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Re: [閒聊] Work & Travel後遺症

看板NKUTEE作者 (大白癡)時間15年前 (2008/12/28 09:13),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WorkanTravel 看板] 作者: piwei (what happen) 看板: WorkanTravel 標題: Re: [閒聊] Work & Travel後遺症 時間: Wed Nov 12 23:39:36 2008 看了大家的文章 刺激了我的一些想法 其實我不覺得美國所有的人都跟台灣這邊的想法不一樣 美國的W&T 澳洲的WH我都參加了 在澳洲的時候 我遇到了一個美國來WH的人 她說 她有很多的朋友很羨慕她在澳洲生活了一年 羨慕著她到處旅行 拍了很多漂亮照片 她心想著 你們也可以跟我一樣阿 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沒有這樣的勇氣 很多人都是大學一畢業就會想趕快找工作 哪敢這樣空著一年 這些話聽起來不是很耳熟嗎?? 說起來也奇怪,我在澳洲可以說是住青年旅館住了一年,碰到了一堆的英國還有德國人 還有為數頗多的其他廣大歐洲來自助旅行的背包客 卻只碰到了這麼唯一一個美國人,所以我想很多美國人可能跟台灣人一樣 過著很競爭 對空一年不做所謂可以賺錢對自己職業生涯有幫助事情覺得很冒險的生活 另外看到有些過著台灣教育制度長大的人 可能對台灣教育制度有所不滿的人的反應 我的想法是 台灣的教育制度也沒那麼差阿 我也一樣沒什麼寒假 沒什麼暑假 沒什麼週末的過完我的國中和高中 不過現在想想 這樣的生活的確幫我拿到了一張 可以選擇走career woman這一條路 如果不想走這條路的 其實大可以高中唸書的時候 就出來半工半讀 做服務業 不想唸大學 去工廠當作業員 去賣東西 這是我姐的生活 我姐常常跟我說 羨慕我可以出來做辦公室的工作 過著名義上的朝九晚五的生活 其實我也很想回 我也很羨慕你國高中的時候不用每丟啃書至少兩個小時以上的生活阿 另外還有個重點是 至少我們比美國好 要唸好的大學還不是你書唸的好就行 還要有錢才有辦法 其實我覺得跟歐美國家比起來 台灣只有少了那麼一點敢於多元的人 台灣不是沒有讓你選擇不同生活的權利 而是你身邊的人並不鼓勵或支持你所選擇的不同 生活 我的家人也會對於我去美國或澳洲有些許的不認同 我父親也是希望我去念博士或是 考高考當公務員,因為他覺得這樣我的生活可以過的很安穩 其實那也只是因為他覺得做辦公室的生活最舒服,去賣東西 做服務業這樣的偏勞力型 的工作很累 我想其它人的父母應該跟我父母的想法一樣 才會逼著自己的小朋友唸書吧 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可以尊重不同的職業 可以對於自己月收入小於三萬 無法開名牌車 住豪房 用名牌的生活感到滿意 可以把辦公室西裝筆挺賺大錢人跟路邊揮汗 工作 餐廳裡的服務人員一視同仁 有著對多元文化發展的期待 有著更多有多元想法的人 存在,這是我覺得國外工讀旅遊對台灣最好的一點 (每次在這發言到最後 都會有種不知所云了的感覺,總覺得好像有好多事情都漏了沒說, 是自己語言表達的能力 還是邏輯太差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241.118

11/13 00:37,
我也認同你的想法
11/13 00:37

11/13 01:40,
恩恩 看了你的文章我想了很多
11/13 01:40
※ 編輯: piwei 來自: 114.44.241.118 (11/13 03:51)

11/13 04:33,
美國人應該不能去澳洲WH,因為要對開,美國防恐怖份子
11/13 04:33

11/13 13:02,
我曾經參過某國際小學裡面的主任因為不滿台灣教育制度而
11/13 13:02

11/13 13:03,
去哈佛念教育他才發現台灣制度太棒了我們是唯一公平的只
11/13 13:03

11/13 13:04,
要你肯讀書一定會翻身而不像美國階級很嚴重
11/13 13:04

11/13 17:58,
推這篇 認同你的想法
11/13 17:58

11/13 23:52,
手腳都讚同啊~我不是台灣人,有你這想法的台灣人少之又少
11/13 23:52

12/28 09:13,
謝謝原po 借轉
12/28 09: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3.102.157

12/28 09:14, , 1F
轉這篇目的 因為這有年齡限制,希望大家及早規劃
12/28 09:14, 1F

12/28 09:14, , 2F
還有,如果一輩子能夠去一次,那就去吧 流浪是一輩子
12/28 09:14, 2F

12/28 09:14, , 3F
的養份,by 林懷民
12/28 09:14, 3F
文章代碼(AID): #19LjB9PP (NKU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