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2-2 許惠敏 大一國文下 期中考

看板NTU-Exam作者 (ferronso)時間10年前 (2014/04/18 11: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課程名稱︰國文下 課程性質︰管院必修 課程教師︰許惠敏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中文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4 04 17 考試時限(分鐘):120 是否需發放獎勵金:是 (如未明確表示,則不予發放) 試題 : 考試範圍:孟子心性論、修養論;一題25分,共四題,總分100分 題型:申論題,每題不得寫少於五行 一、孔子從實踐仁以證天道,樹立了聖賢人格的典型,但孔子是圓融的綜合地表 現其大而化之之境,並未將人之所以能成聖之道德主體明顯地分解出來, 這是因孔子重在實踐地契接,而不重分解辯示之故。但分解的工作是必須的, 須將道德主體展示開來,指出這是人人本具的,然後人的修德成性方有其超越之根據 而這分解地展示工作正是孟子學說著力所在。(此段引自《孟子義理疏解》, 〈心性論〉,頁1) 根據此段文的描述,試申論孟子如何展示孔子仁說。 二、試申論孟子性善論主張。 三、孟子學說主張性善,但現實中的人卻往往表現不善,對此,孟子要如何回應 並證明其性善說是可以成立的。 提示:這是孟子修養論的問題。首先,略述性善論內涵(這是修養論之所以可能 的理論根據)。接著,對人不善之由提出孟子的觀點。第三,闡述孟子修養功夫 的具體施行辦法。最後,對孟子修養論內涵做一小結;通過修養論證成性善論的成立 四、儒學的特色在於「不離倫常日用,而又能上達高明」;即並非脫離倫常日用, 另有一超然獨立的最高道德實體。換言之,就在倫常日用中實現無限的價值精神, 這日用的踐屢是充滿超越的意義。(引自《孟子義理疏解》,〈心性論〉,頁98) 孟子修養論中強調權衡、事上磨練,正是表現此高度的人文自覺、精神價值, 使日用倫常不再只是日用倫常,同時具體彰顯人之所以為人之義。 以下以孟子修養論之「權衡」一義為理論基礎,分析此二事例,何以對孟子而言 皆切於人在事上的判斷。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離婁上26〉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色與禮孰重?」 曰:「禮重。」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 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 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分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之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 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應之曰,『紾兄之臂 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 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 〈告子下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64.7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NTU-Exam/M.1397793170.A.F9A.html
文章代碼(AID): #1JKA6I-Q (NTU-Ex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