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NTHU+] 鄭志鵬 社會文化分析
社會文化分析 / 鄭志鵬
這是一趟思考與實作的旅程
甜度:4 涼度:3 難度:4
【評分方式】出席成績(10%,對了,這門課會點名)
課堂參與(10%,多發言,獲得的不只是成績還有更多更棒的思維)
攝影報告(5%,上課作業,回家拍想說的照片,寫下想說的故事,一頁A4)
期中團體報告(15%)
期中考(20%)
個人作業初稿(10%)
個人作業定稿(10%)
期末團體報告(20%)
【助教表現】助教表現非常棒,會在課程中、互動裡得到很多不錯的切入點與看法。
【修課心得】簡單描述:想拿 A+ 不容易,但是想過關卻不難
說起為何選這門課的原因,我已經忘記了。我想,最主要還是因為這是一門核心通識向度
四的課吧?
是的,我起初也不知道這門課的硬度如何,也不知道這門課的授課教授是如何,而是像個
迷途的旅人,看到客棧有空位,暫時駐足於此,也開始了這趟我認為是大學四年來很重要
的一門課的旅程。
在最先,我想有些朋友可能耐不住性子想知道這門課推不推薦、值不值得修、以及涼度與
甜度。下面將列出這門課的考核方式,以及我最終的得分:
https://scontent-hkg3-1.xx.fbcdn.net/v/t31.0-8/p720x720/12493889_1051042208250162_5954907739554715948_o.jpg?oh=17cb27094d5404bdef1c5f4d0f1e6279&oe=59341C2A
這門課一共有兩個大的團體作業、一份個人作業、一個期中考。
1. 團體作業:
1.1. 期中團體報告:一組七到八人。在課綱中選擇自己組裡有興趣的主題,進而闡發與
思索關於該主題相關的事物,整理並提出組裡的看法,上台報告三十分鐘以及十五分鐘的
Q&A時間。最後需要把結果整理成一份 10 頁的文本報告。我們這組選了「農業生存體系
的根基」作為主軸。
1.2. 期末團體報告(又稱清華社會學):通常會沿用期中報告的組別,除非被組員背叛
,集體退選導致需要拆夥的窘境。必須選擇跟期中報告的主題不相同的其他主題。這次除
了要以該主題為主軸外,還需要捲起袖子,動手下去做。是的,這次要你把該主題跟新竹
地區或是清大地區等做上很強的連結性,並由這樣的脈絡下去探討這個主題。一樣也是三
十分鐘報告與十分鐘左右的Q&A時間,但是這次有個全班同學評分的環節,團隊拿到第一
名可以讓所以組員加兩分的成績。我們這組以「崩世代,以清大理工科論世代差異」為主
題,並以訪談為主,資料為輔的方式來梳理脈絡,並以有趣的演戲方式來表達。最後拿下
第一名的成績,感謝超強大的組員。
2. 個人作業:
主軸為「家族生命史」,需要訪問家人,透過他們的口述歷史來勾勒出風味濃厚的生命故
事與我們對這個故事的反思。
2.1. 個人初稿:訪談的逐字稿,3-5 頁 A4
2.2. 個人定稿:整理之前訪談的資料並可以再與家人做二次訪談來完善更多的細節,並
找出該年代的時代背景,找出耦合的關鍵與自己的反思。
期中考:
考上課提過的東西,認真上課,把重點記下來,更需要參與課堂上的討論。雖然不能拿到
一百分,但是成績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下列是我個人的得分:
出席成績(10%,對了,這門課會點名):100
課堂參與(10%,多發言,獲得的不只是成績還有更多更棒的思維):95
攝影報告(5%,上課作業,回家拍想說的照片,寫下想說的故事,一頁A4):85
期中團體報告(15%):86
期中考(20%):85
個人作業初稿(10%):85
個人作業定稿(10%):88
期末團體報告(20%):84
原始成績:87.75
加上最後的團體加分:89.75
最終四捨五入,成績為 90 剛好 A+
這門課的學分必然重要,因為是能不能畢業的關鍵課,但在這趟旅程裡,我更覺得修這門
課並非只有單純得到學分,或是知識本身。而是在課堂的討論間,彼此提出的觀點都能啟
發自己很多不同的思考切入面。萬物都有社會學,有人的地方就有社會,既然我們跟他如
此緊密,那麼學習去觀察、分析、反思他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我沒辦法非常仔細或是下一個好的描述方式,但是我感到在這一個學期的訓練下,能想到
自己過往注意不到的點,或是不曾看見的思考層面,這對我有非常重大的影響與意義。
如果你只是想找門爽爽修,沒什麼壓力,然後又能輕鬆 A+ 的課,那麼這門課絕對不適合
你。但是如果你願意接受如此刺激的行程,願意認真動手下去做,特別喜歡發言或討論,
那麼這門課,我大大的推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4.206.1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HU_Course/M.1489799579.A.3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