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遷移經驗—花蓮時期

看板NTU-IPH92作者 (映)時間19年前 (2005/01/14 00: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學時期 當我聽到自己錄取慈濟,得搬去花蓮時,馬上就說要重考 是因為厭倦遷移所帶來種種適應問題,還是不願意到偏僻的花蓮 忘了哪個是主要原因 只記得大一大二每次回台中,總採買一堆衣服、瑣碎,甚至是零食泡麵 媽媽總笑稱「花蓮是沒東西可以買嗎?你有需要帶這麼多東西回去嗎?」 那時候,還嚷嚷著要重考,回西部 高中時,至少還有在同一縣市的同學 當初到花蓮,在那塊土地上,我連一個人都不認識 父母妹妹也都不在身邊,朋友更是散居花蓮以外的各地 大一填資料卡時,望著緊急聯絡人那一欄遲疑,任何親友都無法在1hr出現在花蓮 週末時間不夠往返花蓮與苗栗,只能待在宿舍(那時人生的寄託是BBS) 打電話回家往往很容易哭出來,電話卡更是累積一大疊 雖然有交通工具,但自己騎在花蓮的街頭感覺更加孤單 因此,熱中參與服務性社團,進入當時全校最大的社群 那時學校人少,很容易路上都是認識的,加上老師與學生距離很近,對學生很好 約一年多,我便開始熟悉認同這個地方,連轉學考都不願意去考了 記得在各個活動自我介紹時,我常陷入一個來自地名稱的矛盾之中 籍貫登記是台灣台中,但在苗栗長大,高中又在台中就讀 說是苗栗人,卻覺得自己更像台中人(以生活方式來論) 到了台北,因為喜歡花蓮,常回花蓮,甚至讓人以為我是花蓮人 這其中有個很有趣的想法 小學國中時,因為戶籍是台中,總是告訴同學我是台中人,那時隱含一種優越感 高中時,因為從苗栗到台中,頓時覺得有一點自卑,同學總笑稱「鄉下來的」 因此上大學時,當我需要苗栗、台中選邊站時,往往選擇台中 到了台北(年紀也大了),不再在乎別人會如何看待你的來自地 但因言談中,常談及花蓮,所以造成他人錯覺 遷移的過程,常常需與新環境的互動、與不同背景的新朋友對話 甚至將自己融入當地的文化 大學是我人生重要轉捩點之一,我在這個地方孕育我的人格與價值觀 我很慶幸是在這裡,在這個大山大海的花蓮,在這個教導我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學校 我在遷移之中 經由碰撞,體察自己與他人的不同,進而追溯自己想法的源頭 經由爭執,發現不同背景養成的人格差異,因而學會尊重 經由定居,看到旅遊以外的都市風貌 這次的遷移,讓我發現在我人生階段的早期,在我尚未決定好一個社會位置之前 我都必須在遷移之中 而我現在的位置,在首都台北,在這個擁有台灣最多資源的地方 接收許多不同來源的資訊,以更深刻的方式,醞釀下次的遷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0.124.165
文章代碼(AID): #11vgTWH5 (NTU-IPH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