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文章--金庸小說中的農業漏洞

看板NTU-Archery作者 (little-boy)時間18年前 (2006/06/02 11:03),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NTU-Karate 看板] 作者: precession (little-boy) 看板: NTU-Karate 標題: 轉貼文章--金庸小說中的農業漏洞 時間: Fri Jun 2 11:03:37 2006 金庸小說中的農業漏洞 1、 玉米   《笑傲江湖》第2回:“那農婦從屋中出來,拿著四枝煮熟的玉米棒 子,交在他手裏。”   《神雕俠侶》第6回:“他(楊過)自幼闖蕩江湖,找東西吃的本事 著實了得,四下張望,見西邊山坡上長著一大片玉米,於是過去摘了五根 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碧血劍》第1回:“老婆婆拿出幾個玉米餅來饗客,燒了一壺熱水 給他們喝。張朝唐吃了一個玉米餅。”   玉米本非中國土産,這是常識。玉米原於美洲,1494年哥倫布從美洲 回來後才傳入歐洲,輾轉傳入中國的時間最早估計也在16世紀中期(現在 最早的記載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肅《平涼府志》,當時叫“番 麥”)。   如果林平之真的能在福建內地山區吃到“煮熟的玉米棒子”,那估計 最早也應該在1577年(福建這一年開始有種植玉米)了。不過《笑傲江湖》 的年代背景不確定,書中充滿了這類似是而非的歷史背景特徵。《碧血劍》 中張朝唐能在廣東一帶吃到玉米餅還是有可能的,不過這也要建立在一個 不太可靠的假設上:即該老婆婆是當地的農村模範帶頭人,居然有引種這麽 新奇的外國品種,而張朝唐居然也知道這是玉米餅。   然而楊過想要在陝西的山坡上找到一片玉米地,那至少要等上三四百 年才有可能——不過金庸大筆一揮,就一口氣空運給楊過五根玉米棒子之 多!當然,他不只是對楊過這麼好,下面我們還會看到,他對楊過的爺爺 也是這麼慷慨:   2、 花生、蠶豆、南瓜   《射雕英雄傳》第1回:“(曲三)慢慢燙了兩壺黃酒,擺出一碟蠶 豆、一碟鹹花生,一碟豆腐乾,另有三個切開的鹹蛋。” “楊鐵心見一 壺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壺,三人只是痛罵秦檜。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蠶豆、 一碟花生。”“兩人有時也仍去小酒店對飲幾壺,那跛子曲三仍是燙上酒 來,端來蠶豆、花生等下酒之物。”   《天龍八部》20回:“(蕭峰)只見地下放著不少熟肉、炒米、棗子、 花生、魚幹之類乾糧,更妙的是居然另有一大壇酒。”   《笑傲江湖》第1回:薩老頭道:“是,是!爺們要下酒,先用些牛 肉、蠶豆、花生。”   《笑傲江湖》第2回:“茶博士泡了壺茶,端上一碟南瓜子、一碟蠶 豆。”   《笑傲江湖》第25回:“(令狐沖)端起酒碗,又是一飲而盡,小店 之中無下酒物,隨手抓起幾粒鹹水花生,丟入口中。”   這裏把蠶豆、花生、南瓜子寫成尋常的下酒物,但這三種作物卻和玉 米一樣,都是中國本土所無而很遲才由國外傳入的。 蠶豆大概在元朝時才 由波斯傳入中國(參考研究這方面的權威著作:[美]勞費爾《中國伊朗編》 “豌豆和蠶豆”條),到明朝時才普遍種植。   花生、南瓜則是美洲植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才開始在舊大陸傳 播。花生傳入中國的時間比蠶豆遲得多,大約1530年代傳入中國,由沿海 傳入內陸地區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見的筵席食品(參 見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第8章“土地利用和糧食生産” 中關於美洲作物在中國傳播的內容。)。   在《笑傲江湖》中,在內陸城市武漢花生也被描寫成極普通的下酒物, 甚至更內陸的武當山居民也知道(第26回,武當派弟子假裝老農,嘲笑令 狐沖是“瓜子花生”),這種情況決不會早於1700年。   《射雕英雄傳》中,西元1199年臨安鄉下的一個窮村破店,曲三居然 能夠擺出波斯和美洲的進口食品(蠶豆、花生),郭、楊二位大俠對這樣 驚世駭俗、連當時大宋皇帝也沒見過的新奇食物,居然毫不在意,按理他 們至少要揪住曲三大喝一聲:“兀那跛子,你哪來的進口食品?這零售價 賣多少?”不過考慮到跛子曲三是桃花島高足,見識武功均屬一流,他比 哥倫布更早到過美洲也沒什麼好希奇的。   甚至可能還有比曲三更早到過美洲的:北宋時的契丹族英雄蕭遠山也 給兒子蕭峰捎帶了若干花生作下酒之物。蕭峰在《天龍八部》裏是個不折 不扣的食肉動物,點菜動輒就是切幾斤牛肉羊肉之類的。蕭遠山留下花 生這樣珍貴的稀罕外國食品,顯然深有寓意。我中國人比哥倫布更早到達 美洲在此有多一條證據。     3、 西瓜   《射雕英雄傳》第23回:“(黃蓉)到村中去買了一擔西瓜。”   《笑傲江湖》第5回:“(儀琳)走出二裏有餘,果見數畝瓜田,累 累的生滿了西瓜。”   “西瓜”一詞本非漢語,而源自女真語(參《漢語外來詞詞典》), 該種植物本來也非中國所有,而出產于西亞,在五代北宋時引入西域, 後又由金國引種到南宋,不過西瓜的普遍種植大致要等到清乾隆年間回 疆平定之後,也就是陳家洛那個年代(參考[美]勞費爾《中國伊朗編》 “西瓜”條)。   在黃蓉那個年代,西瓜也算是引種不多年的進口時令水果,她居然 一口氣買了一擔,雖然女孩子愛吃水果,但也算出手闊綽,虧她能在牛家 村口買得到。24回黃蓉將西瓜頂在頭上,沙通天等一見“一條青一條綠的 圓球”,都嚇跑了,想必鬼門龍王見識雖廣,也不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西 瓜。   《笑傲江湖》第5回這一段描寫的盛夏之夜場景,衡山縣也有普通的 農村也有“數畝瓜田”,那已經類似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景象了。     4、 人參   《天龍八部》第26回:“匆匆數月,冬盡春來,阿紫每日以人參作糧。”   《天龍八部》故事中,阿紫在長白山保命的三大法寶是人參、熊膽、 虎骨。蕭峰也正是由人提醒,在想起人參有效果,並因此前往長白山—— 可見人參保命、人參最佳産地在長白山等觀念已經很深入人心,連蕭峰這 樣的讀書不多的人也都知道。《射雕英雄傳》裏的梁子翁,原本也是關外 的參客,既然已經出現參客這樣的職業,可見此物當時所重。   但在歷史上,人參長期以來卻並無這樣的地位。隋朝還一度視為妖草, 唐時只當作茶葉一樣的時尚飲品,宋人也只將之看做乾果一樣的送禮之物, 並不認為它有什麼藥效。認為人參包治百病、長白山人參是最上品等觀念, 都直到明朝後期才興起(見易華《人參崇拜》一文)。   《連城訣》中也有提到丁典把關外的人參運送到漢口做買賣,《俠客 行》中關東四大門派的高三娘子家有良馬、參場無數,這些人參貿易已達 到農業化的景象,大略都是清朝的事情了。     5、 辣椒   《天龍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東,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譽聽著 途人的口音,漸覺清雅綿軟,菜肴中也沒了辣椒。”   《連城訣》第1回:“那少女(戚芳)十七八歲年紀……臉上紅得象屋 檐下挂著的一串串紅辣椒。”   以上兩處,顯然金庸認為雲南、貴州四川、湖南一帶食物都嗜好辣椒, 但辣椒卻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煙草等一樣,是美洲農產品,傳入中國 的年代也在明末時期。中國傳統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並且 辣椒最早也只是作為觀賞植物,放進菜肴中的時間更遲,史料記載貴州、 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 道光以後。(參藍勇《中國辛辣文化與辣椒革命》,〈南方周末〉2002-1-24)   所以段譽在一路東下時,不是菜肴裏“也沒了辣椒”,而是可能從來 就沒吃到過辣椒,除非鳩摩智帶著他去了一趟美洲又回來了。不過鑒於段 譽後來在蘇州燕子塢也喝到了600年後才出現的碧螺春茶,這樣時光倒流 的事情也未必不能有二。     6、 蘋果   《倚天屠龍記》第16回:“(張無忌)在矮樹上摘了幾枚不知名的果 子,拿在手裏,已聞到一陣甜香,咬了一口,更是鮮美絕倫,桃子無此爽 脆,蘋果無此香甜,而梨子則遜其三分滑膩。”   金庸這裏並未說這種果子是蘋果,但實際上張無忌甚至不可能將蘋果 拿來比較。因為蘋果傳入中國在元朝末年,當時只有在宮廷才可享用,他 當時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不可能吃過,而“蘋果”這一名稱,更是直到明 朝才出現。   梁羽生在《冰川天女傳》第1回中有寫到陳天宇“劈果救佳人”,劈 開的是一個金色蘋果,不過此時已在乾隆年間,沒有歷史問題的風險了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9.223.28.5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9.223.28.55

06/02 11:22, , 1F
太讚了,這是那個考證的....
06/02 11:22, 1F

06/02 13:00, , 2F
讚!! 專業考證文
06/02 13:00, 2F

06/05 11:57, , 3F
太強大了....農業史達人呀!
06/05 11:57, 3F
文章代碼(AID): #14VwgJiA (NTU-Arch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