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官版GDP 台灣人民快樂不起來 三角貿易該怎麼算?

看板NCHU-AE98作者 (Wei)時間13年前 (2010/08/24 23:0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于國欽】 2007/12/09 工商時報/經濟教室/A7版 近日為了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直逼七%,行政院主計處前後任第三局局長大打筆戰,二十年 前職掌三局長達七年的韋端質疑這是個選舉數字,並譏諷官方的數字已把台灣打造成人間 最美麗的淨土;現任三局局長蔡鴻坤則直言老長官犯了邏輯上的錯誤。可惜的是,雙方論 戰毫無交集,對於何以官方數字與民間感受差距如此之大,也未能提出完整的說明。 與社會大眾感覺 漸行漸遠 歷來主計處第三局所編算的國民所得統計具有權威,鮮有外人質疑,但是近年來由於所編 算出來的數字與社會大眾的感覺漸行漸遠,因此疑問漸起,直到本次第三季初步統計資料 一發布,跌破所有專家眼鏡,批評聲浪四起,這其實已不只是前主計長韋端一人的疑問, 而是許多民眾、許多專家、許多學者、甚至許多財金部會資深官員的共同疑惑。 GDP在第三季的實質成長率直逼七%,依主計處的解釋是出口大幅成長所致,當我們觀 察出口會發現第三季海關出口成長不過九.七%,比南韓的一一%為低,但加上服務貿易 後台灣的出口成長率升至一一.一%,反而領先南韓的九.二%,依世貿組織公布的資料 ,台灣的服務輸出近七年來在全球排名由第十八名降至第廿六名,遠遠落後南韓有十名之 遙,何以加了服務貿易後,台灣反而後來居上? 眾所週知,GDP是由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及貿易收支淨額所組成,顯然本次的問題不 在消費、投資及政府支出,而在貿易這項統計,那麼何以台灣的服務輸出突然變得這麼強 ?依主計處的解釋是三角貿易淨匯入大幅增加所致,這裡必須解釋一下,所謂三角貿易是 指「海外生產、台灣押匯」,隨著近年台商把生產線移至海外,三角貿易逐年激增,這些 廠商在台灣的總部僱用不過百人,海外卻有逾萬員工,在財報上認列的海外收入(三角貿 易)比重日高,這些經認列的海外收入最後該怎麼計入GDP?便是問題所在。 三角貿易淨匯入計入GDP迨無疑議,但是這筆統計該怎麼計算才適當?迄今中央銀行與 主計處有不同的觀點,央行一向是以「匯款統計」做為國際收支帳的編算基礎,過去主計 處也是以此為基礎直接轉為國民所得統計,但自二○○五年起,主計處開始透過對上市公 司的調查,改依會計上「權責制」的定義來推估這筆三角貿易,換言之,不論這筆收入是 否已匯入國內,只要已被國內企業認列的海外收入,皆計入GDP,如此一來,自然使得 主計處所估得的三角貿易大大超越央行的匯入統計。 央行統計與主計處估計 差多 央行統計與主計處估計之間的差異,顯示有許多國內大公司獲取了龐大的三角貿易收入, 卻沒有匯回台灣。這筆因運籌生產所賺取的收入,僅是帳面入帳,卻沒有實際匯回台灣, 如此而將帳面三角貿易全數計入GDP合理嗎? 我們可以看看各國是如何認列這個灰色的三角貿易?據了解香港、新加坡是採調查方法推 估,日、韓、美等國就是採取匯款統計,惟無論如何,這些國家總是讓央行的國際收支帳 與國民所得統計帳趨於一致,決不會像台灣出現兩本帳。更重要的是,台灣由於有兩岸的 因素,三角貿易正快速擴大,央行與主計處若不在這項統計基礎上取得共識,這對國民所 得統計公信力,也將造成衝擊,如此所編算的GDP而遭外界質疑,夫復何言? 今天台灣隨生產線移至海外的速度日快,國內就業機會日少,受雇員工報酬日減,由於主 計處依會計上「權責制」認列這筆龐大的三角貿易收入,只要總部在台灣,GDP非但不 會因生產線外移而降低,反而會繼續擴大,這在現行國民所得統計法理上雖站得住腳,但 與經濟實況、民眾感受的落差會一年比一年更大,未來幾年,這一落差勢將會再引起各方 質疑,主計處不可不加以正視。 三角貿易對民生經濟貢獻 甚少 事實上,依經濟部長期的調查早已發現,如今海外營收大於國內營收的企業比例已達三三 %,平均每家公司海內外僱用人數為二千七百人,海外僱用已升至六七%;至於企業海外 獲利僅一八%分配給國內股東,這顯示三角貿易雖足以擴大GDP,但對民生經濟的貢獻 是微乎其微。   想想,那些滯留在海外逾千億元的三角貿易,既沒有匯回台灣、國人感受不到成長的 快樂,理所當然,豈有意外可言。若經濟成長依舊建立在這一權責制的三角貿易基礎上, 當有一天這些公司將營運總部自台灣撤離,帳面風光星夜幻滅,屆時GDP才示警,恐怕 為時已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0.95.210

08/25 09:34, , 1F
林百里表示:台灣要逼我們走的 (話說林先生是馬來西亞人?)
08/25 09:34, 1F
文章代碼(AID): #1CS-2GPT (NCHU-AE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