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研究有配偶較長命 單身死亡率高

看板NKFUST-CCE90作者 (忙著面試中!我要向前衝)時間16年前 (2008/03/30 09:3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各位宅宅要注意了... 快點去把個妹啦 穩定的愛情讓人更長命?雖然國人結婚的意願愈來愈低,有偶率也不斷下滑,但學者的研 究證實,十年來已婚者的死亡率穩定下降,四十歲後仍保持單身者的死亡率卻不降反升; 離婚喪偶者的死亡率過去遠比未婚者高,近年則大幅改善,到六十歲後兩者已相差無幾。 政治大學統計系教授余清祥在台灣人口學會研討會上所發表「婚姻與死亡率:台灣近年的 趨勢分析」,比較一九九四到一九九六年、二○○四到二○○六年兩個時間點的台灣地區居民,分為有偶(結婚)、未婚、離婚喪偶等三類,進行其死亡率交叉分析與相 關比較。 台灣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從民國八十年的廿六歲,到九十四年已提高到廿七.四歲,但余清 祥的研究卻發現,有偶者不但較長命,各年齡層的死亡率更是穩定下降,唯一的例外是廿 五歲以前早婚者,可能是身心較不成熟,死亡率反而較高。 未婚者的死亡率,余清祥說,四十歲以下的未婚者死亡率持續下降,但在四十歲之後的年 齡層,甚至不降反升,顯見未婚者所承受的社會和家庭壓力未減少。 至於離婚喪偶者的死亡率,余清祥的研究發現,在一九九四到一九九六年間約為未婚者的 四到五倍,隨後出現變化,到五十歲後,兩者死亡率比例逐漸相當。 余清祥分析,選擇婚姻的人,享受到愛情帶來的快樂與回饋,相對之下未婚者就居於劣勢 。另有一說,指選擇結婚的人本身就具有社會優勢。 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伊慶春認為,從社會學者涂爾幹的理論看來,成年人口在相同條件下,已婚有偶者的社會連帶較強,對人的身心狀況較有利,未婚和離婚喪偶者社會連帶較弱,死亡率自然較高,各國的研究結果都類似。 --

11/02 21:11,
我在香港迪士尼有遇到邱淑貞 和她坐同艘船~搞到最後 我
11/02 21:11

11/02 21:12,
就射出來了
11/02 21:12

11/02 21:12,
們都在看她 沒有人聽解說人員講話~~她本人人超好~~一聽
11/02 21:12

11/02 21:13,
就射出來了
11/02 21:13

11/02 21:12,
到我們是台灣來的 就很開心的和我們合照~~後來去廁所又
11/02 21:12

11/02 21:13,
射出來了
11/02 21: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56.211
文章代碼(AID): #17xkuVF2 (NKFUST-CCE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