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99上 閻鴻中 先秦經典與文化 期末考

看板NTU-Exam作者 (觀念才是王道)時間13年前 (2011/01/11 16: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課程名稱︰先秦經典與文化 課程性質︰通識 課程教師︰閻鴻中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歷史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100/01/11 考試時限(分鐘):13:30~15:10,100分鐘 是否需發放獎勵金:是 (如未明確表示,則不予發放) 試題 : *以下五題,請任選四題作答 (一) 以下兩張老子,請選擇一章,解說其所傳達的特殊思想。 1.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至虛,恆也;守中,篤也。   萬物並作,居以須復也。夫道員員,各復其根。‧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   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幾也,易散也。為之於其無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   依郭店本編連 2.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窮。大巧若拙,大成若詘,大直若屈。 (二) 以下四段名家理論,請選擇一段,說明其主要思想。 1. 〈墨經〉義,利也。 〈說〉義,志以天下為愛,而能能利之,不必用。 2. 〈墨經〉孝,利親也。 〈說〉孝:以親為愛而能利,利親不必得。 3. 斷指以存腕,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斷指與斷腕, 利於天下相若,無擇也;死生利若,一無擇也。《墨子‧大取》 4. 至大无外,謂之大一;至小无內,謂之小一。无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天與地卑 ,山與澤平。……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氾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厤物》 (三) 請就《孟子》以下兩章的內容,選擇一段,改寫成白話;改寫時可補充背景和關係 的說明。 1.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 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2.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 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 ,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四) 請參考《荀子》以下說法,解釋荀子的性惡論及「化性起偽」說的主要意義。 問者曰:「禮義積偽者,是人之性,故聖人能生之也。」應之曰:「是不然。夫陶人埏埴 (捏塑陶土)而生瓦,然則瓦埴豈陶人之性也哉?工人斲木而生器,然則器木豈工人之性也 哉?夫聖人之於禮義也,辟則陶埏而生之也,然則禮義積偽者,豈人之本性也哉!凡人之 性者,堯舜之與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與小人,其性一也。……凡貴堯禹君子者,能化 性,能起偽,偽起而生禮義。……所賤於桀跖小人者,從其性,順其情,安恣孳,以出乎 貪利爭奪。故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五) 請參考《孫子兵法》以下三章的內容,擇要說明其戰爭謀略思想的重點。 1.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 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鈍而利 可全。 2.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 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 ,勢也。 3.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 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3.168
文章代碼(AID): #1DB0xFai (NTU-Ex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