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改變世界的判決--博斯曼條款

看板NTPU-JLAW94作者時間19年前 (2005/09/01 17:1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LAW 看板] 作者: localmilan () 看板: LAW 標題: [討論] 改變世界的判決--博斯曼條款 時間: Thu Sep 1 17:08:14 2005 1995年,比利時球員博斯曼(Jean Marc Bosman)效力於祖國的RFC列日隊(RFC Liege) ,他在約滿後想轉至法國乙級的敦克奎隊(Dunkerque),但列日隊阻止他轉會, 博斯曼一狀告上歐洲法庭,最後獲得勝訴。歐洲法庭因而裁定, 所有球員在合約期滿後都可以自由轉會,也就是說,當一名球員和某球會約滿後, 該球會不得向收購這名球員的俱樂部收取轉隊費。以上條款重此被稱為博斯曼條款。 國際足聯後來引用博斯曼條款至全球所有會員國的聯賽中。 -- 2005年09月01日11:18 葉 濤 http://sports.sina.com.cn/g/2005-09-01/11181748013.shtml 博斯曼法案10年反省   《博斯曼法案》   1、歐足聯關於球員轉會以及限制參賽球員國籍等有關規定屬於非法條款。   2、歐足聯限制俱樂部外籍球員上場人數的強制規定與歐盟憲法中關於勞工自由 流動的有關條款違背。據此前制定的有關法律,只有當涉及球員代表國家隊 出場問題時,歐足聯現有規定才可生效並執行。   3、根據歐足聯現行轉會條例,當球員合同期滿尋求轉會時,新東家必須向球員 原俱樂部支付轉會費用或其他形式的補償,這一規定與歐盟現行法律相牴觸。   4、歐盟15個成員國下屬的體育管理機構必須執行法院做出的最終判決。   歐盟法院1995年12月15日 -- 上面這個由歐盟法院於1995年聖誕節前夕裁決並於1996年2月19日起 強制執行的法案是歐洲足球史上的一次「氫彈爆炸」,在此之前,幾乎沒 有人會相信一個比利時無名小卒——讓·馬克·博斯曼能在五年「馬拉松式」 的司法訴訟後一舉推倒歐足聯的原有規定,尤其是「新法」中的第1條和 第3條更是讓近十年來的世界足壇秩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十年光景, 歐洲和世界所有對足球運動關注的人們都對此法案生效後的作用做出了各 種評價,值得注意的是批評聲遠遠壓倒了褒獎聲,關於《博斯曼法案》, 確實到了理性反省的時刻——   反省之— 博斯曼法案毀滅了星工廠   《馬卡報》曾經在專欄文章中指出:「博斯曼法案勝利了,但博斯曼 本人和歐洲職業聯賽都輸了。」這是何故?主要原因還在於博斯曼法案在 很大程度上毀滅了歐洲足壇無數依靠培養球星起家的球會和最典型、最成 功的「阿賈克斯經營模式」。在博斯曼法案生效之前,以阿賈克斯為典範 的「綠色經濟鏈條」是許多中小球會爭相學習的教材,因為從經濟學的理 論來衡量,這根鏈條是可以長久、均衡地向前發展的。然而在博斯曼法案 生效之後,球迷卻目睹了像亞特蘭大、恩波利、利茲聯、西漢姆聯、斯圖 加特這些「星工廠」的接踵倒閉,他們與阿賈克斯當年一樣曾經掙扎在溫 飽線上,可最終都還是以失敗告終。   一個含辛茹苦拉扯成才的球星在金錢的誘惑下很難再與母隊相依為命 ,所以與其立足培養、不如開辦「速成中轉班」,這是現在歐洲球會特別 是中小球會的一大共識——包括阿賈克斯在內的「星工廠」為了避免竹籃 打水一場空的結局,都紛紛改變了自身的經營策略,球迷接二連三地目睹 了足球經紀人從亞非、拉丁美洲促成「半成品」批發業務,然後經過在歐 洲的短期(1-3個賽季)培訓後,直接投放到歐洲球市上。怎奈這根鏈條具 有兩大天生的「生理缺陷」:首先是「半成品」的潛力深淺不一,俱樂部 因缺乏系統培訓記錄也使得「加工型」培訓的針對性無從談起;其次,這 樣做大大挫傷了球會的本土血脈。   反省之二 博斯曼法案挫傷本土血脈   博斯曼法案取消了歐盟球員在歐盟境內的轉會限制,只要擁有一本 「歐盟護照」便可以在歐盟國家的職業聯賽中享受到與本土球員一樣的待 遇,這既不受非歐盟外援上場人數的限制,同時也大大拓寬了俱樂部的選 材面,尤其是急功近利的選材策略。   在博斯曼法案生效之初,這一條款的「輻射面」已足夠廣大:西歐、 南歐和北歐絕大多數優秀球員都可以比1995年之前更容易邁進四大聯賽的 「高門檻」,加之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等國家關於移民國籍的「寬鬆政策」 更導致美洲球員「每三個人手中就握有一本假護照」(《體育戰報》語)南 美人也更容易登陸歐羅巴,更令足壇人士猝不及防的是,歐盟一體化的進 程,尤其是歐盟「東擴」的步伐異常迅猛,素來盛產足球人才且幅員遼闊 的東歐大陸相繼進入歐盟政治版圖,這直接導致球市上「供大於求」的現 象長期存在,據德國《明鏡週刊》報道:「1994年德甲的外援比例僅僅維 持在20%上下,2004年這個數字已經上漲到60%上下!」德甲賽場被「外援」 包圍,東歐球員成為其中的主導力量。   現在還有誰會去抱著吃力不討好的「血脈」不放呢?十年前,即便巴 薩的「夢之隊」中也不乏加泰羅尼亞的幾隻小虎;阿賈克斯更是清一色的 「本土製造」;還有那些雖不以青訓培養見長,但十分注重血脈傳承的球 會,如利物浦、阿森納、熱刺、AC米蘭、皇馬、拜仁等等,球隊的權威始 終還在本土人手中,十年後的巴薩「夢二隊」卻只有普約爾一面尚可算作 「旗幟」的本土球員;阿森納發達是靠法國幫;利物浦復興依賴西班牙人 ;皇馬眾巨星中最「虛弱」的恰恰是本國的勞爾;上賽季AC米蘭的陣容中 更多達11種國籍,馬爾蒂尼的存在與當年巴雷西的存在意義完全不同。誰 都不可否認,博斯曼法案的生效,嚴重破壞了本土血脈的延續,歐洲職業 足球逐漸變成了一株株在風沙中飄搖的無根野草。   反省之三 博斯曼法案顛覆工資結構   在博斯曼法案生效之前,英格蘭聯賽頂級球員的周薪不可能超過5千 英鎊,當拉什掙到這個數目後,英格蘭的媒體都在驚呼:「足球正在被金 錢吞噬!」現在呢?如果再來看看媒體這些過於「敏感」的言論,誰都會 覺得當初的拉什和媒體都不過是些「井底之蛙」,沒見過真正的大世面— —如今蘭帕德、傑拉德、費迪南德這些英超翹楚的周薪都可達10萬鎊,費 迪南德還因不滿足而遲遲不與曼聯續約;為了挽留「隊魂」巴拉克,一向 以理智戰勝感情的拜仁也開出了稅後年薪達650萬歐元的天價新合同,可即 便如此,球星的態度還是曖昧的。英超的足球經紀人甚至預言到了2010年 左右,一名英超頂級球星的周薪可達15-18萬英鎊左右,也許此時才真該 用上那個現在看來有些「早產」的標題——「足球正在被金錢吞噬!」   博斯曼法案的一大負面作用就是顛覆了歐洲職業球會舊有的工資結構 ,因為在法案生效後,豪門聚斂人才已經是相對容易的事情,在中小球會 肯定留不住人的前提下,各大豪門都知道一個淺顯的道理:轉會費到了合 約期滿前是肯定可以打折扣的,但要想讓球星對自身產生好感則必須大幅 度抬高工資來保持誘惑力。就這樣,俱樂部的賬本開始被球星的腰包征服 ,新加盟的球星享受「高起價」的薪水待遇,而俱樂部原有球員也跟著眼 紅和攀比。雖然很多俱樂部高層屢屢強調降薪才是長遠之策,但實效甚微 ——工資其實很像人的血壓,一旦高上去是很難再降到原來的合理位置。   反省之四 博斯曼法案養肥了經紀人   前不久發生的「科爾門事件」雖然以切爾西被罰款50萬鎊收場,但這 樁事件擺明了一個事實:在博斯曼法案生效後,球員經紀人的重要性到達 了歷史頂點,如今各大豪門追求某位期望轉會的球星,如果事先不能接近 這名球員的經紀人,那只會得到兩種結果:要麼收購失敗,要麼花無數的 冤枉錢。   羅塞爾在巴薩的地位和極佳口碑主要就來自於他與巴西球星的「經紀 人關係」;佩雷斯的筆記本電腦中,經紀人的聯絡電話遠遠多於球星的聯 絡電話;那些中小球會為了在轉會過程中搾取更多的利潤,更是不計成本 的巴結球員所屬的經紀人,塞維利亞、帕爾馬、沙爾克04、波爾圖等就是 其中的典型。據權威體育媒體揭示,這些球會球員每次轉會收取的轉會費 中有高達20%-35%的比例都歸經紀人所得,在不少與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 的球員轉會洽談中,經紀人更是成為了惟一的大贏家,他們既不管自己手 下的「牲口」販賣到歐洲後是紅是黑,也不會將「牲口」的實質全盤準確 地告訴購買方,這樣直接造成了無數的「投胎錯案」,至於皇馬聽信經紀 公司花重金購買的伍德蓋特至今無法上場,更是前所未有的大諷刺。   博斯曼法案養肥經紀人至少造成三大不良後果:其一是經紀人可以操 控一家俱樂部,俱樂部建隊的主權大幅度淪落,球隊體育經理和主教練的 用人權威遭受無限制打壓;其二是造成畸形、純屬玩票性質的人才高速流 通,近幾年貝隆、克雷斯波等阿根廷球星被經紀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事實 已經證實了球員的自由其實是籠罩在經紀人淫威之下的「假象自由」;其 三,也是最嚴重的一點,球星可以與經紀人聯手抵抗球會的意願,導致哄 抬身價、滋長不睦、罷賽罷訓等惡性事件接踵發生,這樣的「自由」雖然 是博斯曼本人作為職業球員時一度夢寐以求的,但在博斯曼法案生效十年 後,博斯曼本人也對比利時媒體說:「球員的自由如果超出了法案本意倡 導的範圍,那必然也需要新的法規來參與制約!」遺憾的是,經紀人的權 力還在日益增大,而俱樂部對此基本無計可施。   反省之五 博斯曼法案令博斯曼玩完   博斯曼今日的生活景況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十年前當法案生效執行後 ,他一度是樂觀、甚至有點洋洋得意的,歐洲各大媒體,包括政治、經濟 類媒體的頭版都經常可以看到他「做秀」的照片,十年之後呢?就連比利 時地方電視台轉播國內聯賽也從不請他做解說顧問,雖然他曾主動上門 「推銷」自己,但電視台負責人只告訴了他一個殘酷的事實:「如果我們 聘請你來解說球賽,那麼我們明天就該做好被封殺的準備。」   博斯曼的一生已經注定了是窮光蛋的命,他如今只能依靠政府的失業 救濟金來維持日常生活,在1995年之前,他的生活質量已經狼狽不堪,因 為從1990年8月他將自己效力的RFC列日隊告上法庭之後,他作為球員的 「職業生涯」就基本宣告結束了,1992年1月他因窮困潦倒向政府申請失業 救濟金被拒絕,為此才走向了令其「一夜成名」的海牙歐盟法院,在1995 年底之前的三年時間中,博斯曼一度連廉價公寓的租金都無力支付,如果 不是得到了雙親的支持,他說自己甚至可能乞討街頭。博斯曼不是一名能 力非常出色的球員,比利時媒體對他的評價是「三流球員」,這使得他不 可能靠自己的實力吸引更多球會的注意,當初事件「導火索」之一的敦刻 爾克俱樂部最終也放棄了引進他的計劃,在法案生效後,博斯曼本人最大 的尷尬在於:所有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俱樂部都視其為頭號公敵,而 一流球會又根本不可能看中他的能力,更沒有球會願意簽下他去「間接」 引起歐足聯的仇恨——封殺從不需要命令,有時候只要有一種信號或眼神 即可。   博斯曼的婚姻也因為窮困而破裂,妻子與其分居時只留給他一張床。 儘管如此,博斯曼依舊在利用有限的機會告訴世人:「我如果再次面對這 樣的事情,我還會與十年前做出同樣的選擇。」或許這已不再是一種「秀」 ,而是一種揪心的掙扎! --    歐洲主流體育媒體觀點 「博斯曼捍衛了職業球員的自由權益,但事情似乎並沒有完全按照他的初衷方向發展。」   ——法國《隊報》 「貝隆、迪達,還有許多大牌的球星們,他們都是在博斯曼法案生效後開始鑽研起 意大利移民法的,很遺憾的是,這部移民法的疏漏比博斯曼法案更嚴重。」   ——意大利《米蘭體育報》 「博斯曼是一位勇敢的鬥士,如今每一位在歐盟國家職業聯賽效力的球員都該為他頒 發勳章,至於其他的人則無疑都希望把他推上斷頭台。」   ——德國《圖片報》 「我們現在只關注一個事情:那就是阿布會不會成為博斯曼第二?」   ——英格蘭《鏡報》 「博斯曼法案讓西甲球星的違約金逐漸成為一個天文數字,比如小羅納爾多、比如梅西 。」   ——西班牙《阿斯報》 「波爾圖隊能在2004年奪得冠軍聯賽冠軍,這是博斯曼法案生效後歐洲足壇的第一奇 跡。」   ——葡萄牙《競賽報》 「博斯曼當初只向法院索賠了100萬歐元,而如今英超頂級球星的周薪已超過10萬英鎊 ,這就是一個革命者的結局。」   ——荷蘭《大眾體育報》 「沒有人關注他(博斯曼)目前的生活,當貝克漢姆的車庫中已經擺滿了32款名車之時 ,他還必須為自己那輛破車每週的油費精打細算。」   ——比利時《列日郵報》 -- 不看球的人可能會看的有點辛苦,當作常識來看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162.238 ※ 編輯: localmilan 來自: 218.174.162.238 (09/01 17:13) ※ 編輯: localmilan 來自: 218.174.162.238 (09/01 17:15)
文章代碼(AID): #135iPhLv (NTPU-JLAW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