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頗重要的論文

看板NTHUTL96作者 (重新做人)時間16年前 (2007/10/23 21:01),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論文名稱: 書寫郭松棻:一個沒有位置和定義的寫作者 Writing about Kuo Sung-Fen:A Writer without a Position and a Definition 研究生: 簡義明 指導教授: 陳萬益 學位類別(Degree): 博士 學校名稱(School):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Department): 中國文學系 學號(Student Number): 879107 畢業學年度(Academic Year): 95 語文別(Language): 中文 出版年(Thesis Year): 民96 關鍵字: 郭松棻 Kuo Sung-Fen 保釣運動 Defense Movement of Tiao-yu Tai Islands 現代主義 modernism 現世性 worldliness 論文頁數(Page): 202 摘要: 這份關於郭松棻的研究,副標題是:「一個沒有位置和定義的寫作者」,它指出了郭 松棻文學的意義和精神。在客觀條件上,他不是很容易被現有的台灣文學研究給標定 位置,劃入流派與社群;在主觀意志上,他的文學與思想精神,有著一種對「無法定 」、「拒絕位置」的認知與精神向度,當我們真正深入到他一生的知識追尋、獻身保 釣運動的毅力與態度、小說書寫的反省與實踐精神時,終究會明瞭,真正深刻的心靈 是不容易、也拒絕被簡單分類與劃位的。 在上述問題意識之下,本論文以六章進行書寫: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研究的問題意識,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反思與討論,並進 而審視,台灣文學研究當前所面臨的「國族計畫」和「學術商場」的結構性問題,然 後,以薩依德為例,我想從他身上吸取更有生命力的論述態度與實踐力量,事實上, 我想借薩依德來提出的並不是一種體系、或一套理論,恰恰相反,它是一種反體系、 反主導性論述的觀念,借用薩依德的詞彙,是所謂「現世性」(worldliness),這 種精神事實上才是貫穿他一生的學術與志業的核心,帶著這樣的態度,薩依德希望我 們能夠「航向他者」。 第二章為「學術與行動主義:知識份子的言說與實踐」,首先,我試著把郭松棻放在 1960年代全球基進青年世代的感覺結構裡,受到越戰、搖滾樂與學生運動浪潮洗禮的 郭松棻,彼時正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博士,剛好在 1970 年代初期遇上「釣魚 台事件」,這種歷史的偶然卻是改變了作家的一生,於是,郭松棻將啟蒙他思想的沙 特哲學,放大了「介入」這個觀念的意涵,他將彼時的行動上接到「五四運動」的啟 蒙論述裡,左手寫文論,右手高舉著在街頭演講,但這場烏托邦的建構,結局終究是 幻滅。1974年的「祖國」之行,徹底撼動了郭松棻對「社會主義」中國的幻想,但這 階段的他並未對馬克思主義灰心,他認為是執行和思想的問題。所以,在這之後,他 用心苦讀西方哲學、社會學、左翼思想等艱澀書籍,沙特依舊是他融會這一切的主要 線索。但我認為,郭松棻即使是在梳理西方學術的議題,或者分辨沙特和卡繆論戰雙 方的孰是孰非,或者翻譯馬克思主義者的論著,都還是指向他永不放棄的烏托邦,亦 即中國(包括台灣和大陸)社會的正義可能和幸福想望。 第三章為「文學觀念的生成與辯證」,從一個獻身的行動者走向安靜的書寫者之前, 我用這一章做為理解的橋樑,將郭松棻在不同時期的文學觀念做一些梳理與辯證,郭 松棻對於「什麼是文學?」這個問題的看法並非一成不變的,如果我們將他在不同階 段涉及「文學」的文獻置放在作家生命史的脈絡中加以審視的話,會發現一段「建立 」與「推翻」相互更迭的過程,也因為這樣的過程,我們才能更加逼近與理解,郭松 棻是如何艱辛地推開層層疊疊的框架與意識形態,將那些政治的和革命的大敘述瓦解 ,進而以餘生的專注和努力,在文學的範疇裡,致力於精神的自由與超越。 第四章為「記憶、存有與歷史想像」,本章主要是透過郭松棻再現「記憶」的幾種關 懷,對他的小說寫作進行綜觀的分類與細部的解讀,接著,再從他幾個關乎歷史想像 與存有召喚的文本,試著去理解,郭松棻是怎樣藉由書寫抵抗大寫的歷史,保留住敗 者的生命意義,創造出文學的精神空間。 第五章為「敘事、語言和現代主義再思考」,本章先分析了福樓拜對郭松棻在視覺敘 事和小說語言風格上的影響;接著,在 1990 年代後,胡蘭成的思想和文體也變成郭 松棻小說寫作的摹寫對象,這些美學與形式層次的分析,是以往的郭松棻研究較少觸 及的面向;最後,則是藉由郭松棻的案例,反思當前台灣文學界對「現代主義」研究 的認識侷限和可能缺失。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本論文的貢獻與限制,並指出日後可繼續延伸和擴展的研究 方向。在目前後殖民與後現代相互競奪文化領導權的時空底下,現代主義已經成為歷 史足跡了嗎?還是,它依舊有可能提供我們一種往前追尋的態度和方案?薩依德提醒 我們要「航向他者」,郭松棻的實踐軌跡與書寫關懷也在提醒著我們,現有的台灣文 學研究在追求「史」的框架這種邊界意識,和「典律」的追尋這種根源歸屬的過程中 時,要時時檢視自身的排他與暴力成分,郭松棻的文學精神所應許的遠方,不是一個 位置,不是一種定義,而是一種解消、自由與希望的可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6.239.79

10/24 11:34, , 1F
論者有訪問到作家 論文後亦附訪問稿 洮頇繹Q的訪問稿
10/24 11:34, 1F

10/24 13:28, , 2F
哦哦~~你已經有看到論文了嗎?!!!
10/24 13:28, 2F

10/24 17:05, , 3F
冠文你這是從哪COPY過來的摘要呀?
10/24 17:05, 3F

10/24 21:51, , 4F
從博碩士論文網就有了^^
10/24 21:51, 4F

10/25 07:53, , 5F
謝啦︿︿
10/25 07:53, 5F
文章代碼(AID): #177V2gnl (NTHUTL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