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3-1 孫效智 倫理學 期末考

看板NTU-Exam作者 (殉情未死)時間9年前 (2015/03/01 11:30), 9年前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課程名稱︰倫理學 課程性質︰必修 課程教師︰孫效智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哲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5/1/6 考試時限(分鐘):180 mins 試題 : 一、名詞解釋與簡答題 30% 1. 何謂描述倫理學?哲學倫理學? 10% 2. 請簡要說明意圖的結果(I)、預見的結果(F)以及事實上的結果(A)三者 間的關係? 10% 3. 請簡要說明道德與賞報之間的弔詭關係 10% 二、申論題 80% 1. 請對放生行為進行道德判斷。提醒:道德判斷有幾種?各又該如何判斷。 24% 2. 「意圖無關倫理」是什麼意思?請根據意圖無關倫理觀點及本次安寧修法後的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去評論下面這篇短文: 立院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希望更落實末期病人的自主權與尊嚴 維護。但「安寧緩和醫療」常與「安樂死」不易分清楚,亟需區辨。 生命末期的照顧模式有:一、傳統模式:就是心肺復甦術拚到底,在現今的醫 療現場還是常見。二、全力解除末期病人的不適:包括身心症狀及靈性不安的 解除與減緩,並追求善終。三、不給予或撤除不必要的醫療措施,如:撤除讓 末期病人受苦且無益的呼吸器。上述第二及第三種模式即為安寧緩和醫療照顧 的內涵。第四種模式為協助自殺,在某些國家或地區有類似的法案,當然引起 不少倫理爭議。第五種是安樂死,雖然有幾個國家如荷蘭等通過安樂死法案, 但更是備受爭議。 至於上述各種模式在倫理上有何區別呢?主要是意圖(intention)的問題,前 三種模式並沒有縮短病人生命的意圖,而四、五種模式則有縮短病人生命的意 圖故兩者在倫理上很容易區別。實務上,如果社會或醫界沒有給予末期病人及 家屬最好的照顧,導致病人因為痛苦而要求縮短生命,然後進行安樂死結束病 人生命,在醫療與人權上是非常值得關注與商榷。醫界與社會必須要給予病人 最好的照顧,讓末期病人不要因太痛苦而必須尋求縮短生命的途徑。 26% 3. 請從Sandel, p111.3, 111.5-6及113.1說明康德是否認同行為客觀正確性與道 德正確性的區別?從上述段落來看,康德對結果主義有何看法?請評論之 15% 請從111.6, 116.4以及無上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的第一公式來說明 康德對於意圖無關倫理的立場 5% 4. 請評論雙果律(10%)。雙果律主張,當一行為會帶來正反價值或正反不同結果 時,其道德正誤的決定要看四項條件: 1) 行為本身需要是道德善或至少中性的 2) 行為者不直接意圖行為的壞效果,壞效果僅被間接意圖;若有其他能避免壞 結果,達到好效果的行為,則應當實行他 3) 好效果必須直接由行為所達成,不可將壞效果當成達成好效果的手段 4) 好效果產生的價值需大於壞效果產生的負面價值 ﹍﹍﹍﹍﹍﹍我是分隔線﹍﹍﹍﹍﹍﹍﹍﹍﹍﹍﹍ 申論題第二小題的短文似乎是引自邱泰源〈有安寧醫療 何需安樂死〉(2012/12/26 ,聯合報)未刊登之初稿。 初次排版,傷眼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230.1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Exam/M.1425180618.A.025.html ※ 編輯: ihero (114.42.230.116), 03/01/2015 11:31:15

03/18 17:26, , 1F
DONE
03/18 17:26, 1F
文章代碼(AID): #1KyeVA0b (NTU-Ex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