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中部新文學作家的搖籃:台中師範學校

看板NTCU作者 (8-BALL)時間14年前 (2009/11/17 00: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aichungBun 看板] 作者: sizumaru (8-BALL) 站內: TaichungBun 標題: [閒聊] 中部新文學作家的搖籃:台中師範學校 時間: Tue Nov 17 00:21:55 2009 網路圖文版: http://ngtsinlam.blogspot.com/2009/11/blog-post_16.html (圖:昭和八年台中地圖) 事情是這麼開始的:某日,我向家父提及莊太岳畢業於台中師範學校,家 父指著家裏壁上掛著的莊幼岳條幅說,莊幼岳當年贈此作品時,已然堪稱高齡, 而其父太岳顯然年紀比他大(廢話),當活躍於清代,怎麼會就讀日治後開辦 的台中師範學校? 於是我上網搜尋,尋得資料曰:莊太岳(1880~1938),出身書香世家, 九歲能詩文,人稱神童;日治後,明治三十年(1897),太岳十八歲,就讀台 中師範學校。 因此家父也沒說錯:莊太岳確實是清代出生的人;但他也讀過台中師範學 校。然而再找台中師範學校(今臺中教育大學)資料,多把創校時間指向1923 年,怎麼回事,那麼莊太岳在1897年讀的是什麼?原來台中師範學校曾在1899 年設立於彰化文廟,然而1902年就停辦了;1923年算是「復校」。(臺中教育 大學資料曰創立於1899年,但莊太岳資料卻說他1897年就讀該校,這兩個資料 互相打架,一定有一個錯矣;然而莊太岳一定讀過台中師範學校,這是錯不了 的。) (圖:日治時代台中師範學校大門) (圖:日治時代台中師範學校大樓) 這讓我想起,翻開日治時代新文學運動史,「台中師範學校」這個校名, 恐怕是出現最多次的學校了。日治時代新文學作家裡,和台中師範學校(下稱 中師)發生連結的,教人意外地多,舉隅數名為例: 翁鬧,日據時代作家,台中師範學校畢業,曾留學日本,著有「天亮前的 戀愛故事」,有日本「私小說」的風格,論者謂是台灣現代主義的先驅。此人 個性特異,聽說到日本後不太和台灣人相處,都和日本人一道,謠言說最後逝 於精神病院。 吳坤煌,台中師範學校肄業,據說畢業典禮當天抗拒穿日式服裝,因此遭 退學。留學日本與蘇維熊、巫永福等成立台灣藝術研究會,刊行「福爾摩莎」 雜誌。熱衷於劇場。戰後停止創作。 吳天賞,與翁鬧、吳坤煌是台中師範學校同屆同學,其後到日本留學,作 品發表於蘇維熊的「福爾摩莎」和張深切的「台灣文藝」雜誌。返台後當過記 者,支持張文環的「台灣文學」雜誌。也是重要的美術評論家。 呂赫若,日據時代作家,人稱「台灣第一才子」,台中師範學校畢業後赴 日學聲樂。成名作「牛車」曾得日本文學大賞。國民政府來台後不滿時政,加 入台灣共產黨,聽說國民黨要派人抓他,回家將出版社關閉後離開,從此不知 所蹤。(比起在鹿窟山區被蛇咬死的傳說,我比較喜歡不知所蹤這個說法,比 較神秘。) 洪炎秋,台灣舊詩人洪棄生之子,曾留學中國,受教於沈尹默,回台後, 曾任台中師範學校校長,是著名的散文家,著有「廢人廢話」、「又來廢話」 等。曾任國語日報創社社長。 張深切,日據時代新文學作家,1934年在台中辦「台灣文藝聯盟」,發行 雜誌「台灣文藝」,為當時台灣文學家的總匯,對台灣新文學運動影響重大。 應洪炎秋之邀至台中師範學校任教務主任,遇二二八被誣,逃遁至山中,後來 得平反。 日治時期的台中,真可謂風雲際會,新舊交替。舊文學陣營有林癡仙、蔡 啟運為首,以及前文提及的莊太岳、莊幼岳父子等參加的櫟社;新文學陣營有 張深切第一次連結全台新文學作家的「臺灣文藝聯盟」,並發行機關雜誌「臺 灣文藝」。政治上有臺灣文化協會的林獻堂,有農民運動的楊逵,有臺灣共產 黨的謝雪紅......這些人物,盡皆聚集在台中一帶,光是遙想就讓人血脈賁張! 而當時坐落於台中的新式教育最高學府,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場域中,自然成為 培育新時代人才的搖籃。 (圖:日治時代台中市街略圖) 戰後還有不少中師出身的作家,大多是詩人:岩上、陳義芝、洪醒夫、蘇 紹連、瓦歷斯諾幹......。繼日治時期大批出現的作家之後,中師再次出產大 批作家的年代,要算是洪醒夫在七零年代加入中師「後浪詩社」之後,與其他 文友同盟,並提拔後進所帶起的一批文人了。 (圖:70年代的中師校門) 與洪醒夫上下屆算同一時期的人,還有蘇紹連、廖莫白(即廖永來)、陳 義芝等中師校友。在這段時期的後浪詩社,絕不是學校關起門來自己習作的小 社團,而是更開闊的、有眾多校外社員加入的詩社。後浪詩社發行「後浪詩刊」 後,1974年改組為「詩人季刊」,此時社長為蘇紹連,發行人卻是和中師無關 的李勤岸。李勤岸會加入中師後浪詩社,肇因於一個巧合。李勤岸服役時在軍 中當幹部,當時軍中士官有一個任務,就是檢查士兵通信內容;某日他檢查到 一名士兵的信件,居然聊的不是家書報安或卿卿我我,而是冷門的現代詩---- 這一來恰好與寫現代詩的李勤岸一拍即合,於是在這名士兵的引介下,李勤岸 加入後浪詩社,與台中這一群文友互相切磋。 李勤岸只是眾多非中師人加入後浪詩社的其中一例。當時後浪詩社除了橫 向結盟、互相激勵之外,也相當著重縱向的傳承。先前認識一位畢業於1978年 的中師校友,我曾向他問起當時的文藝風氣。他說當時參加文藝社團、詩社是 相當熱門的活動。寫出「散戲」得到聯合文學獎的洪醒夫大他好幾屆,當時他 進中師時,洪醒夫已經在教書,但是洪醒夫仍然非常關心學弟妹的文藝社團, 經常半夜騎著一輛摩托車回中師找學弟,從摩托車後面的塑膠箱子拿出米酒頭 和饅頭和學弟分享,一起聊聊文學和當代思潮。洪醒夫白天教書,所以只能在 晚上創作,他太太因此常與他爭執,洪醒夫卻依然堅持半夜寫稿的創作熱誠, 最後太太只好屈服了,因為無法天天半夜爬起來為夫煮宵夜,便準備好饅頭, 讓洪醒夫寫稿肚餓時充飢。洪醒夫長得土土的,矮矮黑黑壯壯,不說的話誰也 看不出是個拿過聯合文學獎的作家。可惜三十出頭而已,就因為車禍去世。 他在校時,洪醒夫、蘇紹連已經畢業,不過廖永來還在校,是當時學弟妹 的偶像學長。後來廖永來往政界發展,曾任台中縣長,號稱詩人縣長。 當時中師的學生,熱衷文藝,關心當代思潮,活動力極強,經常自辦座談 會,邀請知名作家到校演講,並有學生作訪談紀錄與發表評論,例如司馬中原 與李喬都是當時曾受邀的作家。學生雖然都窮,卻都大量閱讀,尤其政府禁了 什麼書,大家就千方百計湊錢去買。李敖、金庸的書,都是在那時候去讀的。 大家買書一起讀、讀完一起分享。他們從辯論中去構思文學的未來、政治的未 來、還有教育的未來。 我經常遙想那段時期,想像自己是其中一分子。那根本像一場風起雲湧、 文人會集的唐朝盛世! (圖:中師在Google Earth的空照圖) 用Google Earth找到的中師空照圖,竟與日治時期的平面圖相差無幾;日 治時期中師的舊照片,與現今實景幾無二致。不同的是日治時代的地圖,中師 在台中市區的最邊緣,學校門口就是農田;現在中師夾在民權、民生兩條路上, 隔壁五權路上還殘留美軍駐地時期興起的風化場所。似乎整個大環境都變了, 那些曾經有夢想的學生畢業了,連校名也幾度更動(台中老一輩人還稱之「師 專」)只有它----一進門遇到的行政大樓,已歷經八十載寒暑,名列台中歷史 建築----穿著厚重的紅磚牆,在瞬息萬變的時間流裡,默默做著文學的夢。 (圖:日治時代風景明信片----台中師範) (圖:今日臺中教育大學大門) -- http://ngtsinlam.blogspot.com/ 活水來冊房, 新書、舊書、文獻、語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72.47 sizumaru:轉錄至看板 Taiwanlit 11/17 00: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72.47
文章代碼(AID): #1B0NowX4 (NT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