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釋字]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604號

看板NTPU-JLAW94作者時間18年前 (2005/10/23 09:2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ransLaw 看板] 作者: Mitmensch (Auferstehung) 看板: TransLaw 標題: [釋字]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604號 時間: Sun Oct 23 05:58:39 2005 發文單位:司法院 解釋字號:釋字第 604 號 解釋日期:民國 94 年 10 月 21 日 資料來源:司法院 相關法條: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標準及處理細則 第 12 條 (90.05.30)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第 56、85-1、92 條 (86.01.22) 解 釋 文: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係為加強道路交通管理,維護交通秩序,確保 交通安全而制定。依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增訂公布第八十五條 之一規定,係對於汽車駕駛人違反同條例第五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而為違規 停車之行為,得為連續認定及通知其違規事件之規定,乃立法者對於違規 事實一直存在之行為,考量該違規事實之存在對公益或公共秩序確有影響 ,除使主管機關得以強制執行之方法及時除去該違規事實外,並得藉舉發 其違規事實之次數,作為認定其違規行為之次數,從而對此多次違規行為 得予以多次處罰,並不生一行為二罰之問題,故與法治國家一行為不二罰 之原則,並無牴觸。 立法者固得以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得以連續舉發及隨同多次處 罰之遏阻作用以達成行政管制之目的,但仍須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之比例 原則及法律授權明確性原則。鑑於交通違規之動態與特性,則立法者欲藉 連續舉發以警惕及遏阻違規行為人任由違規事實繼續存在者,得授權主管 機關考量道路交通安全等相關因素,將連續舉發之條件及前後舉發之間隔 及期間以命令為明確之規範。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八十五條之一得為連續舉發之規定,就連續 舉發時應依何種標準為之,並無原則性規定。雖主管機關依道路交通管理 處罰條例第九十二條之授權,於九十年五月三十日修正發布「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標準及處理細則」,其第十二條第四項規定,以「每 逾二小時」為連續舉發之標準,衡諸人民可能因而受處罰之次數及可能因 此負擔累計罰鍰之金額,相對於維護交通秩序、確保交通安全之重大公益 而言,尚未逾越必要之程度。惟有關連續舉發之授權,其目的與範圍仍以 法律明定為宜。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五十六條第二項關於汽車駕駛人不在違規停 放之車內時,執法人員得於舉發其違規後,使用民間拖吊車拖離違規停放 之車輛,並收取移置費之規定,係立法者衡量各種維護交通秩序之相關因 素後,合理賦予行政機關裁量之事項,不能因有此一規定而推論連續舉發 並為處罰之規定,違反憲法上之比例原則。 理 由 書: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係為加強道路交通管理,維護交通秩序,確保 交通安全而制定(同條例第一條)。依八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增訂公布第 八十五條之一規定,汽車駕駛人違反同條例第五十六條規定,經舉發後, 不遵守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責令改正者,得連續 舉發之;其無法當場責令改正者,亦同。此乃對於汽車駕駛人違反同條例 第五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而為違規停車之行為,得為連續認定及通知其違規 事件之規定。又九十年一月十七日修正公布之同法第九條第一項規定:「 本條例所定罰鍰之處罰,行為人接獲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後,於 十五日內得不經裁決,逕依規定之罰鍰標準,向指定之處所繳納結案;不 服舉發事實者,應於十五日內,向處罰機關陳述意見或提出陳述書。其不 依通知所定限期前往指定處所聽候裁決,且未依規定期限陳述意見或提出 陳述書者,處罰機關得逕行裁決之。」故行為人如接獲多次舉發違規事件 通知書者,即有發生多次繳納罰鍰或可能受多次裁決罰鍰之結果。按違規 停車,在禁止停車之處所停車,行為一經完成,即實現違規停車之構成要 件,在車輛未離開該禁止停車之處所以前,其違規事實一直存在。立法者 對於違規事實一直存在之行為,如考量該違規事實之存在對公益或公共秩 序確有影響,除使主管機關得以強制執行之方法及時除去該違規事實外, 並得藉舉發其違規事實之次數,作為認定其違規行為之次數,即每舉發一 次,即認定有一次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發生而有一次違規行為,因而 對於違規事實繼續之行為,為連續舉發者,即認定有多次違反行政法上義 務之行為發生而有多次違規行為,從而對此多次違規行為得予以多次處罰 ,並不生一行為二罰之問題,故與法治國家一行為不二罰之原則,並無牴 觸。 立法者固得以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得以連續舉發及隨同多次處 罰之遏阻作用以達成行政管制之目的,但仍須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之比例 原則及法律授權明確性原則。申言之,以連續舉發之方式,對違規事實繼 續之違規行為,藉舉發其違規事實之次數,評價及計算其法律上之違規次 數,並予以多次處罰,藉多次處罰之遏阻作用,以防制違規事實繼續發生 ,此種手段有助於目的之達成,對維護交通秩序、確保交通安全之目的而 言,在客觀條件之限制下,更有其必要性及實效性。惟每次舉發既然各別 構成一次違規行為,則連續舉發之間隔期間是否過密,以致多次處罰是否 過當,仍須審酌是否符合憲法上之比例原則,且鑑於交通違規之動態與特 性,進行舉發並不以違規行為人在場者為限,則立法者欲藉連續舉發以警 惕及遏阻違規行為人任由違規事實繼續存在者,自得授權主管機關考量道 路交通安全等相關因素,將連續舉發之條件及前後舉發之間隔及期間以命 令為明確之規範。 八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增訂公布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八十五條 之一規定:「汽車駕駛人、汽車買賣業或汽車修理業違反第三十三條、第 四十條、第五十六條或第五十七條規定,經舉發後,不遵守交通勤務警察 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責令改正者,得連續舉發之;其無法當場 責令改正者,亦同。但其違規計點,均以一次核計。」僅規定於不遵守責 令改正或無法當場責令改正時,得為連續舉發,至於連續舉發時應依何種 原則標準為之,尤其前後舉發之間隔期間應考量何種管制目的及交通因素 等加以決定,並無原則性規定。雖主管機關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九 十二條之授權,於九十年五月三十日修正發布「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 一裁罰標準及處理細則」,其第十二條第四項規定「每逾二小時,得連續 舉發之」,即以上開細則為補充規定,並以「每逾二小時」為連續舉發之 標準,就其因此而造成人民可能受處罰之次數及衡量人民須因此負擔繳納 累計之罰鍰金額仍屬有限,衡諸維護交通秩序、確保交通安全之立法目的 而言,尚未逾越必要之程度。惟有關連續舉發之授權,其目的與範圍仍應 以法律明確規定為宜。 至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五十六條第二項規定:「交通勤務警察或 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應責令汽車駕駛人將車移置適當處所;如 汽車駕駛人不予移置或不在車內時,得由該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 通稽查任務人員為之,或得於舉發其違規後,使用民間拖吊車拖離之,並 收取移置費。」本此規定,執法機關固得於舉發其違規後,移置該違規車 輛,惟顧及客觀條件之限制,同條項後段亦規定警察機關得使用民間拖吊 車拖離之。然由上開條文規定「『得』於舉發其違規後,使用民間拖吊車 拖離之」,可知該條文並不限定值勤員警一定要使用民間拖吊車拖離違規 停放車輛,且縱要執行拖吊車輛,亦未規定必須在一次舉發後為之,此等 事項均授權值勤員警視個案裁量決定。除此之外,有鑑於拖離以前仍以違 規行為人自行排除交通障礙為當,故容許執勤員警視情況依其合義務性之 裁量,選擇執法之方法。是以,得視違規停車狀況,決定執行移置保管或 連續舉發之優先順序,係立法者衡量各種因素後,合理賦與行政機關裁量 之事項,不能因有此規定而推論連續舉發並為處罰之規定,違反憲法上之 比例原則。 又九十一年七月三日修正公布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八十五條之 一第二項第二款規定:「逕行舉發汽車有第五十六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 而駕駛人不在場或未能將車輛移置每逾二小時者」得連續舉發,此項規定 固屬明確,惟鑑於交通壅塞路段或交通尖峰時刻,違規停車狀態縱不逾二 小時亦有嚴重影響交通秩序者,立法者將連續舉發之間隔期間明定於法律 之同時,宜在符合授權明確性之原則下,容許主管機關得因地制宜,縮短 連續舉發之法定間隔期間,避免因該法定間隔期間之僵化,而影響交通秩 序之維護,併此指明。 大法官會議主席 大法官 翁岳生 大法官 城仲模 林永謀 王和雄 謝在全 賴英照 曾有田 廖義男 楊仁壽 徐璧湖 彭鳳至 林子儀 許宗力 許玉秀 -- 【板主:Stevenwa/Mitmensch/chihchien】 法律轉學版 看板《TransLaw》 我在哪? 大專院校 大學, 科大, 專科 [dreamwave] Univ_discuss 大學 Σ大學討論 大學/轉學/重考/二一 TransLaw 轉學 ◎法律轉學版 Stevenwa/Mitmensc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5.18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173.176
文章代碼(AID): #13MkRBl_ (NTPU-JLAW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