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轉文]明朝那些事儿 (1-10)

看板NCCU98_FM作者 (Market Wizard)時間16年前 (2007/10/13 11:3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作者: rsp (請客吃飯) 看板: historia 標題: [轉文] 明朝那些事儿 時間: Mon May 21 22:31:54 2007 1-10 ---------------------- 明朝的那些事──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很好看 來源:http://blog.sina.com.cn/u/1233526741 作者簡介   當年明月簡介   姓名:石悅   年齡:26歲   專業:法律   學歷:本科   職業:公務員   現居住地:廣州   著作:《明朝那些事儿》(部分已出版) 誰能PK易中天,惟有《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最初是作者當年明月在天涯煮酒論史論壇連載的,但由于點擊量過高 ,競引發了包括几位版主在內的很多所謂“煮酒老人”的嫉恨,從此當年明月的粉絲“ 明礬”与煮酒論史的几位版主之間產生了長達几個月的爭斗,并引發了大規模的明礬倒 版運動,最后導致該版三位版主被集体罷免。當年明月也從天涯轉戰新浪,并迅速創下 100万的流量。 《明朝的那些事儿》几乎是一個流行文化研究的經典案例。他几乎具備了流行文學傳播 的一切因素。只是我沒有想到一部具備了這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歷史作品,而且是 正史,完全不是戲說,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稱為小說,因為它几乎是完全忠實于《 明史》的。一部純“正史”卻寫得如此好看,如此具備流行性,這樣的反差令我入迷。 ------------------------------------------ 我們從一份檔案開始   姓名:朱元璋 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   性別:男   民族:漢   血型:?   學歷: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的不是,后曾自學過。   職業: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貧農   生卒:1328-1398   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   社會關系:父親:朱五四 農民    母親:陳氏 農民(不好意思,史書中好像沒有她的名字。)   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主要經歷:    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這個。。。)    1347 年--1352年 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撞鐘    1352年--1368年 造反(這個猛)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都從1328年的那個夜晚開始,農民朱五四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嬰,大家都 知道了,這個男嬰就是后來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來的史書上都會有一些類似的 怪象記載。   比如刮風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閃啊,到處放紅光啊,反正就是要告 訴你,這個人和別人出生不一樣。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時,紅光滿地,夜間房 屋中出現异光,以致于鄰居以為失火了,跑來相救(明實錄)。   然而當時農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們在醫院產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帶著喜 悅的父親們,作為已經有了三個儿子,兩個女儿的父親而言,首先要考慮的是吃飯問題 。   農民朱五四的工作由兩部分构成,他有一個豆腐店,但主要還是要靠种地主家的土 地討生活,這就決定了作為這個勞動家庭的一員,要活下去只能不停的干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個月后,父母為他取了一個名字(元時慣例):朱重八,這個名 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們這里再介紹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點。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親我們介紹過了,叫朱五四。   取這樣的名字不是因為朱家是搞數學的,而是因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學和 當官就沒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記戶口的人一定會眼 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間冬涼夏暖、四面通風、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過,他的主要 工作是為地主劉德家放牛。他曾經很想讀書,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學費的,他沒有李密 牛角挂書那樣的情操,自然也沒有楊素那樣的大官來賞識他,于是,他很老實的幫劉德 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為,他要吃飯。   在此時,朱重八的夢想是好好的活下去,到十六歲的時候,托村口的吳老太作媒, 找一個手腳勤快、能干活的姑娘當媳婦,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 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讓他們去地主劉小德家放牛。   這就是十六歲時朱重八對未來生活的幸福向往。   此時的中國,正在极其腐敗的元王朝的統治下,那些來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認為 在自己統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們甚至經常考慮把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殺掉,然后把土 地用來放牧(元史),從賦稅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來的科目,都能用來收錢,過節 要收"過節錢"、干活有"常例錢"、打官司有"公事錢",怕了吧,那我不出去還不行嗎, 不干事還不行嗎,那也不行,平白無故也要錢,要收"撒花錢"。服了吧!   于是,在這個馬上民族統治中國六十余年后,他們的國家机器已經到了無法承擔的 地步,此時的元帝國就好像是一匹不堪重負的駱駝,只等那最后一根稻草。   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1344年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在這一年,上天終于准備拋棄元了,他給中國帶 來了兩個災難,但同時也給元挖了一個墓坑,并寫好了墓志銘: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 天下反   他想的很周到,還為元准備了一個填土的人:朱重八。    當然朱重八不會想到上天會交給他這樣一個重要的任務。   這一年,他十七歲。   很快一場災難就要降臨到他的身上,但同時,一個偉大的事業也在等待著他,只有 像傳說中的鳳凰一樣,歷經苦難,投入火中,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浴火重生,成為光芒 万丈的神鳥。   朱重八,來吧,命運之神正在等待著你! [3]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到來了,這一年剛開始,元帝國的頭頭腦腦們就收到了 兩個消息,首先是黃河泛濫了,沿岸山東河南几十万人淪為難民。即使不把老百姓當人 ,但還要防著他們造反,所以修黃河河堤成為了必須要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的政府中,竟然出現了兩种不同的意見,一种認為一定要 修,另一种認為不能修。在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黃河泛濫居然不去修 ,難道要任黃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個也不 例外。   客觀的講,在這樣一件事上,就維護元朝的統治而言,主要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 對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奧妙何處?要到七年后才會見分曉。   极力主張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脫脫,他可以說是元朝的最后一個名臣,實行了很 多的改革政策,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沒有想到的 是,他的极力主張,已經給元朝埋下了一個大大的炸藥包,拉好了引線,只等著那微弱 的火光。   另一個是淮河沿岸遭遇嚴重瘟疫和旱災,對于元政府來說,這個比較簡單一點,反 正餓死病死了就沒麻煩了,當然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皇帝(元順帝)要下詔賑災,中 書省的高級官員們要聯系糧食和銀兩,當然了自己趁机拿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賑災物 品撥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單位),地方長官們再留下點,之后是州、縣。一層一層下 來,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殼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級官員們上書向皇帝表示感謝,照例也 要說些感謝天恩的話,并把歷史上的堯舜禹湯与皇上比較一下,皇帝看到了報告,深感 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自己的心中給自己記上一筆。   皆大歡喜,皆大歡喜,大家都很滿意。   但老百姓是不滿意的,很多人都不滿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滿意的人中的一個。   災難到來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初九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長子餓死 、二十二日,母親餓死。   如果說這是日記的話,那應該是世界上最悲慘的日記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過分,他只是想要一個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給辛勞一生, 從沒欺負過別人,老實巴交的父母一個安詳的晚年,起碼有口飯吃。   他的家雖然不大,但家庭成員關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雖然貧窮,但每天下地干 活回來仍然會帶給重八惊喜,有時是一個小巧的竹蜻蜓,有時是地主家不吃的豬頭肉, 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現在什么都沒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經出嫁,三哥去了倒插門。除了朱重八的二哥,這個家庭已經沒有 了其他成員。   十七歲的朱重八,眼睜睜的看著他的親人一個一個死去,而他卻無能為力。人世間 最大的痛哭莫過于此!   他唯一的宣泄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還要面對一個重要的問題,要埋葬他的 父母,可是沒有棺材、沒有壽衣、沒有墳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劉德,求劉德看在父親給 他當了一輩子佃戶的分上,找個地方埋了他爹。   劉德干淨利落的拒絕了他,原因簡單,你父母死了,關我何事,給我干活,我也給 過他飯吃。   朱重八沒有辦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蓋著親人的尸体,然后拿門板抬著到處走 ,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雖大,到處都是土地,卻沒有一塊是屬于 他們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們确實可怜,終于給了他們一塊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覓父 母無有,志落魄而泱佯",這是后來能吃飽飯的朱元璋的情感回憶。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輩子,卻死后連入土為安都做不到。 地主從來不种地,卻衣食無憂。為什么?可他此時也無法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他也要吃 飯,他要生存。   在絕望時候,朱重八不止一次的祈求上天,從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來佛祖, 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只是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飯吃。   結果讓他失望,于是他那幼小的心靈開始變得冰冷,他知道沒有人能救他,除了他 自己   复仇的火焰開始在他心底燃燒,   如此的痛苦,使他從脆弱到堅強,   為了有飯吃,他決定去當和尚。 [4]   和尚的生涯   朱重八選擇的地方是附近的皇覺寺,在寺里,他從事著類似長工的工作,他突然發 現那些和尚除了沒有頭發,對待他的態度比劉德好不了多少,這些和尚自己有田地,還 能結婚(元代),如果錢多還可以去開當鋪。   但他們也需要人給他們打雜,在那里的和尚不念經,不拜佛,甚至連佛祖金身也不 擦,這些活自然而然的由剛進廟的新人朱重八來完成。   朱重八一直忍耐著,然而除了要做這些粗活外,他還要兼任清洁工,倉庫保管員, 添油工(長明燈)。即使這樣,他還是經常挨罵,在那些和尚喝酒吃肉的時候,他還要 擦洗香客踩踏的地板,每一個孤獨的夜晚,他只能獨坐在柴房中,看著窗外的天空,思 念著只与自己相處了十余年的父母。   他已經很知足了,他能吃飽飯,這就夠了,不是嗎?   然而命運似乎要鍛煉他的意志,在他入寺僅五十余天,由于飢荒過于嚴重,所有的 和尚都要出去化緣,所謂化緣就是討飯,我們熟悉的唐僧同志每次的口頭禪就是:悟空 ,你去化些齋來。用俗話來說就是,悟空,你去討點飯來。我曾經考察過化緣這個問題 ,發現朱重八同志連化緣也被人欺負。由于和尚多,往往對化緣地有界定,哪些地方富 點,就指派領導的親戚去,那些地方窮,就安排朱重八同志去。    反正餓死也該,誰讓你是朱重八!   朱重八被指派的地點是在淮西和河南。這里也是飢荒的主要地帶,誰能化給他呢?    然而,就從這里開始,命運之神向他微笑。 [5]   在游方的生活中,朱重八只能走路,沒有順風車可搭,是名副其實的驢行。他一邊 走,一邊討飯,穿城越村,挨家挨戶,山栖露宿,每敲開一扇門,對他都是一种考驗, 因為面對他的往往只是白眼,冷嘲熱諷,對朱重八來說,敲開那扇門可能意味著侮辱, 但不敲那扇門就會餓死。  朱重八已經沒有了父母,沒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么一 點可怜的自尊,然而討飯的生活使他失去了最后的保護。要討飯就不能有尊嚴。   生命的尊嚴和生存的壓力,哪個更重要   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偉大 [6]   朱重八和別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為不同,他才沒有一直當乞丐(注意這句)。   在討飯的時候,他仔細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脈、風土人情,他開闊了視野,丰富 了見識,認識了很多豪杰(實際上也是討飯者)。此時,他還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 教,他相信當黑暗籠罩大地的時候,偉大的彌勒佛一定會降世的。其實就他的身世遭遇 來說,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彌勒倒是很難說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的心中,真正的彌勒 是他自己。   但朱重八最重要的收獲是:他已經從一個只能無助的看著父母死去的孩童,一個被 人欺負后只能躲在柴堆里小聲哭的雜役,變成了能堅強面對一切困難的戰士。一個武裝 到心靈的戰士。      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后,只能怨天尤人 ,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 不斷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后的胜利。   朱重八毫無疑問是后一种。   如果說,在出來討飯前,他還是一個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經過三年漂泊的生活回 到皇覺寺時,他已經是一個有自信戰胜一切的人。   這是一個偉大的轉變,很多人可能究其一輩子也無法完成。轉變的關鍵在于心。   對于我們很多人來說,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別容易被傷害,愛情的背叛,親情 的失去,友情的丟失,都將是重重的一擊。然而對于朱重八來說,還有什么不可承受的 呢,他已經失去一切,還有什么比親眼看著父母死去而無能為力,為了活下去和狗搶飯 吃、被人唾罵,鄙視更讓人痛苦!我們可以相信,就在某一個痛苦的夜晚,朱重八把這 個最脆弱的地方變成了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   是的,即使你擁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覽群書的才學,揮之不盡的財富,也不能証 明你的強大,因為心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7]   當朱重八准備离開自己討飯的淮西,回到皇覺寺時,他仔細的回憶了這個他呆了三 年的地方,思考了他在這里所得到的和所失去的,然后收拾自己的包裹踏上了回家的路 。   也許我還會回來的,朱重八這樣想。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上天給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終于壓了下來,元朝的末 日到了。   我們的謎底也揭開了,現在看來,脫脫堅決要求治黃河的愿望是好的,然而他不懂 得那些反對的人的苦心,元朝那腐到极點的官吏也是他所不了解的。現在他終于要嘗到 苦果了。   當元朝命令沿岸十七万勞工修河堤時,各級的官吏也异常興奮,首先,皇帝撥給的 修河工錢是可以克扣的,民工的口糧是可以克扣的,反正他們不吃不喝也事不關己。這 就是一大筆收入,工程的費用也是可以克扣的,反正黃河泛濫也淹不死自己這些當官的 。   這是管河務的,那么不管河務的怎么撈錢呢,其實也簡單,既然這么大工程,必然 有徭役指標,找几十個人,到各個鄉村去,看到男人就帶走,理由?修河堤,不想去? 拿錢來。   沒有錢?有什么值錢的都帶走!   可怜的脫脫,一個好的理論家,卻不是一個實踐家。   老把戲出場了,當民工們挖到山東時,他們從河道下挖出了一個一只眼睛石人,背 部刻著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民工們突然發現,這正是他們在工地上傳唱了几 年的歌詞。于是人心思動。   這真是老把戲,簡直可以編成電腦程序,在起義之前總要搞點這种封建迷信,但也 沒辦法,人家就吃這一套。   接著的事情似乎就是理所應當的了,几天后,在朱重八討過飯的地方(穎州,今安 徽阜陽),韓山童和劉福通起義了,他們的起義与以往起義并沒有不同,照例要搞個宗 教組織,這次是白蓮教,當然既然敢起義,身份也應該有所不同,于是,可能是八輩子 貧農的韓山童突然姓了趙,成了宋朝的皇室,劉福通也成了劉光世大將的后人。   他們的命運和以往第一個起義的農民領袖也類似,起義、被鎮壓、后來者居上,這 似乎是陳胜吳廣們的宿命。   盡管他們的起義形式毫無新意,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的偉大和在歷史上的地位,在史 書上,將永遠的紀錄著:公元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第一個舉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統治 的大旗。 [8]   自古以來,建立一個王朝很難,毀滅一個卻相對容易得多,所謂牆倒眾人推,破鼓 万人捶,不是沒有來由的。   在元代這個把人分為四個等級的朝代里,最高等級的蒙古人殺掉最低等級的南人, 唯一的懲罰是賠償一頭驢,碰到個閑散民工之類的人,可能連驢都省了。蒙古貴族們的 思維似乎很奇怪,他們即使在占据了中國后,好像仍然把自己當成客人,主人家的東西 想搶就搶,想拿就拿,反正不關自己的事。在他們的思維中,這些南人只會忍受也只能 忍受他們的折磨。   但他們錯了,這些奴隸會起來反抗的,當憤怒和不滿超過了度,當連像狗一樣生存 下去都成為一种奢望的時候,反抗是唯一的道路。反抗是為了生存   這把火終于燒起來了,而且是燎原之勢。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看似強大的元帝國發生了几十起暴動,數百万人參加了起義 軍,即使那縱橫天下無敵手的蒙古騎兵也不复當年之勇,無力拯救危局。元帝國就像一 堵朽牆,只要再踢一腳,就會倒下來。   此時的朱重八卻仍然在寺廟里撞著鐘,從种种跡象看,他并沒有參加起義軍的企圖 。雖然他与元朝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對于一個普通人朱重八來說,起義是要冒風險 的,捉住后是要殺頭的,這使得他不得不仔細的考慮。   在很多的書中,朱重八被塑造成一個天生英雄的形象,于是在這樣的劇本里,天生 英雄的朱重八一听說起義了,馬上回寺廟里操起家伙就投奔了起義軍,表現了他徹底的 革命性等等。   我認為,這不是真實的朱重八   作為一個正常人,在做出一個可能會掉腦袋的決定的選擇上,是絕對不會如此輕率 的,如果朱重八真的是這樣莽撞的一個人,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朱重八是一個有畏懼心理的人,他遭受過极大的痛苦,對元有著刻骨的仇恨 ,但他也知道生的可貴,一旦選擇了造反,就沒有回頭路   知道可能面對的困難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懼中不斷掙扎,而仍然能戰胜自己,選擇 這條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我認為這樣的朱重八才是真正的英雄,一個戰胜自己,不畏懼死亡的英雄。 [9]   朱重八在廟里的生活是枯燥而有規律的,但這枯燥而規律的生活被起義的熊熊烈火 打亂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具体打亂這一切的并不是起義軍,而是那些元的官吏們。   在鎮壓起義軍的戰斗中,如果吃了敗仗,是要被上司處罰的,但鎮壓起義的任務又 是必須要完成的,于是元朝的官吏們毅然決然的決定,拿老百姓開刀,既然無法打敗起 義軍,那就把那些可以欺負的老百姓抓去交差,把他們當起義軍殺掉。   從這個角度來看,元的腐朽官吏為推翻元朝的統治實在是不遺余力,立了大功。   此時擺在朱重八面前的形勢嚴重了,如果不去起義,很有可能被某一個官吏抓去當 起義者殺掉,然后冠以張三或者李四的名字。但投奔起義軍也有很大的風險,一旦被元 軍打敗,也是性命難保。   就在此時,一封信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他幼年時候的朋友湯和寫了一封信給他,信的內容是自己做了起義軍的千戶,希望 朱重八也來參加起義軍,共圖富貴,朱重八看過后,不動聲色,將信燒掉了。他還沒有 去參加起義的心理准備。   然而晚上,他的師兄告訴他,有人已經知道了他看義軍信件的事情,准備去告發他 。   朱重八終于被逼上了絕路。   接下來的是痛苦的思考和抉擇朱重八面前有三條路,一、守在寺廟里二、 逃跑 三 、造反   朱重八也拿不定主意,他找到了一個人,問他的意見,這個人叫周德興,我們后面 還要經常提到他   周德興似乎也沒有什么好主意,他給朱重八的建議是算一卦(這是什么主意),看 什么條路合适   算卦的結果是"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凶而不妨",意思是逃跑,呆在這里都不吉利 ,去造反還可能沒事。   朱重八明白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自己不過想要老老實實的過日子,种兩畝地,孝 敬父母,卻做不到,父母負擔著沉重的田賦和徭役,沒有一天不是勤勤懇懇的干活,還 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躲到寺廟里不過想混口飯吃,如今又被人告發,可能要掉腦袋 。   忍無可忍   那就反了吧!反 他 娘 的! [10]   這是一個真實版本的逼上梁山,也是那封建時代貧苦農民的唯一選擇。誰不珍惜自 己的生命,誰愿意打仗,在活不下去時,那些農民被迫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去推動封建 社會的發展,直至它的滅亡。   這是他們的宿命。   所以我認為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确實是值得肯定的,他們也許不是那么厚道,他 們也許有著自己的各种打算,但他們确實別無選擇。   湯和就這樣成了朱重八的第一個戰友。他在今后的日子里將陪同朱重八一起走完這 條艱苦的道路。   然而湯和也絕對不會想到,自己居然是唯一一個陪他走完這條路的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77.27.196

05/22 00:37,
確實寫得很好看
05/22 00:37

05/22 08:16,
然也。
05/22 08:16

05/22 10:53,
就是寫得比較有人味囉:)
05/22 10:53

05/23 06:48,
不過這種作品的文學手法也用得兇,需要小心分辨
05/23 06:48
errantknight:轉錄至看板 KingdomHuang 05/23 22:39 Basten:轉錄至看板 FHSH-89-316 05/24 01:0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70.62
文章代碼(AID): #1743leY0 (NCCU98_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