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諾貝爾

看板NCHU-AE99作者 (喔)時間13年前 (2010/10/14 03:4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為北大經濟系教授 所以有些用字或文法可能會讓我們不太習慣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5904481.shtml 【經濟日報╱夏業良】 2010.10.12 04:04 am 2010年10月11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戴蒙德 、摩坦森和皮薩里德斯這三位美英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對與搜尋摩擦(search friction )相關的市場分析方面所做出的研究貢獻。 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的戴蒙德是跨代模型的創立者,1960年畢業於耶魯大學 ,獲數學學士學位;1963年,年僅23歲的戴蒙德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加 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開始其教學生涯。 摩坦森的研究領域集中在勞動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在摩擦性失業的搜尋與匹配理論方面 做出開創性的研究工作,並將此工作擴展到研究勞動力崗位轉換和重新配置、研究與開發 以及人際關係的研究方面。 皮薩里德斯的主要研究貢獻為失業中的微觀經濟搜尋與匹配理論、匹配功能與結構性增長 。現為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他最具影響力的論文《失業理論中工作的創造與毀滅》 (與摩坦森合作),1994年發表於《經濟研究評論》(RES),這篇論文是以兩位合作者自 己過去二十年中個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的。 他的著作《均衡失業理論》(已出第二版)是有關失業的微觀經濟學文獻中的一本標準參 考書。在他與摩坦森進行合作研究並產生對內生性工作崗位創造與毀滅的分析之後,對此 書進行了修訂。 古典的勞動力市場理論認為,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是在資訊完備而無摩擦的市場環境下運 行的。 然而,現實中的勞動力市場是資訊不完備並有摩擦的。勞動力市場的資訊不完備和 摩擦,是指勞動力供求雙方發生的資訊搜集成本以及由此引起的交易延遲或耽誤。 因此,在資訊不完備的、存在摩擦的市場環境下,勞動力市場理論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 尋找滿足勞動力供求雙方個體理性和利益相容的交易模式。自20世紀60和70年代發展起來 的搜尋理論,為加深對資訊不完備的、有摩擦的勞動力市場的認識和理解提供了理論和實 踐依據。 早期的勞動力搜尋理論主要研究在工作崗位供給分布已知的假定下,勞動力供給方---勞動 者對工作崗位的搜尋行為,如搜尋密度、在職搜尋等等,它忽視了勞動力需求方---企業的 雇傭行為對勞動者的工作崗位搜尋行為的影響。針對這一缺陷,均衡搜尋理論把作為勞動 力需求方的企業行為內生化,為分析企業行為對勞動者的工作崗位搜尋行為的影響,進而 為深入審視整個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現有的均衡搜尋理論文獻因其側重點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匹配方法」( matching approach),此類方法的目標是在一個理性的、面向未來考慮問題的個體的範式 中解釋勞動者流動(worker flows)、工作流動(job flows)和失業水平。 其基本意涵是,勞動力供求雙方在匹配過程中存在雙邊摩擦,雙方為克服市場摩擦而進行 投資。因此工作創造流取決於失業勞動者和可獲得的缺額,以及勞動者搜尋密度和企業雇 傭密度,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關係可以用匹配函數表達。此類方法的主要側重點是研究決 定均衡失業水平的各種效應,該效應是由市場摩擦促使勞動力供求雙方為完成匹配而付出 搜尋、雇傭、培訓和其他與匹配相關成本的投資而產生的。 第二類是「工資公告方法」(wage posting approach),此類方法主要論證的是在存在摩 擦的市場環境中,工資公告方法可以實現社會最優的匹配,也會在勞動力市場均衡時產生 工資分散(wage dispersion)的現象。 此類方法假定工資水平是在一個非合作博弈的環境下由企業設定的,勞動者直接搜尋特定 工資水平的企業。在此,市場摩擦是指勞動者為了搜集關於工資出價的資訊而花費的時間 。此類方法為解釋與勞動者可觀測的技能水平無關的工資差別現象提供了依據。 (作者是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 從別個版拿過來的 下午睡太多 現在睡不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10.10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66.96

10/14 20:23, , 1F
萬老師:呂同學週一來找我,我來好好"調教"你~~嘿嘿XDXD
10/14 20:23, 1F
文章代碼(AID): #1CjWmcVV (NCHU-A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