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農園盃(二)

看板NCHU-AGR-VB作者 (金)時間14年前 (2010/02/06 11:58), 編輯推噓1(104)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彈簧 這次比賽真的很辛苦 兩邊跑 雖然你都說另外一邊很輕鬆 不過總是多了一個負擔 也許可以加強一下體力 攔網的部分同樣讓人放心 高度夠 敏捷也夠 比較令人擔心的部分是比較沒有時間去球場碰球 也許球感比較不容易掌握 造成在後排防守時一些判斷上的失誤 比賽的時候也辛苦你在大部份的時間都跟我一起在前後排搭配 默契上也還要再加強一些 才可以減少比賽中一些比較不應該發生的失誤 攻擊方面 在情緒穩定時也相當有威力 不管是打點或是重捶都可以適時得分 快攻部分則是需要跟阿諾再多多配合 如果有有效的快攻 整支球隊的攻勢會完全提升到不同的境界 阿諾 一起打球已經差不多五年半了 今年也終於如願以償的一起拿下第一個農園盃男排冠軍 算是兌現了你的諾言 也謝謝你一直以來忍受我一些苛刻的冷嘲熱諷 其實一直都覺得你在系隊的等級已經算是一名程度相當不錯的舉球員 至少在中興各個系隊裡 我會給你很高的評價 攔網方面 如何觀察對方舉球員的動作 來決定要攔中還是主攻 對台農的那球 算是大家都已經知道要把心力放在哪個球員身上 所以成功摳死 這也算是我們戰略成功 但如果今天搭配的是有威力的主攻 要如何有效的移動自己的身體、腳步 趕上對方的動作 這些都是需要再加強的 當然 一樣記得 在趕不上的狀況之下 注意攔網時的手部動作 同樣可以減低把球吞進來的機會 這樣後排的隊友也比較可以幫忙 防守方面 在處理第一球的部分還是要多思考一下 如果第一眼就瞄到對面的漏洞 那直接處理過去是沒問題的 但如果沒有明顯的洞可以吊 那建議把球留住 給隊友修正 給攻擊手處理 舉球方面 快攻的問題依然存在 這個沒有什麼捷徑 就是要多練 多跟隊友配合 才會舉出你們兩個都說好的球 在這次比賽中舉的球算是很不錯了 值得鼓勵 猴頭菇 在比賽前的寒訓、晚上的play也都說過 如何利用並掌握自己的優勢 是你目前應該要學習的 知道自己的發球有威力 那該如何提升其進場率 自己該多想想多練練 攻擊方面 自己想想當學長看到你一再把球扣在網子上 舉球員還會使用不太熟練的背舉 為的就是要把球送給副攻手攻擊嗎? 跳的夠高 就要把握優勢 如何多運用手腕 不是只有上去硬打 只能說要學的還有很多 自己應該要好好觀察平常play時的強者們 他們在副攻位的時候都在幹嘛 防守方面 積極的心態應該得到讚賞 但是經驗的不足常會導致你在場上看起來像無頭蒼蠅 亂跑亂飛 這樣除了可能無法顧好自己的防守範圍 也可能導致團隊防守大亂 同樣也應該要多多觀察play時一些厲害的球員 看看他們在各個位置的動作、站位 自己多思考一下 如果不懂就提出來大家討論 蔡信邦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猴頭菇的部分 因為那邊的建議很多也是寫給你看的 同樣身為副攻手的位置 要學習的部分還有很多很多 建議你一樣多多觀察強者的動作 心態如果不了解可以提出來討論 在練球的部分 我算是沒有資格去指責你 但是想想 我跟阿諾在大一大二甚至大三的階段 也是一樣照著隊長的指示練球 所以自己可以思考一下練球的態度 攻擊的部分 自由攻擊的時候 有沒有掌握住自己的球點 如果在練習的時候都無法有效的完成 那在場上的話只會更不確定 攻擊的腳步 跳的時機 以及如何避免觸網、越界等基本的動作 都是要好好練習的 舉球的話 如果有心要練 那就要好好的請教阿諾 不管是配球 或是防守、站位方面 舉球員應該算是最難養成的位置 所以自己要加油 修正的部分也是需要再加強 上手動作不是只有依靠手臂 下半身的力量才是關鍵 如果加強修正的穩定性 也是要好好學習的部分 這裡也是猴頭菇要好好加油的地方 請正視修正球的重要性 這篇的一些語氣上可能比較嚴厲一些 如果看的不太舒服 先說聲抱歉 但也都是我對各位的一些心得與想法 觀察大家的心態以及動作 甚至進步的程度 一直都是我自己覺得應該要做到的部分 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 還有下一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52.45 ※ 編輯: aweijin 來自: 114.36.52.45 (02/06 12:02)

02/06 12:16, , 1F
苛刻的冷嘲熱諷。。。(點頭) XD
02/06 12:16, 1F

02/06 12:16, , 2F
金威仲阿諾可以放心準備畢業啦!!恭喜哩!! :)
02/06 12:16, 2F

02/06 12:18, , 3F
歐!!因為彈簧比大一時較不常來球場,我以為他球技會退步
02/06 12:18, 3F

02/06 12:18, , 4F
但是最近看了之後,覺得彈簧打更好了!!(拍手)
02/06 12:18, 4F

02/06 20:39, , 5F
謝謝學長 Q囗Q
02/06 20:39, 5F
文章代碼(AID): #1BREa1lI (NCHU-AGR-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