台大的環境很容易讓人找到自己想發揮的地方去投入,而單算比例而言,因為學生數較多 ,志同道合的人相對也比較多,可以達成規模經濟。(ex:以兩校學代會為例,參與度高的 學生代表比率相當,但台大學代會多出來近兩倍的人可以多做很多事情或把事情做得更細 。)而台大也許基於以往的校風,校內比較多活躍的異議社團,討論各種不同議題。政大 在這一方面就比較少關於寫報導的學生社團,除最大的大學報與政大之聲之外,幾乎沒有 關於社會議題與校園新聞來自學生的觀點。 基於以上種種環境因素,政大的學生會在面對學校的時候,許多事情可以在學校的體制內 完成或進行溝通。而台大的學生會在體制內的力量較小,所以往體制外的活動比較多,也 有充分的社團可以配合。 學生會所處理的事務並不是幾個學生代表或是掛滿頭銜的人就可以獨自處理或是決定的, 還是一再仰賴同學的關心或是行動。但是很可惜的兩校在投票率或是學生會自辦的問卷調 查,參與的比率其實都很低(約一至二成)。兩校都在學生權力憲章與大學法訂定之後,逐 漸開放學生共同治校。但學生意見的凝聚與關注卻成為現在學生會不斷努力需要去克服的 問題。 台大學生會近兩年來處理越來越多關於公民責任的問題,做出一個我理想中大學應該傳遞 與負擔起的責任。政大因為近年來多次的爭議讓學生會長難產,人才凋零。但在面對行政 大樓的環境,已經有機會能邁向學生共同討論未來的方針。學生會的組織架構底下,不論 是台大的福利部或是政大的權益部,處理的大多是突發的狀況,許多的力氣都花在這裡。 對同學來說,解決現下所碰到的問題,比思考學校五年或是十年以後會變成怎樣來的重要 許多。反正差不多四年,學校除了文憑好像就與個人無甚關係了。 我相信有些時候學生高喊:「學校都把學生當過客!」,有時候卻是自己定位自己為過客 。問題不在於要有占有多數的會議代表,而應該充分善用現在的力量,讓學生代表更貼近 學生的意見,讓學生的意見更有份量。學生可以別再把自己當成校園的過客,多關心身邊 的人事物,可以讓校園與社會更好。 筆者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學生議會議長 國立台灣大學生農學院學生代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82.86 ※ 編輯: ETOHs 來自: 140.112.82.86 (04/29 10:53)

04/29 11:21, , 1F
推這篇
04/29 11:21, 1F

04/29 13:39, , 2F
END
04/29 13:39, 2F

04/29 21:21, , 3F
推小菊~
04/29 21:21, 3F

05/05 01:27, , 4F
收錄z-15 ^^
05/05 01:27, 4F
文章代碼(AID): #1BsFIC4k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