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看板NCYU_Fst_98作者 (美味蟹堡)時間13年前 (2011/05/16 13:32),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渴了才喝: 平時不喝水、口渴時才飲水的人相當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忙人”。 他們不了解渴了是體內缺水的反應,這時再補充水分為時已晚。 水對人體代謝比食物還重要,生理學家告訴我們,每個成年人每天需飲水1500毫升左右。 晨間或餐前一小時喝一杯水大有益處,既可洗滌胃腸,又有助於消化,促進食慾。 據調查研究,有經常飲水習慣的人,便秘、尿路結石的患病率明顯低於不常飲水的人。 餓了才吃: 生活中許多人不是按時就餐,且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吃早餐,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餓”。 其實,食物在胃內僅停留4-5小時,感到飢餓時胃早已排空。 胃黏膜這時會被胃液“自我消化”,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潰瘍。 飲食規律、營養均衡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累了才歇: 許多人誤以為累了是應該休息的信號,其實是身體相當疲勞的“自我感覺”, 這時才休息已為時過晚。 過度疲勞容易積勞成疾,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疾病乘虛而入。 不論是腦力還是體力勞動者,在連續工作一段時間後,都要適當的休息或調整。 急了才排: 很多人只在便意明顯時才去廁所,甚至有便不解,寧願憋著,這樣對健康極為不利。 大小便在體內停留過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過度充盈,糞便和尿液內的有毒物質 被人體重吸收,可導致“自身中毒”。 因此,應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尤以晨間為好,以減少痔瘡、便秘、大腸癌的發病機會。 困了才睡: 困倦是大腦相當疲勞的表現,不應該等到這時才去睡覺。 按時就寢不僅可以保護大腦,還能提高睡眠質量,減少失眠。 人的一生約有1/3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新陳代謝活動中重要的生理過程。 只有養成定時睡覺的習慣,保證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7小時, 才能維持睡眠中樞生物鐘的正常運轉。 長期飽食: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進食過飽後,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 的物質會明顯增多。 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勢必導致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輕視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於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久之對大腦有害。 此外,早餐質量與智力發展也有密切聯繫。 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相對延長, 而食素的兒童情緒和精力下降相對較快。 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 長期吸煙: 德國醫學家的研究表明,常年吸煙使腦組織不同程度萎縮,易患老年性癡呆。 因為長期吸煙可引起腦動脈硬化,日久導致大腦供血不足, 神經細胞發生病變,繼而發生腦萎縮。 睡眠不足: 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 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塗起來。 少言寡語: 經常說話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煉大腦的功能。 應該多說一些內容豐富、有較強哲理或邏輯的話。 整日沈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並不一定就聰明。 蒙頭睡覺: 隨著棉被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氣濃度不斷下降, 長時間吸進潮濕空氣,對大腦危害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177.90

05/17 02:25, , 1F
完了我超不健康的
05/17 02:25, 1F
※ 編輯: Limgog 來自: 218.169.180.114 (05/17 13:31)
文章代碼(AID): #1DqBRPZc (NCYU_Fst_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