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唐與荒謬的狹縫間

看板NCCU_SEED作者 (194)時間19年前 (2004/11/14 02: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今天指11.03 今天在傳院劇場,由政大國際事務學院以及TVBS所舉辦的「關心國 際脈動,掌握台海未來」的談論?討論?脫口秀?實在是一個不知如 何予以命名的活動。 看到宣傳單上寫著許多學者共聚一堂,一起討論美國選舉對於台灣 、對於世界的看法。所以我帶著學習的心態前往,希望能拓展自己的 國際視野。不料卻是承興而來卻是敗興而歸,所以把就把本來是作記 錄的時間,改成分析這場無以名之的表演,也順便讓大家知道我敗興 而歸的原因。 首先是強烈的聚光燈,在小小的傳院劇場擺了八座強力聚光燈,造 成現場熱度異常燥熱,如果這是為了播報需要也就算了,但事實上並 非如此。有一大部分的燈光著重於身為觀眾的政大學生群,而非身為 主角的與談學者們,這樣做的用意,只是為了方便電視台營造「舉辦 活動成功」的假象。而舉辦活動成功與否,這個標準如何衡量呢?當 然不脫媒體一貫的收視率邏輯,以及造勢文化的思維,認為人多等於 成功。而且,人多,鏡頭才可以逐一掃射「認真參與」的學生群。站 在媒體老大的立場來看人多=勢眾=影響力大=成功,所以需要以攝 影機掃射人群,所以才需要強烈的聚光燈照亮學生。但是以學生的立 場來看,只覺荒謬無匹。 提到人多,就順勢從這個角度去看,人為什麼多?我記得之前和光 楠說過不用緊張,這種場合不會爆滿的,除非--,除非動員點名。 結果,真的動員點名了。有學生在貓空宿舍版詢問傳院劇場在哪?原 因是因為老師要求去,否則……。而我就看到點名紙條在我面前來回 傳遞。而現場一位歷史系的同學也向我證實了某老師強迫點名參加的 事實。提到動員,不禁令人想到選舉的拼場文化。但是,這裡可是政 大傳院的劇場,是學術的殿堂,而非路邊野台搭起的競選棚子。這兩 者看似毫不相關的場所,竟然因為「動員」而有了特異的相似點,值 得深深玩味。再者,被動員而來的學生,大多沒有興趣,只是為了充 作布景而存在,當然地壓縮了因為求知而來的同學的空間。而沒有興 趣,同學又全班到齊,接下來的事,就是聊天了。於是,對於想在這 場「研討會」中獲得些「什麼」的同學們,就在吵雜、燥熱,以及不 時傳出的背景氣球爆破聲中,度過了其後的兩個小時。 而之前常聽各系老師抱怨大學生沒有獨立研究的精神,或說自主性 無法建立的問題,但是,這種老師因為自己要上電視就把學生帶來捧 場,或是以點名作要脅強迫出席,真的有辦法建立大學生的主體性嗎 ?縱然批評的教授和帶隊的教授不是同一批人,但在這種環境下成長 的學生,要建立起主體性可謂難上加難。 談完現場的「人」之後,我想面對的是主持形式的問題,在我的印 象中,李四端相較於張雅琴、林青蓉等人,是較為「健康」的主播。 但今天一場下來,才知道那也只是相較於張雅琴、林青蓉等人。 何以見得?整場下來李四端不時打斷與談學者的發言,甚至對著所 有與會學者中,唯一的俄羅斯研究專家,政大俄羅斯研究所所長王定 士表明:「老師,你只有30秒的時間。」對於身為「觀眾」的學生, 李四端都不敢如此放肆。(試想著李四端對著某名學生說:「同學, 你只有30秒的時間。」是不是難以想像?)但是,他卻如此對著他們 公司所邀請的「專家學者」這樣說。我們知道,通常要提問時,會先 對受問者的陳述作些回應,加上表明自己的意見,再來才是提問。所 以提問超過30秒的同學所在多有。那麼,眾多問題請一名專家,不, 不是「請」,是以「老師,你只有30秒的時間。」這種口氣讓一名專 家回應、發言。那麼,這群專家,或說,「至少」是研究俄羅斯的專 家不被重視是可想而知的。為何特別強調「至少」呢?因為王教授在 準備發言時,數次被李四端明顯地忽略,但在其他教授欲發言時,這 卻是未曾見到之事。 說到這裡,也要提到的便是回答的形式。以一個觀眾的角色,可以 很清楚地看到,電視台安排專家回答提問時,是採「搶答」形式。怎 麼,當台上這些不是院長就是所長、系主任的教授們是參加綜藝節目 的來賓還是跳樑小醜嗎?回答關於美中台形勢,美國民主等如此重大 的議題,應該是以各領域學者的專業去共同剖析、對話,而不是像小 學生搶答老師問題一樣,先講先贏。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回應我前面所說的,本是看到難得許多專家 學者齊聚一堂談論美國選舉,這個不僅攸關美國,也和世界動態息息 相關的選舉,我當然抱著著學習的心態,希望能增長見聞。但是這次 的形式卻大出我的意料之外。(或許,當我看到電視台涉足其中時, 我就應該警醒了?媒體取得強大、優勢的主導地位而非謙卑地聆聽專 家學者的意見,這種例子所在多有、屢見不鮮。)而這種形式的「表 演秀」,我也不知道該稱之為什麼,這也是文初所言無法替之命名的 原因。在兩個小時裡,六位學者的總發言時間其實不多,更別提個人 的發言時數了。(時間是怎麼被用掉的?李四端哈拉、進廣告、現場 提問、炒氣氛……等等。) 另外,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主持人提問的方式上,我們也可以發現 一些有趣的現象。打斷老師談話我們就不再贅述。主持人提問充滿了 諸如「有沒有影響」、「會不會改變」、「是不是這樣」這類封閉性 的問題。彷彿影響重大的議題,可以用小學生寫是非題般的「○」或 「╳」來簡單回答。當然,政大的老師們並沒有落入這種荒謬提問的 陷阱,回答時多以「這很難講」、「還不一定」等不確定詞開頭。不 過這時李四端卻不時傳來「嘿」、「哼」等冷笑聲,雖然聲音很小, 但是透過他手中的麥克風,卻是清晰可聞。這種不尊重的行為,讓我 相當的反感。 在結束之前,有名外交系的學生講了類似收穫良多的一番美言,但 對於我而言,唯一的收穫,就是王定士教授所言的,台灣在和美國拉 攏關係之時,可以藉由美國來切入中東、東亞甚至俄羅斯。這個論點 對我而言,是相當新穎的想像。其他論點老實說是了無新意,但這不 表示我對這些議題有像教授們一樣深入的瞭解,而是限於「表演時間 」過短,只能很基礎地談論這些事務,但這些事務,對於本次選舉有 粗淺認識者,是不會覺得有重大收穫的,這點,也是本次提筆為文的 主因:不但是入寶山而空手歸,更有受騙上當之感。 最後我要提的是,如此重要的議題,如此少的討論時間;如此的不 尊重學者、如此的不成比例。很顯然地,電視台邀請這些學者以及現 場的學生,都只是為求收視率下的景觀、媒體地景。更明白一點說, 教授是拿來背書的;學生是拿來充場面的。讓商業媒體合理地談論公 共事務,這條路,還太遙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99.237
文章代碼(AID): #11bb9M1R (NCCU_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