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在鄉村的夜晚想到東海書苑(馮小非)

看板NTPUyouthCOM作者 (往事並不如煙)時間16年前 (2007/11/17 23:49),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南方電子報 2006年12月7日 下午 12:11 在鄉村的夜晚想到東海書苑 http://www.esouth.org/modules/wordpress/?p=63 作者: 馮小非 (曾任舊東海書苑的工作人員,現為「溪底遙學習農園」召集人, 讀書人工會會員) ◆躲進書店混人生 我的父母辛苦的工作,一路從鄉村往都市遷移,期望把我們擺在較順利的 人生起跑點。可惜我從小學三年級搬到台北後,一直適應的不好,終於在921 地震後找到機會,縱容自己離開了主流大道,循產業道路來到河川的上游,在 安靜的鄉村過日子。 想起都市時光,與書店相關的回憶最難忘。 小學的某一天,我在放學的途中發現一家書店。只要不用上學,我就蹲在 書店的角落,從童話開始,接著是各種百科,然後是瓊瑤的小說,再長大一點 ,就坐車到衡陽路的書店街,背著書包站一整天,把沒錢買的書慢慢的看完 。 看書是一件事,躲在書店才是更重要的事,不想回家,就去書店,爸媽雖 然知道看閒書對教養有害,但混書店還是比混其他地方良善一點,所以我就習 慣了把無所事事的人生,全都交給茫茫書海,把格格不入的銳角刺進字裡行 間,正常的書籍都是不會喊痛的。 大學畢業後,很幸運的靠著朋友帶讀,與他一同考上東海的社研所,這位 朋友讀書態度認真,找書能力一流,和他一起逛書店,就像帶了一個活的「GP S找 書定位機」出門,哪本書擺在哪家書店的哪排書架上,他都一清二楚, 我常想,這樣的人不開書店實在太可惜,沒想到,我們研究所畢業前,他就 頂下了一間小書 店,且在那裡投入了十幾年寶貴的青春時光。 是的,這位改變我命運的朋友就是廖英良同學,因為英良幫我惡補社會學 ,我才能吊車尾考上研究所,才有正當理由離開台北,日後才有機會往鄉村移 動。而 英良開的這間「東海書苑」,不僅容納了許多好書,也收留了好多無 所事事的年輕靈魂,在尚未找到自己的正路之前,能在這裡休息遊蕩,在書 間汲取營養,在溫暖 的老闆與空間當中,找到安慰。 我有幸曾在東海書苑工作過,那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奠定我人生 方向最重要的一份工作。 ◆東海書苑──活的理想,活的現實 「東海書苑」,在英良還沒有頂下他之前,就是這個名字,原本是一間連 鎖書店的東海分部,當時的店長頗用心經營,社會性、小眾的書籍很周全,是 社研所 的學生時常群聚之處。就在我們畢業前夕,那家連鎖書店的老闆覺得 如此經營沒有賺頭,打算結束營業,當時我們的想法是,如果學校是生產知 識的場所,那麼學校 附近怎能沒有一家提供「獨立思考」養分的書店?既然 原來的老闆不想作了,那我們就來作吧。 英良找了幾個朋友,在1995年開始了這件事情。英良擔任店長,負責整個 書店的選書與營運,其他的大小瑣事也得處理,如會計、書籍進出貨管理、庫 存 盤點、校外送書,我在書店營運的頭兩年,參與了書店經營的工作過程, 也混水摸魚的藉著選書之便,把以前沒機會看的書,逐一翻遍。 看書的樂趣沒話講,經營書店的瑣事也多的沒話說。每日進貨要把進貨明 細鍵入電腦,列印小張單貼在書皮後面,賣書時要把小單撕下來,晚上按著單 據鍵入 書名,作出貨管理。作完了出貨統計,便要按著賣掉的書捕貨,讓第 二天的客人有書買,全無庫存的書便要填寫訂貨單,向出版社訂貨。 上述程序看似不難,但小書店做起來苦處特別多。就以「訂書」為例,某 小出版社的某一專門小書,在該專門學科上十分重要,但久久才有人買一本, 賣完之 後,理應立刻補貨,否則下一個客人就會漏失此重要書籍。但是要向 出版社「訂一本書」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寄一本書來的運費,大概就比他賣 一本書的利潤還要 高,所以除非我們能一次訂足一個量,否則出版社就不可 能處理,但是通常這樣的專門書籍出版社的書,很久才會賣出一本,所以如果 我們想要快速補足書籍,唯一 的方是就是在還沒有賣出的情況下,一次多訂 幾本,這樣就顧及了讀者的需求,可是書店卻需要押更多的成本,因為庫存 增加了。 這種情形,如果換在其他的書店會怎麼作呢?「正常的」書店平常不會放 這麼多「冷門」書,他們會等顧客開口訂書的需要再處理,所以平常逛書店的 人,除非特別熟悉這個領域,否則就不會知道有這本重要書籍的存在,這本 書就容易被忽略。 「冷門」書的處理是一個學問,「熱門」書的處理也是一種抉擇。東海書 苑有一種選書標準,除了大的類別是能符合書店營運方向之外,我們也希望每 一類別 中的書籍都能有一定程度的價值,因此多數熱門的暢銷書都不在書店 的選擇之內,除了書店空間有限之外,這也是我們實踐價值觀的一種方式。 但這擺明了就是和「錢」過不去,例如某些芭樂愛情小說,其實很多大學 生愛看,但書苑就是沒有賣,書店賣過與愛情最接近的一本暢銷書恐怕是「戀 人絮語」,尤其在情人節前,總是賣的特別好,顯見愛情類的書籍多暢銷。 除了選書的堅持,讓書店經營辛苦,書店的利潤也是薄的可憐。小書店的 量不大,能從出版社那邊得到的折扣本就不高,但為了和一般書店競爭,越是 小的書 店反而越是需要給顧客折扣,因此每賣出去一本書,扣出進貨成本與 折扣之後,每本書的利潤約是售價的2成,如果有從事商業的朋友一定很瞭解 ,很少行業(除了 非常高單價的產品與大規模的製造業)的利潤這麼微薄, 一本200元的書,書店至多得到40元的利潤,一天如果賣2萬元的總額(以人 文性書籍而言,這是不容 易的成績),一天也只能得到4000元的利潤,剛好 夠付房租和人事而已,更何況,這是多麼不容易達到的成績! 當我從事了農業之後,很慶幸自己曾在書店這樣低利潤的行業待過,深知 如果要實現理想,要多麼謹慎的算計支出,要實現每一個理想的宣言,都必須 先建立 一個小台階,小心的跨上一步,站穩,再建下一個台階,書店如是, 有機農業如是,每一個非主流的理想如要實現,都得如此,理想與現實並非 不能兼顧,反而,越 想實踐理想,就必須越有面對現實的能力,先誠實的面 對難題,再從難題中思出超越之路,是我從書店學到的功課。 ◆書店,時代,變化 今年去了一趟北京訪友,北大旁有一間書店叫做「風入松」,是幾位北大 教授合開的,書店走向以文史哲、社會科學等理論性書籍為主。在中國國慶的 黃金假 期裡,書店內仍不少人在看書,不怎麼明亮的店裡擺了幾張書桌,桌 上整疊整疊的書,都是讀者選了要讀的,大約為了節省買書錢,就把書店當 圖書館,盡情享用。 在那一刻,我好像忽然回到1995年的東海書店,那年夏天的書苑剛開,連 櫃臺都是用廢棄的木板拼起來的,書架就承接了前人的設計,除了書籍的整理 汰換之外,我們增加了一片展示牆和一個小小的咖啡區,做為專題展覽和活 動講座的空間。 1995年,前一波學運的熱潮已退去,接續政治改革之後的能量,流向更廣 泛的社會議題,有更多的社會思潮、理論書籍的中譯本問世,台灣本土研究正 方 興未艾,書苑附近的幾個學校,有不少剛回國的教授,開設與新思潮相關 的課程,校園內的批判性社團仍十分活躍,除了對校園內權力結構、空間規 劃等議題多所關 心,還有些針對性別、同志論述的社團冒出頭來,整個校園 社群猶如不斷加熱的大鍋湯,散發熱力與鮮活的芳香。 那時候,大家的經濟還不很寬裕,可是只要新的理論書籍一出現,大家就 忍不住互相走告,深怕漏了最新學術發展,舊書買不完,新書又一直來,得花 許多時間讀書,就沒那麼多心神打工,乾脆就來書店唸書吧。 讓人看書,本就是英良開書店的用意,於是書店內到處置放著座椅,店內 常常坐滿了看書的人,但不見得成交了很多生意,大夥就這樣靜靜的坐在店裡 ,聽音 樂、看書,偶而聽見客人之間精彩的討論,也有客人向老闆詢問絕版 書的下落,聽見有興趣的言語,偶而傾聽關切….,書店也就常延後了關店的 時間,因為捨不得 破壞了別人讀書的興致。 「讀書」是很重要得議題,但書讀完了之後,究竟對自己的生活、所處的 環境有什麼想法,可以有什麼作為,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每個人都有實踐自 己價值觀的方式,書苑則從選書、書架陳列等「書店的語言」,具體的表達 我們的想法。 例如書店總是把「性別與同志研究」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因為在眾多社會 議題中,性別是較容易被忽略的,我們為了反應這個現實,也希望具體刺激改 變,就乾脆把這樣的書擺在最前面,並且給予一定程度的空間,盡可能的蒐 羅相關書籍。 當書苑這樣明顯的表達立場之後,對性別關注的人們很快的明白,這裡是 對性別.同志議題友善之處,校園中的女研社與同志社團逐漸在這裡聚集,甚 至更進一步和書店討論,可以一起辦書展、活動,推動更好的性別環境。 除了性別議題之外,本土研究、環境運動…,書苑總是很清楚的把自己的 價值實踐出來,儘管那要付出一些代價,例如有些校園中的保守份子拒絕到東 海書苑 來買書,因為「那裡都是同性戀」,或者有些老師認為「書苑聚集叛 逆人士」,這些或許都會影響商業機制,但如果書苑不這麼做,那麼書苑的 存在有何意義呢? 大約從1995年到2000年這段期間,書苑因著各種原因,有許多社群在此群 聚,也許討論事情,或者在此等人,甚至作為尋人尋物的公共場所。而英良 的耐心和善,也是讓大家在那裡胡混的一大主因,舉凡考研究所的試題演練、 感情不順利、是否要休學…,英良總耐心陪伴,畢業的學生有機會回到東海 時,也總會 習慣來這裡轉轉,除了回憶,或許也能和老友不期而遇,因為大 家好像也習慣了會在這裡相聚。 1999年地震之後,我的生活重心離開了台中,接觸議題也以鄉村為主。但 只要回台中,總會習慣到書苑。每次回來,都明顯的感受到東海附近環境的變 化。 更多的吃食攤販圍繞在狹窄的巷口,服飾店與手機店增加了,到處擱著沒 喝完的泡沫紅茶,夜間小販把剩餘湯汁、沖洗後的廢水倒在水溝和馬路上,摩 托車不時在路上奔馳,不知匆忙的學生們要去哪裡。 書店內的氣氛,似乎也逐漸的變化。早年學生們會留意最新的書訊,李維 史陀的哪本新翻譯書還沒上市,就有人開始等待,隨著這輩好讀的研究生群畢 業後, 讀書的氣氛也起了變化,簡而言之,除了老師上課指定的教科書之外 ,學生較少主動尋找自己想讀的書籍,尤其是那些比較厚重的理論思潮,或 者與社會脈動相關的 書籍。 我不願意去比較不同世代學生對讀書熱誠的差異,但是我自己感受到的是 ,當人對自我處境或社會環境沒有任何提問,他就不會想要讀那些會挑戰自己 、剖析 社會現狀的書籍,當校園中的批判性社團逐漸解散,當「正義」不再 是生活中所需面對的課題,而僅是「公民與人文課程」中的「一個篇章」, 那麼的確只要閱讀老 師指定的「那本教材」,在老師出的「那張考試券」上 得分就行了。但是如果他真的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有關於「正義」的疑惑,有 碰上因「正義」而起的難題,如 果他想要處理的是「自己的功課」,而非「 老師出的功課」,或許他對閱讀的態度,就會有所不同。 ◆有機柳丁與有機書店 當我開始意識到,時代是以一種我不甚喜歡的方式在變化時,的確有些沮 喪,尤其我所從事的也是一個十分古老的行業,每當載著一箱箱的柳丁四處說 明有機農業和慣行農法的差別時,對於「親身實踐價值」這個議題,就有更 多的體會。 一般外面的超級市場,什麼產品都賣,能夠特別得到通路商青睞的有2種, 一種是市場原本就非常搶手的強勢產品,另一種則是給通路商很好的進貨折 扣的產品。 像「有機水果」這樣的產品,很不容易進到一般的超市或菜市場,因為有 機水果比慣行農法(使用農藥化肥栽培的方式)昂貴,外皮又比較不好看,能 給通路商的折扣也不會比較好,再加上利潤低,也沒辦法支付超市需要的上 架費,所以一般超市很難看到有機水果。 有些比較好的超市,可能會在眾多的慣行農法貨架外,挪出一個空間放置 有機水果,但是不會特別放在顯眼的位置,也不會特別作說明,因為如果他特 別強調 這是沒有用藥的柳丁,把這種水果的照顧方式,與環境的關係都詳細 剖析,就會和其他慣行農法的水果有所衝突,所以即使有機會到了一般的超 市,有機蔬果的銷售 也不會太好,除非是那些利潤差價特別多的進口有機產 品,通路商才會特別重視。 因此有機蔬果通常都在「有機商店」販售,這樣的商店裡,擺設的全都是 有機產品,如果是加工品,也都要特別強調不含防腐劑…嚴格的要求。但是這 樣的產 品畢竟比較少,又隨著季節生產,不像外面的超市,種類齊全,甚至 因利潤不高,開店的位置也不像大賣場那麼好找,很多顧客嫌麻煩,也嫌有 機產品貴,明知一般 慣行農法的照顧方式不佳,但還是選擇在一般商店購物 。 有人認為,比較聰明的作法是什麼都賣,有機的和有用農藥的都賣,客人 愛買什麼就買什麼。但是對我來說,在同一家商店裡面,左邊擺著用農藥栽培 的水 果,右邊放著有機的水果,然後讓顧客自己選擇,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情 形,因為我會不能理解,這家商店的老闆究竟在乎什麼樣的價值?如果他贊 成有機栽培,那麼 他就應該「以具體行動反對慣行農藥栽培」,以商店的語 言來說,所謂的「具體行動」就是「不賣」,不賣他覺得不好的、不適合的東 西。 但往往,我們一邊說「對,我們要愛護環境」,一邊還是販售「對環境產 生破壞的產品」,因為「利潤」被擺在「價值」之上。老闆會說,如果我尊重 了價 值,誰來保障我的生計?消費者會來支持我的決定嗎?如果消費者就是 喜歡買比較便宜的,有農藥沒關係的水果,我就賣給他啊,反正那是他的選 擇,與我無關。 這種「他的選擇,與我無關」的邏輯,幾乎展現在所有的商業行為中。但 我常很好奇,沒錯,別人的選擇與我無關,但是「我的選擇」呢?至少我該「 為我的選擇負責」吧,如果我是一個商店的老闆,如果我支持環保,那我就 該拒絕破壞環境的產品進入,因為那是對我自己負責啊。 但是,如果老闆選擇了「為自己負責」,但消費者卻沒有相同的體認,通 常的下場就是,老闆關門大吉,因為他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卻沒有人願意和他 共同承擔,共同支持這種選擇,所以老闆只能默默退場。 商店的老闆如此,我們種有機水果的農民也是如此。身為農民,我要為自 己負責,所以不願栽種有用藥的農產品,但是因為人工昂貴,價錢偏高,如果 沒有消費者願意與我共同承擔,最後也只好放棄務農。有機農民如此,有良 心的商店如此,堅持不以商業落邏輯選書的獨立書店,也是如此。 當又一個有機農民放棄理想,又一家小書店關門時,身為消費者,我們怎 麼看待這些事情?當英良每個月為了書店的營運焦頭爛額時,我身為一個客人 ,當我 鼓勵他:「你不要放棄,小書店很重要」,當我認為這個小書店所做 的事情才是合乎我在乎的價值,而不是其他的綜合書店時,我該作什麼,才 能「實踐、表達這個 價值」,並且能和書店的老闆一起來承擔這個選擇? ◆讀書人一起組工會 隨著東海環境及整體閱讀習慣的改變,英良也逐漸的疲倦了,對他而言, 如果僅是要在大學旁邊販售教科書,如果多數的客人總是在上課前才衝進來喊 著:「老闆,那個我們老師指定那本什麼樹林的書擺在哪裡」,這對英良, 以及對那本精彩的「見樹又見林」來說,都不是件開心的事情。 2006年,英良決定要結束書店的營業。身為他的朋友,我同意,這件事情 實在太辛苦,英良也已經努力很久了,他有權力去追求新的人生。我回到中寮 ,繼續農村的工作,空閒的時候就去幾個部落格逛逛,或者閱讀相關的網站 ,有時把以前的書拿出來再讀一讀。 某個夜晚,我躺在床上看書,忽然感到一種強烈的孤單,不是因為沒有人 陪而寂寞,而是忽然發現,已經好長一段時間,我都自己看書,自己理解,自 己發 現,好像這個世界只有我自己。回想以前在書店混的時候,雖然也是自 己在看書,可是旁邊有人在看別的書,有人會互相交談,聊些我沒想過的事 情,有些書,如果 不是對方聊起,我一輩子都不會去翻閱,忽然想起以前在 書店,我說喜歡看詩集,有人就說,你看過辛波絲卡的嗎?我說沒有耶,就去 拿來看看,結果成了我最喜歡 的詩集之一。 那一刻,我忽然好難過,我就這樣放棄了一個深愛的小書店,當我說:「 好吧,如果你受不了了,你就把書店關起來吧」,我卻沒有意識到,能在一個 舒服的 小書店,遇見一些和自己氣質相近的人,和他們交談,聽別人討論, 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我也沒有意識到,如果我希望這些事情發生,我其 實可以作點什麼,我 可以跟英良說:「請你不要結束這個書店,我們一起來 想點辦法」,我僅是消極的說:「好吧,你可以選擇結束」,卻沒想到,有一 天我會在鄉村的夜晚,想起書苑 的時候,難過的說不出話來。 所幸,英良仍沒有放棄書店,他提出了這個「讀書人工會」的計畫,他提 議,以會員制的方式,讓書店安穩的營運,就可以把力氣用在更多的活動、討 論、會員的互動交流。 他邀請我還有幾個朋友討論這些事情,我很高興,還有再次擁抱書店的機 會。我們好像又回到1995年的夏天,要接下東海書苑的那個時刻,但是我們畢 竟 是比較老了,對營運的方式有了更謹慎的看法,對書籍的想也有點不同, 抽象思維仍在,但也多了生活內容,例如飲食、園藝、健康….,這些年輕時 代不會想到的 議題,現在將跑進我們的書架中,而這也是會員制很棒的地方 ,既然我們一起承擔了書店的命運,當然也可以更具體的表達我們對書的主 張。 很抱歉,用了這麼長的篇幅,談論自己的想法,或許是因為,我即將和各 位一起參與這間書店,我,就是200名成員中的一位,我們將來也許會有好多 的互動,也許,我會期望將鄉村、有機農業的議題帶進來,渴望有更多人重視 。 當然,我也準備好了,要重視你所關心的議題,並且希望從另外的199位會 員身上學習更多的事情。 這篇長文,就當作我的自我介紹吧! 延伸閱讀 ◎從「東海書苑」到「讀書人工會」 http://www.thusbook.com/?page_id=9 ◎不只是書店─新的人文聚落(姜樂靜) http://www.thusbook.com/?page_id=13 ◎「讀書人工會」的具體運作計畫(東海書苑) http://www.thusbook.com/?page_id=10 ◎ 獨立書店如何殺出血路?(小小書房) http://blog.yam.com/smallidea/article/6097253 -- 小白豬 喜憨兒 自己喝可樂不請學弟 讀書會開《你在大學‧學些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83.187

11/18 01:13, , 1F
淚推
11/18 01:13, 1F
chindk:轉錄至看板 NCCU_SEED 11/18 01:20

11/18 16:08, , 2F
好文呀~~
11/18 16:08, 2F

11/27 14:16, , 3F
我喜歡這篇。我會把它貼到學會的網誌上 :)
11/27 14:16, 3F

11/27 14:32, , 4F
11/27 14:32, 4F

11/27 14:33, , 5F
尚在經營中,請大家捧場~
11/27 14:33, 5F
文章代碼(AID): #17FmsXxv (NTPUyou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