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與嘗試 座談

看板NCCU_SEED作者時間13年前 (2010/12/16 11:5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NCCU 看板 #1D2OrWqC ] 作者: pzs () 看板: NCCU 標題: [情報] 12/17 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與嘗試 座談 時間: Thu Dec 16 11:54:05 2010 http://blog.roodo.com/333post/archives/14708387.html 在經濟發展掛帥、政治參與仍遭限制的現況下。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自主公民的崛起, 牽動著中國的社會與政治的未來。 為促進兩岸民間交流,增進對中國公民社會現況理解,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特別邀請 中國異議媒體工作者翟明磊,以及知名社會企業「多背一公斤」創辦人余志海,分享其公 共參與歷程和觀察。 主題: 從《南方週末》、《民間》到《壹報》的媒體突圍 /翟明磊 談談「多背一公斤」 /余志海 時間:12/17(五)晚間18:30 ~ 21:00 地點:政大綜合院館270103教室 主辦單位: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翟明磊 介紹 1994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新聞系,曾在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擔任政研室研究員。現為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新聞系客座講師。 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在《南方週末》發表文章, 後任《南方週末》上海站記者。因為南方 集團下的《南方周末》主編易手,使一向以大膽直言的《南方周末》風格改變,許多記者 所寫的優秀稿件被封殺,如翟明磊的《明孝陵保衛戰》之稿件被總編以涉及批評南京政府 為由撤下,致使《南方週末》十名左右資深記者失望而向報社遞交辭職報告。其中包括陳 菊紅、方三文、曹西洪、李玉宵、楊海鵬、翟明磊、賈明,朱強、杜衛東、甄茜、江華、 賈明、周浩已經明確離職意向。其中翟明磊辭職信的全文在網上廣為流傳,信中寫到「這 種行為充份顯示管理層的怯弱與虛偽。我認為週末保護記者,勇於激濁揚清的生態已發生 變化」,認為自己「為新聞而來,為新聞而走」,表明辭意。 2004年任民間組織綠根力量執行理事、香港大學訪問學者、上海大學特約研究員、熱愛家 園青年茶會策劃人、《公民講座》主編。 2005年創刊《民間》雜誌,並任《民間》創辦人、主編,講述中國民間互相援助的公益故 事。《民間》致力於推廣公益行動的公益資料,2007年《民間》雜誌被廣州市新聞出版局 列為非法出版物,被強行關閉,更被上海文化市場執法大隊,以涉嫌非法出版物相關工作 之理由,對翟明磊住所進行搜索,搜走了留底的四十一本《民間》,同時對翟明磊的電腦 中的檔進行檢查,並卸下硬碟帶走。 著名北京維權人士胡佳認為,《民間》清新平和,不涉及尖銳的社會矛盾,如今遭當局壓 制,根源在於中共專制體制對公民社會深入骨髓的恐懼和敵視。 翟明磊現為自由撰稿人,創辦一個人的報紙,個人博客——壹報。雖然長期遭政府部門干 擾網站運作,但仍以公民記者的態度,對揭示真相展現不休不止的勇氣、努力、韌勁。 余志海——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 http://1KG.org 余志海個人博客 http://anzhu.net 中國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一直處於落後的境地,學校教學設施陳陋、學生活動空間狹窄、 教師資源匱乏。當前農村中小學生約有6600萬,約有超過40萬 所中小學校,教育環境、 教育品質參差不齊,在交通不發達,相對閉塞的地區,因缺乏學校和師資,農村兒童失學 、輟學的情況時有發生。雖然政府為農村教育出臺 了各項政策,如減免學費、建造希望 小學、志願者支教等,然而在這些行為中體現的更多的是責任、同情,缺乏可持續性,此 時一個熱衷於旅遊的年輕人想改變這種 境況,他將公益與旅遊結合了在一起。 余志海,也許大家對他在網路上的昵稱更熟悉——安豬。自2000年起,安豬成為一名“背 包客”(背包客即背著背包做長途自助旅行的旅行者),在遊 曆全國各地的美景時,也 接觸了許多農村學校,瞭解到落後的農村教育情況。有一天,與一位同為背包客的友人聊 天時,友人談起他在雲南旅行時遇到的一名來自上 海在雲南支教了近一年的女教師,當 時那名女教師讓友人在旅行中順路捎兩句話給另外一個村子裏的支教老師,告訴她:你並 不孤獨,堅持就是勝利。這兩位在艱苦 環境中“孤軍奮戰”的支教老師只能依靠相互的 鼓舞才能繼續監守在各自的崗位上,這一點觸動了對支教工作的艱辛有所瞭解的安豬,志 願活動是否只能如此艱辛, 是否可以轉變為一種快樂的經歷?他產生了一種想為她們做 些什麼的想法。 但是當時城市對農村學校的支援方式十分傳統,聯繫學校,隨後捐款捐物或是支教,完全 是基於一種“同情、可憐、給予、救助”傳統的慈善觀念。據統 計,中國目前僅有約5% 的農村學校得到過各類公益組織的有限服務。曾在義工機構做過一段管理工作的安豬瞭解 這種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它缺乏可持續性,這些 援助的行為多為一腔熱情、一種責任 在支撐著,給志願者帶來的是壓力和疲勞。他想要改變這種模式!尋找一個快樂公益的模 式,將單純的做好事轉變為有效率和效 果的快樂的事情,保持志願者參與公益活動的熱 情。 因為志願者參加志願活動具有不穩定性,一些公益專案志願者流失率高,安豬想到將公益 活動化整為零,原本由少數志願者花費巨大精力承擔的公益專案由 許多志願者共同參與 ,個體承擔的責任和壓力、花費的精力由於參與的人數多相對就會減輕,有利於保持志願 者的熱情,即便有人中途退出,也不會影響項目的可持 續發展。到哪里去找人數眾多的 群體來支撐這樣一個可持續的志願模式呢? 安豬想到了他一直喜愛的旅遊,旅遊愛好者就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據統計,2007年國內旅 遊人數達16.1億人次,如每年前往雲南麗江旅遊的人有 500萬之多。在年輕人中,自己安 排衣食住行自助游的驢友、背包客也成為一種風尚,川西、雲南、西藏一帶成為了他們常 去的旅行目的地。而在這些風光旖旎的 原生態鄉村景色中,有許許多多條件落後的鄉村 學校,生態旅遊與鄉村教育,旅遊與公益,歡樂與責任就在安豬的思索中合在了一起,他 提出了公益旅遊的創新想法。 安豬的公益旅遊是一種旅遊為主、公益為輔,旅行者即志願者的新型旅行方式。這種方式 號召旅行者在自己的行李包中多背至少一公斤的物資,如書籍文具等,在旅行的途中順道 帶給旅途中的鄉村學校。這也是“多背一公斤”的由來。 熟悉旅遊業的安豬想到了旅遊愛好者所熟悉的攜程旅行網,攜程網是一個匹配旅行者與賓 館、機票等旅行服務供應商的資訊仲介平臺,旅行者可以在這一平臺 上選擇自己所需的 服務。安豬模仿這種商業平臺模式打造一個公益仲介平臺,在平臺上發佈各個鄉村學校的 資訊,如學校概況、地址路線、所需的物資等,讓志願者自由選擇參與。 最初的公益旅遊以傳遞物資為主,但安豬於2004年8月前往貴州、廣西兩地旅行時,發現 沿途的學校相比物資資源更缺乏與外界的交流溝通。當地的老師也表示,物資的確是需要 的,但更需要外界的資訊交流,缺乏資訊交流使孩子們的成長缺乏想像力。 安豬開始重新思考公益旅行模式,在送去物資的時候,志願者可以與當地學生做交流,如 一起玩破冰遊戲,教孩子們攝影,分享沿途所拍攝的照片,或是給 孩子們上一堂課,用 攜帶的筆記本電腦為孩子們展示城市風貌等。同時志願者在旅行的沿途收集新的學校資訊 ,擴大多背一公斤的服務範圍,旅行歸來後在網站平臺 上與更多的志願者分享資訊,發 動更多人參與。如此,多背一公斤從一個單一的志願者與學校配對的平臺發展為一個傳遞 ——交流——分享的迴圈式平臺: ‧ 傳遞 - 出行時多背一公斤,為貧困落後地區的孩子背去一份小禮物。 ‧ 交流 - 旅途中與孩子們面對面交流,開闊彼此視野,激發信心和想像力。 ‧ 分享 - 歸來後通過多背一公斤網站分享資訊和經驗,發動更多朋友參與。 2007年度多背一公斤進行了超過130次公益旅行,並發掘了98所新的服務學校,自2004年 發起至今,已有超過千人參與了多背一公斤的活動,影 響人群超過百萬。目前,多背一 公斤活動學校超過400所,覆蓋的著名風景旅遊點包括湖南鳳凰、廣西龍勝、貴州黔東南 、中洞、雲南元陽、麗江、德欽、四川滬 沽湖、丹巴、甘肅郎木寺、甘南、西藏拉薩等 地。 在旅行途中,多背一公斤的志願者發現,鄉村兒童十分缺乏圖書。根據多背一公斤對所服 務的雲南、四川、廣西、貴 州共20所農村中小學進行的抽樣調查,農村學生人均課外圖 書僅為3本,遠遠不能滿足鄉村兒童的課外閱讀需求。而公益機構傳統的做法是:組織募 集舊書再運往 各地學校。這一做法的弊端,一是運費高,籌措這部分資金難,二是大量 的圖書分揀、編目、郵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此外也難以保證書籍到達當地學校後獲得 有 效的管理和使用。而另一方面,城市中的學生從小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很容易 獲得各種知識和學習各種技能,卻缺乏良好的情感教育。我國兒童心理衛生問題 的發生 率約15%,有4000萬兒童患有各類心理問題,且近年來發病率還在快速上升。 於是,2007年8月,多背一公斤推出了雙子書專案,旨在以圖書為媒介,加強城鄉兒童的 聯繫與溝通,增加瞭解,以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雙子書選擇適合兒童閱讀的圖書出版,為一套兩本,每在城市售出一本,雙子書專案即同 時向貧困地區某一鄉村學校的學生贈送一本相同的圖書,這兩本圖書 對應的主人即為一 對“雙子”。通過書中的雙子號碼,城市兒童可以在雙子書的網站上找到接受贈書的農村 學生的聯繫方式,並和他們進行長久的通信交流。 2007年,雙子書專案出售的是一套童 話,現已售出2000多套,為超過1千名農村學生贈送了全新的書籍。 在運作上,“多背一公斤”建立了全職工作團隊,現有5名全職員工及一支穩定的志願者 團隊,2008年4月,多背一公斤註冊為企業,以社會企業的形 式進行運作,用低成本實現 公益活動的良性迴圈。現在多背一公斤的主要收益來自於企業的公益諮詢以及自有公益產 品的開發,如與觸動傳媒合作公益活動及公益宣 傳,在上海大眾、錦江計程車的車載螢 幕上市民可以看到多背一公斤的公益廣告。2006年上航假期成為多背一公斤的特約合作夥 伴,在其遊客和會員群體中廣泛 推廣”多背一公斤”理念,並定期提供免費機票鼓勵遊 客深入貧困地區獻愛心,使得更多以往”有心無力”的好心人加入到公益旅遊的隊伍中來 。多背一公斤也為百 度、舒膚佳、格力、KEEN等企業設計公益旅行項目,使企業員工在 領略中國西部美麗風光的同時探訪雲南、貴州等貧困地區的學校。 從志願組織到NGO再到社會企業,這些年來多背一公斤一直在演化,平臺建立時是由多背 一公斤發佈公益旅遊資訊,組織活動,而現在,安豬提出了一種 新的思路:讓大眾直接 參與到公益活動的全程運作中,通過大眾的力量為鄉村教育帶來改善。今後,安豬希望通 過這種大眾協作的公益參與方式,在今後的一年中發 展學校服務小組模式,鼓勵3-5名志 願者自發組成小組,認領學校,由多背一公斤提供管理平臺讓志願者可以管理和更新學校 資訊、組織活動、為學校募集更多資 源。這種小組管理模式使零散的服務轉變為更具持 續性的志願服務。他計畫在2012年底前為中國5000所以上的鄉村學校提供圖書、電腦、互 聯網、教育及師 資等方面的系統服務。因為他感到鄉村學校需要的不僅僅是少量的物品 和短期的交流,他們目前在圖書、電腦/互聯網、音體美教育、師資等等方面的需求也期 望得 到系統的滿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53.20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53.203
文章代碼(AID): #1D2Os3R7 (NCCU_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