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疫苗人氣變嫌棄 政策溝通出問題

看板NCYU_GC_99作者 (SSL)時間14年前 (2010/02/07 12:3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更新日期:2010/02/07 10:11 人命關天!無關疫苗?專題報導(5)(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7日電)新流感從疫情暴 起到疫苗緩打,國內外都發現,現在不是疫情在流行,而是害怕疫苗有問題在流行,庶民 則發展出健康成人才有本錢打疫苗的顛倒論,疫苗接種政策溝通真的出了問題。 美國紐約的精神科醫師歐弗利 (Danielle Ofri)去年12月31日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發表「H1N1新型流感疫苗的情緒流行病學」專文,身為醫病溝通專家的他,對疫苗從人 氣變嫌棄,有感而發。 他在文中說,當疫情發生時人心惶惶,每個衝進診間的病人都嚷著「趕快給我疫苗」 ,等到疫苗開始接種,民眾看到的是疫情不嚴重,而非疫苗發揮效益,轉而關心不良反應 事件,害怕疫苗傷害,於是說「我才不讓這一針扎進我身體」。 某些疫苗不良反應跟情緒脫不了關係,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3年發表「疫苗接 種後的集體心因性疾病」,內文引用路透報導,中國黑龍江省密山市近1000名學生接種日 本腦炎疫苗後,集體頭暈、嘔吐或發燒,即使北京當局鑑定疫苗安全,仍眾怒難平,抗議 活動癱瘓鐵路,迫使檢警逮捕地方教育及防疫官員。 台灣學生接種新流感疫苗佔人口比率全球第一,衛生署來不及當成榮耀,即為接二連 三暈針、癱軟、死亡等事件弄得焦頭爛額。疾病管制局長郭旭崧說,接種政策沒有錯,但 是不良反應事件「與疫苗無關」的口語表達,讓外界以為疾管局很冷血。 去年12月21日劉小弟死亡事件,身為醫生的劉父對衛生署、法醫研究所做出的死因「 與疫苗無關」、「與B19微小病毒有關」結論,無法信服。最近間接得知美國疾病管制局的 結論與法醫一致,他仍懷疑死因與新流感疫苗脫不了關係。 這段期間,許多醫界人士紛紛投書媒體或在網路發表文章,質疑政府沒有能力把關、 疫苗不安全。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現在「流行」懷疑疫苗不安全,民眾的認知受到誤 導。 疫苗安全問題熱門,黃太太說,最近在小吃攤聽到老客人聊天,聽到「孕婦打疫苗會 死胎」、「老人打疫苗會中風」、「小孩打疫苗會癱軟」的言論,客人聊到最後的結論是 「成年人身體健康,打疫苗才不會出事」,令有醫藥背景的她啼笑皆非。 對於坊間許多似是而非觀點,衛生署副署長張上淳說,幼兒、孕婦、老人原本就是高 危險群,打疫苗是要保護高危險群,就算沒有打疫苗,中風、死胎、多發性神經炎等事件 還是會發生,這是「背景值」的概念,應該要探究超出背景值的「異常」原因。 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兼任副教授陳建煒專攻藥物流行病學與不良反應。他指出,媒 體和網路充斥醫師文章,一般人不了解醫學名詞,也無從分辨何者為真、何者謬誤;因此 ,預防接種的溝通對象,需視醫藥專業人員、病人、民眾的身分做區隔 台灣新流感疫苗接種量滑落,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徵用電視頻道復播「防疫即時通」 ,請專家學者擔任防疫大使,仍無法拉抬「打氣」。歐弗利在醫學期刊中認為可請知名公 正人士,出面穩住民眾對疫苗的信心;衛生署也曾想過,但是台灣找不到這號人物。 陳建煒認為,在開放的社會,不能壓制學術自由,人民可自由取得資訊,政府政策和 醫學研究有不一致的情況,是必然的結果。在後現代社會裡,權威不被信任,這正是公衛 人士推動正確醫療知識的挑戰。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07/5/206ig.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0.198.140
文章代碼(AID): #1BRaADiJ (NCYU_GC_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