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賞楓前 可以先看看

看板NTU-GIIB2004作者 (coffee)時間18年前 (2005/10/07 01:17),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若一片楓葉 代表一個祝福 我願送你 整座森林 問過許多朋友,最能代表秋天的植物是什麼?除了極少數的人會回答「柚子」之外,一般人在腦海中浮出來的畫面絕大多數是片片楓紅。 在充滿詩意的秋天裏,啜一口咖啡,賞著詩篇般的楓葉,實在是再浪漫不過了。每每一到這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季節,電視新聞、報紙、雜誌、SNG連線等,無一不爭相報導,哪裡哪裡的楓葉又紅了,大家快快去看。於是一群人便呼朋引伴相皆一同去塞車,千辛萬苦目的就是為了感染秋天的氣息。 除了咖啡之外,我還是個楓葉迷。最早與楓葉結緣,坦白說是為了追女孩子,想說親自種一棵楓樹,到了秋天變紅後就摘下來寄給她,真是會浪漫到不行。雖然事實到最後證明這個方法徹底失敗,但卻讓我對這種浪漫多變的植物深深著迷。 並非到秋天會變紅色的,都是楓樹。還有最讓人搞不懂的就是「槭」與「楓」的差別。「槭」這個字有人讀成「七」。有人卻應讀作「促」。近代的中國字典與辭書中,不管大陸或台灣,都把「槭」字注音為ㄘㄨˋ或tsu,讀作「促」。實際上古時的原音應該讀作「七」。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所稱:「槭,木可作大車輮;從木,戚聲。」意思是較我們讀成「七」。至於為何現在的辭典、字典會把「槭」這個字讀成「促」,實在說來話長,下次有空再聊。雖然這是個歷史的錯誤,不過在字典尚未統一更正之前,還是把「槭」讀成「促」吧。 至於「槭」與「楓」的差別,有人會說,要分辨還不簡單,就那個「三楓五槭」嘛!葉子為三個爪的,就是楓樹,五個爪的就是槭樹。這聽起來還真有那麼個回事,但卻是錯誤的分法。也就是因為這句話,千百年來困惑了無數個賞楓人。不過,今年在你出發賞楓前,咱們一起做個功課吧,到山裏湊個熱鬧,順便看看門道。 「acer」這個字,大家不陌生吧。 這是什麼問題?不就是知名集團企業「宏碁」的英文嘛!還不簡單! 也沒錯啦,不過今天不討論這個集團企業。去查查Yahoo的線上字典,它會告訴你︰「acer,(植物)包括 maple 等…」。「acer」這字是源自於希臘文,意思是指「sharp」,亦即為「尖銳的」的意思。因為楓樹的葉子都有明顯尖銳的葉型,故歐洲自古以來就用「acer」來指稱楓樹這種植物。到了十八世紀,當時一位瑞典植物學家林奈(Linnaeus),在其所寫的文獻中,正式將楓樹這種植物的屬名定名為「acer」。 順便幫各位複習一下國中生物,生物的學名包含兩個部分,分別為屬名與種名,舉例來說,日本紅楓的學名為「Acer palmatum」(如圖示),而台灣的常見的楓葉(Acer oliverianum)(如圖示),兄弟倆長得夠像吧!兩者的學名中,因為屬名一樣,都是「Acer」,但種名不一樣,所以可以知道其為同屬但不同種。因此多方面的特徵是一樣的。如種子的特徵,均為翅果的型態。即是種子外殼都有翅膀(如圖示),可以隨風飄散到遠處。除了種子外,尖銳分岔的葉子也是其特徵。英文中則泛指屬學名為「Acer XXX」者為「maple」。 而我國自古以來,也把「Acer」屬的植物稱為「楓」,日本人則稱之為「槭」,事實上指的都是同一種東西。而怎麼會有「三楓五槭」這種說法呢?原因是中國的一些本草學的書籍在分類與名稱上較無系統,有些動植物名稱很像,卻八竿子打不著。如壁虎與老虎、楓與「楓香」(如圖示)…。問題就出在楓與楓香這兩種植物。這是兩種屬名與種名都不同的植物,「楓香」的學名為「Liquidambar formosana」,我知道你一定看不懂那是啥意思,但你可以發現,其學名中沒有「Acer」這個字,就可以知道它與我們所說的「楓」是沒有親戚關係的,其種子沒有翅膀,外型倒像顆流星槌,散播的方式也與楓的種子相差十萬八千里。那為什麼叫它「楓香」?怎麼這麼亂?因為,它在秋天也會像楓一樣變紅,其葉子為三個爪,且有類似青蘋果般清新的香味,故稱之為「楓香」。逸仙路與中山北路人行道的行道樹,就是栽植楓香樹,一般人誰會那麼無聊去區分「楓」與「楓香」,就這麼「楓香」「楓香」叫久了就變成楓樹了。 「槭」在中國的文獻中,指的是另一種樹,不是楓樹,不過由於舊文獻中的圖畫得與楓樹很像,古時候的日本人一個不察,就誤把「楓」認成「槭」。之後所發表的文獻就使用「槭」來指「楓」。日本人對於楓樹的研究可以說是非常投入,其所發表的著作均以「槭」來指稱「楓」,而日本人在這方面的著作是又多又具權威,故漸漸的「槭」這個指稱就取代了「楓」。因此所謂的「三楓五槭」,中的「三楓」,指的就是葉子有三個爪,卻跟楓樹一點關係都沒有的「楓香」,「五槭」指的就是葉子有五個爪,名稱卻被日本文獻所混淆的楓樹「Acer」。而國內研究植物的學者,則 都稱屬名為「Acer」者為「楓」,而不用「槭」這個字。 總之,日本人所說的「槭」就是植物學上的「楓」(Acer)。而「楓香」則除了會變紅與名字易造成混亂外,跟楓一點關係都沒有,也就是「楓香」不是楓樹。 看到這,有人不免會懷疑,那顏色變化呢?楓葉不是會變紅嗎,難道變紅不是它的特徵?事實上,會變紅的植物不只有楓葉而已。許多植物一到秋天也會變紅,如楓香、樟樹等。會讓植物由綠轉紅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日漸變短的日照,另一個是白天與夜晚的溫差要大。這兩個讓樹葉變紅的因素,就是很典型秋天的特徵。在歐美一些高緯度國家,這種秋季短日照與日夜溫差大的條件更是明顯。白天烈日當空熱得要死,入夜後卻冷得不能不蓋厚棉被。溫差幾乎可以差到20℃以上。難怪我們看歐美一些秋天景色的照片,裡面的樹幾乎像燒起來一樣紅到爆。而我們台灣位於低緯度的 地區,秋天雖有日漸縮短的日照,但平地的日夜卻沒有陡降的溫差,這也是為什麼種在平地的楓葉就是不會變紅的原因,而在高海拔的山上,如著名的奧萬大、北?沿線等,其就有較大的溫差,故能提供樹葉變紅的必要條件。所以,只要有前述兩個條件,很多樹都會變紅,不能說會變紅的都是楓樹。說不定許多夥伴家中或前門後院就有種楓樹,只不過種在平地,所以從來沒變紅過,你也不知道那就是楓樹。若各位家中有楓葉的盆栽,建議你可以白天抱出去曬曬太陽,晚上拿進冰箱冷藏庫冰,提供大溫差的條件,保證兩三天後一定紅得一遢糊塗。 楓糖的產生,也跟溫差有關。在秋季,白天很熱,楓葉會不斷製造楓糖,在晚上因為急速降溫的關係而使糖分冷凝在楓葉中。隔天則繼續此一過程,由葉子製造出來的糖就被送往楓樹的其他組織,這時,在楓樹的樹幹挖個洞,裝上管子,就可將楓樹的樹汁導引出來,採集後再進行煮沸提煉的工作,15公升的樹汁只可以提煉出2公升的楓糖。每一種楓樹多少都會製造楓糖,但是若要量產,品質要好,則必須採自特定的樹種,我們稱之為「糖楓」(sugar maple)。而楓葉所製造的糖分愈多,葉子的顏色就愈紅愈鮮豔。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像我一樣,突發奇想,撿一片最紅的葉子來嚼,試試看味道是不是真的是甜的。根據我進行「maple tasting」之後,立刻有了第一手答案。未經提煉的汁液我們是嚐不出來甜味的,所以再怎麼嚼還是……自己嚼嚼看就知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22.14

10/07 01:18, , 1F
這是我對楓葉的研究 有趣
10/07 01:18, 1F

10/07 10:21, , 2F
真的很有趣!推~~
10/07 10:21, 2F

10/09 00:19, , 3F
憲哥深不可測阿!
10/09 00:19, 3F
文章代碼(AID): #13HLm_5c (NTU-GIIB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