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98下 孫效智 倫理學下 期末考

看板NTU-Exam作者 (fishabo77)時間14年前 (2010/06/15 22:5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課程名稱︰倫理學下 課程性質︰哲學系大一必修 課程教師︰孫效智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哲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0/6/15 考試時限(分鐘):170分 是否需發放獎勵金:是的 感謝^^ (如未明確表示,則不予發放) 試題 : 一、名詞解釋與簡答題(30%) 1. 請試著精確定義黃金律。(4%) 2. 何謂假言令式?定言令式?普遍法則形式?(12%) 3. 何謂文化普遍性?無例外普遍性?請定義並舉例說明。(8%) 4. 何謂自律的顯性目標?隱性嚮往?(6%) 二、申論題(80%) 1. 危害限制與意圖傷害限制在哪些情形下會得出同樣的判斷,在哪些情形下會得出 不同判斷?請各舉例說明。意圖傷害限制有何根本問題? 2. 請從道德判斷或規範的後設性質來評論以下兩法律個案之判決(15%) (1)犯罪之故意,只需對於犯罪是時有所認識而仍實施為已足,不以犯人主觀之認 識與客觀事實不生齟齬為必要。上訴人率人向被害人屋內開槍射擊,雖因被害人事 先走避未遭殺害,然上訴人記認其尚在屋內而開槍,不能謂無殺人事實之認識及發 生死亡結果之希望,而其犯罪結果之不能發生,既係由於被害人事先走避意外之障 礙,則上訴人對此應負故意殺人未遂之責,自屬毫無疑義。 (2)上訴人向某甲開槍時,某甲已為某乙毆斃,是其所射擊者為屍體,而非有生命 之自然人,縱令該上訴人意在殺人,因犯罪客體不存在,仍不負殺人罪責。 3.林火旺老師在其基本倫理學一書中p110提過林靖娟老師的故事後,接下來說這個故 事能說明康德的想法:「只要一個行為的動機是善的,結果的好壞並不會影響這個善 意志的道德價值。這樣的觀點似乎合乎一般常識道德的直覺,根據我們日常生活的道 德直覺,通常會認為一個行為企圖達成的結果(intended result)和實際的結果 (actual result)往往會產生差距...但是卻不會貶損它的起心動念。」請對這一整段 的說法進行評論。(15%) 4. 承上題,林火旺老師在同書p69 主張彌勒區別行為意圖(intention)與動機(motive), 並主張對彌勒而言,「前者和道德有關。例如:看到小孩落水,立刻跳下去,其意 圖是救人,但動機可能出於義務,也可能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名聲或回報。而救人的行 為合乎道德要求,並不論其動機為何」。然後,他舉了一個醫生例子說明效益主義 會得到奇怪的結論,也就是醫生的動機雖然是好的,但他的行為是錯的... 請問在這一段論述裡,意圖是什麼?動機是什麼?如何決定一個行為是否合乎道德要 求?動機和什麼道德評價有關?和什麼道德評價無關?效益主義會得出醫生例子的奇 怪論述嗎?請說明並評論相關論述(15%) 5. 道德是否是幸福的充分條件?抑或必要條件?兩者之間有怎樣的弔詭關係?宗教在 幸福與道德的關係中扮演什麼角色?(1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2.79

06/16 00:40, , 1F
國會憲政
06/16 00:40, 1F
文章代碼(AID): #1C5vK88p (NTU-Ex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