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中國的不良製造(BBC中文網作者訪談)

看板NCTU_ME_PES作者 (風箏)時間14年前 (2009/12/28 13: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轉自BBC中文網的一篇訪談 覺得太長可以挑有標出顏色的地方看 現在天天接觸到的產品很難不是MIC 未來大家去匪區工作進入生產製造這環節的機會也頗高 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或許能激發自己多一點思考 ------------------------------------------------- 來源: http://tinyurl.com/y9w3rs6 作者訪談之三:中國的不良製造 保羅·米德勒(Paul Midler)2009年出版的《中國的不良製造 - 一個圈內人揭秘中國製 造業遊戲的謀略和戰術》(Poorly Made in China, an insider's account of the tactics behind China's production game)揭露了中國工廠和加工製造業許多鮮為人知 的內幕。 跟上集訪談的哈尼一樣,米德勒也是美國人,《中國的不良製造》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書 ,同樣也是取材於中國廣東的製造業,問世後也獲得眾多好評。 米德勒曾在中國為西方企業提供生產外包業務諮詢等專業服務。在《中國的不良製造》( 也有人譯作《中國的粗制濫造》)中,作者基於自己和西方客戶的經歷,介紹了中國加工 廠商通過千奇百怪的手段,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牟利的情況。西方訂 貨商在發現問題時往往也因為問題複雜、解決成本太高而寧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書中還揭露出中國製造業的一個不合理現象,即少數享有良好國際聲譽的大企業,產品優 質換來的是更嚴格的審核和規管。為了減少這種企業看來不公平的成本,它們會把生產業 務外包給小型而較少受安全生產、勞保和環保條例等約束的企業。 BBC中文網記者王榮通過電話跟現已回美國的米德勒作了以下訪談: 問:你本意是希望寫一本什麼樣的書? 答:我在中國為美國進口商工作多年,剛開始是想給在中國做生意的外國人寫的,後來寫 著寫著,話題範圍就變寬了,就寫成了一本給所有的人看的書。我本意是想寫成包含了經 商的經驗教訓在內的旅遊書。大部分關於經商的書都比較幹巴巴,頂多在這兒那兒用一、 二個小插曲來調劑一下。 我這本書大部分是敘事,有點像在華經商指南,而一些實際的經驗教訓則編織在敘事當中 。這些經商的經驗不只適用於中國,在許多新興市場都適用。至於說分析,我不知道是不 是這裏有很多分析。 這本書記述的典型故事是一個美國人到中國做生意,而這個過程中幕後發生了很多事。有 些教訓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則是間接的,需要讀者自己去體味、總結。 問:那就是說這本書基本上還是個人經歷和觀察體會的記述。我注意到你不時會給出自己 的結論,提出自己的觀點,試圖解釋為什麼幕後會發生你陳述的那些事,那些現象,那些 行為,等等。 答:是有一些分析。有時我覺得與其去解釋某些事,還不如設法用事實來澄清一些誤解。 我現在能想起來的一點是,舉例來說,很多人認為大陸中國人跟外國人之間有時發生的矛 盾跟鴉片戰爭有關。我想說明的是,我接觸過的中國人實際上很喜歡英國人。他們對英國 紳士這個概念的鐘情使得英國人在中國人眼裏屬於洋人世界裏高人一等的那一種。 所以,如果跟外國人發生矛盾,我不認為一定源自歷史上跟英國人結的仇。正相反,我覺 得中國人認為英國人很招人喜歡,部分原因我覺得是因為英國人理解中國文化中的"客氣" 、禮數等等,這些是許多外國人不能理解的。 問:你的意思是這是個文化問題。實際上你的書裏經常用文化這個詞。你希望從文化的角 度來解釋一些現象,對嗎? 答:完全正確。許多人想了解中國,許多人還寫了關於中國的書,他們的著眼點是,比方 說,政治環境。他們會說,中國有問題,但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我不知道那樣的解釋是 否全面完整,但我認為有的情況下人們表現出某種行為,是因為他們的文化背景,或者他 們所處的環境。這並不是說整個中國文化就等同於某地的地方文化,或者等同於我在這本 書裏描述的中國南方製造業很普遍的一種文化。 當然這些文化現象在中國其他地方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但中國南方在集中製造如此眾多 供西方消費的產品,所以我覺得讓人們對這些產品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產出來的,應該 有好處。 問:那你對文化怎麼理解呢? 答:文化這東西有一個特點,社會某個階層的某種文化元素會成為另一個不同階層的養料 。比如,我談到許多製造商的節儉習慣,我說的是銍銖必較,能剋扣一分錢就剋扣一分錢 的那種摳門,我覺得這跟中國的歷史有關。我在書裏很簡單地提到過去2千年中國發生過 有記錄的飢荒大約是1萬8千多次。這對人們的習慣顯然會有某種影響。跟新加坡、台灣、 菲律賓的華人相比,那裏多半不這樣。我不知道究竟為什麼會是這樣,但人們可以自己去 思考。 問:你在書裏提到,你開始在中國為美國的進口商、採購公司作中介代理,部分原因是想 把這作為一種自學經歷。寫了這本書之後,你覺得這門課你已經成功地學完了嗎? 答;這是我在過去幾年裏走過的路。我剛開始對製造業一點都不了解,後來看到的很多事 情讓我吃驚。幹的時間長了,我逐漸積累了不少經驗教訓。但還是不斷會為這些那些事感 到吃驚。到最後,我就想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學到的東西寫下來。 我經歷了太多當時看來無法解決的事。有時,我中國代理的美國公司似乎處於必敗無疑的 境地,但結果美國公司和他們的中國供應商往往會聯手對外。我逐漸發現,情況之所以會 這樣,是因為整件事情從一開始就是這樣設計的。美國進口商基本上無法提供任何保證, 因為它們沒什麼可以制約供貨廠商的。而這又跟工廠交貨前的付款方式和過程,以及很多 其他因素有關。這令人沮喪。 但到最後我形成了一些強烈的感受和明確的想法,並在這種情緒的支配下寫完了這本書。 問:這個自學過程跟你在美國大學本科上中國文學課顯然大不相同,學到的東西是否也絕 然不同呢? 答:我在大學本科學了點中國歷史和中文,而且20年前也跟中國相關的事物有過某種接觸 。我曾經對中國有些先入為主的想法。這些想法對我在中國的經歷有影響,那就是我經常 要懷疑自己原來所相信的一些東西,甚至包括原來對中國社會、客氣和禮數等形成的看法 也不斷被現實打破。 我在中國製造業看到的一些事,一些人的惡劣行為,實在太令我震驚,這種衝擊的影響是 永久的。不過,這本書裏我至少也記述了美國採購商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裏去。跟我共事過 的一些美國進口商實在和跟我共事過的中國廠商一樣惡劣。 所以,這本書是我試圖描述目前一些產品的生產環境的現狀,這其中有貿易環境對生產環 境的影響,也有中國文化對生產環境的影響,這些都交織在一起。我的目的不是對這個環 境條分析縷,而是描述整個環境。 問:就好像描述一場遊戲的進行過程?包括遊戲參與者之間的動態關係? 答:對。在中國人際關係中的博弈很平常。我覺得許多消費者都沒有意識到這點,而這跟 我們腦子裏固有的觀念有關。我們去商店買東西,想當然地認為貨架上的商品幾乎都是在 實驗室那樣潔淨的環境中生產出來的。事實並非如此。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本書可以算作某人對某個行業了解太深而為之付出的代價。就像俗話 說的,看過香腸是怎麼做出來的,你就不想吃香腸了。其實有很多行業,如果你真正了解 內幕,會非常非常吃驚。我在中國的經歷和體驗大致如此,看到了美國人消費的中國進口 產品究竟是怎麼生產出來的,我感到震驚。 這本書裏有一處,我還提到第三方核查檢驗這種做法的失敗。在發生了多起產品招回事件 後,許多人轉向產品核查檢驗以求質量保障。我在書里根據親身經歷,試圖說明一點:第 三方產品核查檢驗幾乎保障不了什麼。 能夠保障質量的只有相關的兩方面,就是供應商和進口商。這兩個人理論上講應該是合作 關係,但我在書裏描述的情形之一是這兩群人經常有矛盾,他們往往不像一個團隊那樣共 同努力,保證產品的安全生產和運送。 問:你覺得是什麼在驅使他們這麼做?這場遊戲的實質是什麼? 答:這裏涉及到一個較深的概念。我覺得每個相關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貪婪,但還不光是 因為這個。我覺得他們不光是貪婪,還時刻指望利用別人的貪婪從中牟利。我在書裏幾次 描述的一個人,他知道自己的生意對手認為他在玩花招,但假裝什麼都沒有察覺,目的是 從中獲得最有利於自己的條件。 問:這種心理遊戲在你描述的故事來看似乎發展到了荒謬的程度。 答:從宏觀層面看,美國和中國之間就有這種情況。美國人到中國去做生意,覺得自己是 在佔便宜,佔了勞動力廉價和當地廠商爭取美國訂單的迫切心理。他們不知道的是,中國 廠商對自己所處的地位和戰略位置非常清楚。他們會採取吃小虧佔大便宜的策略。書裏提 到的客氣、謙恭和其他手段在當地很普遍。 那麼,問題是美國進口商表現是否很好呢?不見得。他們會把許諾作為誘餌,比如答應下 訂單,數量會很大,而實際上數量不大。這類指望對方的貪心達成交易的做法很普遍。 這裏倒是有一條教訓可以總結的。不管你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如果你指望通過對方因貪 心而犯錯來達成交易,但最後結局並不如你所願,那你可能就是自作自受。 問:說到貪婪,我想起金融危機。人們分析危機原因時經常提到這個詞。你覺得人性的貪 婪是否中國不良製造和金融危機兩者的共性之一呢? 答:是有許多人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說。我聽到有人這麼說,說中國人把劣質產品賣到我 們這兒來,我們則推出了很多不好的金融投資產品。可我認為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在知情的情況下把劣質產品賣給客戶的供應商跟自認為是盡責盡力的銀行員工有本質的區 別。 我認為美國這邊存在體系的問題,我們設立了一個最後無法操控的體系。我認識一些在銀 行工作的人,我不認為他們是故意去弄出劣質產品欺騙客戶。我覺得造成危機的是宏觀經 濟上的一些問題,而不是個人的道德問題。 問:那你認為更廣義地說,系統缺陷和不道義的個人行為是否難以避免? 答:這個問題得這麼看:像《中國的不良製造》這樣一本書到底講的是什麼?人們在看這 本書之前會以為這本書要說的是所有中國產品都是垃圾,從中國來的所有的東西都是不好 的。不對。我在書裏從來沒有說過不要買中國貨這樣的話。我從來沒有說過所有的中國產 品都不好。但這裏有一點需要說明,書的標題確實很醒目,但從另一種意義上講,中國的 不良製造更多是指一些壞的決策,而不是產品。我認為這本書裏寫的全是供應商和進口商 所作的壞的決定、壞的策略、壞的選擇,還有低劣的操守。 實際上我要說這本書是對過去15年的一個回顧。自從我們15年前決定向中國敞開貿易的大 門,結果怎麼樣? 我認為產品上的失敗是那個決定的一個方面,說明那個決定或許並不很 明智。很多問題逐漸都會暴露出來,但短期內顯現的就是跟貿易和產品質量相關的一些問 題。在還沒有考慮周全之前就把大門敞開,這不是個好決定。 我在書裏接近結尾的部分提出,在全球開放貿易領域很難往後退,不往前走更糟糕。既然 我們已經向前走了一步,那就很難回頭。但我要說的是15年前我們應該有更多的討論,更 多地討論這些產品是在什麼樣的環境裏製造出來的,而不是假設他們會做得跟我們一樣好 。 有人說,我們該給中國一些時間,該多點耐心,因為美國在19世紀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經 歷。15年前討論是否該向中國打開大門的時候,有一個統計說買中國貨美國平均每家每戶 一年可以少花300美元。聽上去很不錯,但那時沒有一個人出來說這是有代價的,每家每 年節省300美元的代價是產品安全和質量要退回到19 世紀的水平。 問:你的書裏描述了一個似乎是沒有規則的遊戲。你覺得在製造業有遊戲規則嗎? 答:不是沒有規則,而是沒有裁判。我在書裏提到過經商哲學。在中國人們常說安全第一 ,但我遇到過一個廠商開玩笑說,賺錢第一。這種哲學在中國很普及,自然影響到人們的 經商行為。 問:不過,賺錢,或者說追逐利潤,不正是市場經濟環境下商業活動的核心、底線嗎? 答:我想亞當斯密是假設如果有人製造了劣質產品,市場就會知道,然後拋棄那個供應商 。中國的問題是這裏的消費者無法知道他們用的產品是哪兒生產的。如果某個廠商偷奸耍 滑,消費者無從知曉。在美國,典型的情況是,如果來自中國的產品質量有問題,消費者 可以決定改用別的產品,但問題是沒有那麼多分銷渠道的選擇。用沃爾瑪這樣的大零售商 為例,如果沃爾瑪進了劣質貨,它可以更換這個產品的供應商,而通常是用一家中國工廠 替換另一家中國工廠,希望第二家廠商會好一點,但這是沒有保障的。其實它的選擇不多 。現在大部分的產品是中國製造的。 問: 那麼作為進口商和廠商之間的那個中介代理承擔什麼責任呢?如果說作為把關者之一 ,供銷過程中除了問題在第一線排險的人,在中國產品安全和質量低劣問題上也有責任, 你是否會同意? 答:代理和代理各色各樣,良莠不齊。如果一個質量檢查員恰好是為某家工廠工作的,或 者偏向這家出問題的工廠,那這個理論上應該站在中立地位解決問題的中間人可能就會為 廠商辯護。這麼說吧,中介、中間人、代理,不管叫他什麼,應該是個有道德操守的人, 因為他的工作中需要做很多事關道義的決定。 問:是不是對進口商來說也一樣?因為進口商可以看作是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中介代理。 答:完全正確。進口商確實是個中間人。他了解很多事,他需要去解決廠商出的問題,在 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能讓客戶知道出了問題。這是製造業的普遍現象,而消費者大 都不知道這個情況。進口商了解的內情比他們願意承認的要多得多。這是一個系統的問題 。進口商應該監督這個系統,但誰來監督進口商呢? 我們可以一整天光談消費者可以通過什麼方法改進這個系統,比如只買從其他國家進口的 產品,或者任何促使進口商到別的國家進貨。但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唯有廠商才能最有效 保證產品質量。 如果一家工廠生產了劣質產品,你的眼睛應該看著那加工廠,而不是盯著核查質量的人。 出了問題,美國人的反應是檢討系統,看看核查、保險環節是否有缺陷。實際上人們應該 去檢討問題的根源。應該提出的問題是:這劣質產品是哪裏生產的?它怎麼出來的?誰了 解內情?誰有責任和能力阻止這個問題發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153.207
文章代碼(AID): #1BE43wVy (NCTU_ME_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