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5-1 楊植勝 古典美學 期末考

看板NTU-Exam作者 (Undefined)時間7年前 (2017/01/23 22: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課程名稱︰古典美學 課程性質︰選修兼通識 課程教師︰楊植勝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哲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7年1月9日 考試時限(分鐘):180分鐘 試題 : 以下七道問題任選五題回答!每題滿分為20分;回答超過五題者,以得分較高之五題計分。 1. 十八世紀美學的誕生與近代的哲學思想有關,但是是什麼關係呢--在這門課程使用的教科書裡,Daniel Herwitz一方面說美學的誕生與歐陸理性論的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 1596-1650)有關,另一方面又說它與英國經驗論(British empiricist)對笛卡兒的理性論(Cartesian rationalism)之拒斥(rejection)有關(見頁18),這不是自相矛盾嗎?而且歐陸理性論與英國經驗論不是哲學史上兩個截然相反的哲學立場嗎?那麼,究竟是何者(歐陸理性論或英國經驗論)催生了美學? 2. 現代的公共博物館(museums)大量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歐洲;這與美學的誕生又有什麼關係? 3. 美學終於誕生了!「美學」(aesthetics)一詞出自古希臘文的aisthesis(教科書將之英譯為sensibility)。後者一方面可以理解為「感性」--我們的感官對於個別事物的認知方式;另一方面則可以理解為「美感」--我們的感官對於個別事物的美的認知方式。比較這兩種意義,從中文看起來,後者比前者多了個「美」字。作為「美感」的sensibility,依據Herwitz的分析,比只是作為「感性」的sensibility多出了哪些特性? 4. 美的判斷是主觀的、相對的、因人而異,還是客觀的、絕對的、放之四海而皆準?(一)提出兩個論點,論證美的判斷是主觀的、相對的、因人而異!(二)提出兩個論點,論證美的判斷是客觀的、絕對的、放之四海而皆準!(三)對上述論點提出你的評論! 5. 關於英國十八世紀早期的美學家Joseph Addison(1672-1719)所說的「無私趣性」(disinterestedness):(一)Addison如何解釋「無私趣性」?(二)Herwitz如何批判Addison的說法?(三)你做何評論? 6. 相對於Addison,同為十八世紀但稍晚的休姆(David Hume, 1711-1776)則反對「品味」(taste)或任何美的經驗有所謂無私趣性;相反地,他認為品味是有私趣的。但如果品味有私趣,品味與人的其他種類的興趣有何差異--休姆如何解釋? 7. 休姆認為品味最終可以找到一個比較客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在我們所公認的專家或達人(expert)的判斷裡。但是Herwitz說,休姆的這個說法可能有一個論證上的「循環」(circle)--這個循環是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58.1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Exam/M.1485180581.A.FFA.html
文章代碼(AID): #1OXWwb_w (NTU-Ex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