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衝突法成案課程作業資料-遼宋金外交條約內容

看板NCCU06_GID作者 (Geschichte01)時間17年前 (2006/09/13 23:14), 編輯推噓3(305)
留言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嗯嗯..所有的條約及外交交涉...概略過程完整地寫下來..我想應該不用到歷史系那樣 嚴格的要求吧...請copy下來因這樣看會很吃力...打錯部分請見諒... 南宋與金的部分明天再加班趕工好了... 不知道要不要翻成英文寄給上尉...有看過對她聽課上有幫助... 戰略組的同學有問題請推文提醒我...感謝您的觀賞與支持 北宋與遼部分 澶淵之盟 西元1004年,遼聖宗奉攝政的承天皇后之命,大舉南下,攻瀛州,直抵黃河北岸的澶淵, 距開封城僅三百里,朝野大震,都主張遷都避難,有的建議往金陵,有的主張往成都,真 宗本人怯儒寡斷不能有所決定。當時朝中主戰的寇準、畢士安、高瓊等人,力主真宗親征 ,真宗應允,抵達澶州,登北城門樓,宋軍士氣大振。其實。真宗本人無意主戰,目的還 在於相機求和,而遼軍統帥撻覽中伏戰死,士氣也稍挫,遼軍深入,所過地方並未全面控 制,再戰也未有必勝把握,故而雙方都有了和意,再加上王繼忠的居間拉攏,就促成和議 。王繼忠原是真宗末繼皇位時的手下親信,奉命守邊很有威名,西元1003年因大意而被遼 所俘,很得到遼國當權者承天皇后的賞識。他雖降遼,但一心希望雙方和好,南北相安, 這次和議,他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勸說承天皇后與宋和談。 宋以畢士安負責,他派曹利用往遼軍中談判,遼也派韓杞往宋報聘,和議成立,主要的內 容,是建立友好關係及歲幣的交割,宋每年給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遼宋以兄弟之邦 相稱(遼聖宗以宋真宗為兄)(這一條在日後關南誓書裡才明文規定),這就是澶淵之盟。另 外遼曾要求宋割瀛、莫二州,為宋所拒。和議的全文還提到疆界的規定,銀絹等物送到雄 州交割,各守邊界不得互侵 不得騷擾田土及農作物,邊界維持原狀,不增加邊防守備, 不得築城設壘,不得收容雙方的盜賊等等,條約以宣誓結束。(還有一些小細節,但研判 老師應該不會提到,畢竟不是正式歷史課) 這次和議,雖然宋在被動受迫的情形下,還能作外交上的努力,損失不算太大,但確是宋 自建國以來未有的屈辱。分析和約的成立,總結有六個主要因素:一是遼宋長期對峙,使 雙方都有構和息兵的念頭。二是王繼忠的居間疏解。三是寇準、畢士安、曹利用等人的沉 著應付。四是遼國主戰統帥撻覽的戰死。五是宋應許的條件優厚。六是雙方勢力相當,都 無全面勝算的把握。這個和約,在當時可以是個國際條約,代表北亞強權與中原朝廷的態 度,雖然遼國未得土地,但宋每年供給物資,滿足了北亞民族向來所需求的經濟利益。 宋仁宗的增幣 宋遼的和平從盟約訂立之後,大體上來說保持了一百十七年的和平,其中右兩次小糾紛, 但都末發生戰爭,而交涉的結果,都是宋朝吃虧。第一次是在宋真宗的後繼者仁宗時代, 這時西夏又成為宋的邊患,宋朝是兩面受敵,而遼朝則是聖宗的後繼者興宗在位時期。 遼興宗打算乘宋夏對峙之時南下侵略。雖然遼朝廷中有主戰的也有主和的,結果興宗決定 以武力為後盾,先派蕭英、劉六符往宋,要求收回為周世宗所奪去的關(瓦橋關)南之地, 就是澶淵之盟時遼要求未果的土地。遼國南下索地的情報已先洩露,所以宋朝是有心理準 備的,一方面選用外交人才富弼準備談判,二方面整軍備戰,三方面以呂夷簡之謀,建大 名(河北大名)為北京,擺出仁宗親征之勢。 西元1042年2月,遼使入境,雙方談判至四月,富弼帶看國書往遼,充分表現了他的膽識 及外交天才,不但從容回答遼興宗的問題,同時剖析利害,又與劉六符等人折衝談判,終 於說服興宗,宋以增加歲幣來換取雙方的和平,這是第一次使遼。富禍返宋報告經過,八 月再度使遼,這次談判主要是訂約的內容,結果宋每年增加銀絹各十萬,重立誓書,就是 所謂的「關南誓書」,至此,宋遼雙方又恢復了和平。 宋仁宗時,由於國際局勢的改觀,西夏興起強大,使宋朝面臨北、西二大外患,故而在外 交政策上不得不謹慎。就這次宋遼的糾紛來看,宋的外交政策還是算成功的。 宋神宗的棄地 第二次宋遼的糾紛是在宋神宗時代,遼朝是道宗時代,西元1074年,遼以宋的河東路沿邊 建壘修屋違背盟約,同時又侵入蔚、應、朔三州境界為由,遼要求撤毀壘屋,並且重新劃 定國界,派遣使臣蕭禧往宋質詢,並帶有「求正地界書」 宋朝正值王安石變法新政之時,神宗與安石都較急求功功利,正打算加速改革內政,以求 富國強兵,不欲與遼絕裂,恐怕又藉口興兵,壞了新政的目標,故而在言談之間,並不打 算堅拒遼的要求,並企圖以不大的損失來應付過去。 在同年九月間,蕭禧再度使宋,談判邊界問題,宋派劉忱、呂大忠,幾次會談沒有結果。 次年,遼又遣使來談,宋先以韓縝談判無結果,後又以沈括往遼,遼人似乎自覺理虧,有 了讓步。到七月時,王安石主張放棄一些極小的土地來消除爭端,於是蕭禧返國,宋再派 韓縝往河東劃界,三州邊境,數百里間界線不明處,有些損失,詳細而可靠的說法不確定 。 近次糾紛之後,雙方又保持了四十八年的和平,直到北宋晚年,才又度和遼發生戰爭;不 過那時的局勢已整個改觀,亞洲又一個新興的勢力壯大起來,造成另一個局面。 宋金聯盟滅遼 自金國興起。勢力發展迅速,已有與遼、宋鼎足而三的實力,當時宋徽宗的態度,是不願 輕啟戰端,不肯破壞宋遼的和約,並不打算利用遼受金侵逼的良機,而朝廷重臣蔡京、童 貫,漸漸聯合起來慫恿徽宗,出兵攻遼,並可約金夾擊。這個宋金聯盟的策略,還是起於 遼的降將趙良嗣,加上現實的國際情勢,金的勢力日益擴張,這都鼓勵了宋室聯金攻遼的 政策。西元一一一八年,宋遣使馬政由山東半島渡海往金國去,相約合力攻遼,西元1210 年伊又派趙良嗣使金,雙方達成約定:一金軍攻遼的中京,宋軍攻遼的燕京。滅遼後,燕 雲十六州舊地給予宋,宋將給遼的歲幣五十萬兩匹轉給金。雙方出兵路線都有規定,不得 逾界,不得單獨構和,滅遼後,宋金得在邊界設市通商。但這個密約內容並不十分明確。 靖康之禍與北宋的滅亡 宋金之盟,雖然滅遼,但也正暴露出宋室的積弱,即使宋金不結盟,遼朝也終將為金所滅 。結盟不但將宋的真正軍事實力告訴金人,也給金人許多藉口,用來指責宋室的敗盟。先 是趙良嗣與阿骨打訂約時,允借糧十萬擔給金,但阿骨打死後,宋人就不兌現。允給金的 歲幣,不但不如期送交,而且品質差。當天祚帝為金人逼迫,走投無路之時,宋人曾密約 他投降,但情報為金人所獲,才加緊追俘天祚帝,這些都給金人責怪不守盟約的理由。當 燕京歸宋後,平州遼將張穀降宋抗金,並受為金人所逼而北遷的燕人支持,金兵進攻平州 宋殺張穀以示道歉,結果不但金仍責宋納叛背盟,而且使降順的遼人不滿,同時也顯出宋 室的軟弱懼事。至於宋所得到的燕雲之地,並沒有妥善的處置,鞏固安撫的工作也不夠, 使得燕人心中不滿。總之這些事實,都給新興的金人南下侵略的信心。 西元1125年10月,金兵分兩路南下侵守,次年汴京受困,主戰派的大臣李綱力主堅守,但 各地的援兵,都為金兵所敗,宋室不得已與金議和。金人的條件極為苛刻,要求金五百萬 兩,銀五千萬兩,緞百萬匹、牛馬萬頭,割太原、中山、河間四鎮,歸還燕雲地方的人民 ,尊金主為伯父,以宰相親王作人質。結果宋人只有臨時搜括京城財富,將金二十萬兩, 銀四百萬兩交出,金人敲詐得手引兵而退。汁京受困月餘才解圍,這是第一次金兵圍汴京 的結果。 金軍西路軍的統帥粘罕得知斡離不(東路軍)有所獲利,於是也遣使求財,宋末允許,斡離 不遂攻下太原,洛陽,直趨汗京。宋人認為這是背盟行為,下令應割給金人的三鎮固守, 並派兵赴援抗金,和議破裂。東西二路金兵會師於汴京城外,十一月京城淪陷,宋欽宗親 赴金營請和將河北河東之地全割給金。1127年金人拘欽宗,並大事勒索,宋人又將京城搜 得的金三十餘萬,兩銀七百餘萬兩,緞百萬匹送往金營,然而還不能使金人滿足。四月, 金人挾徽欽二帝,親王宗室諸臣宮妃等數千人,百姓十餘萬,皇室府庫器物積蓄圖籍等北 上,就….北宋完了,南宋與金明天再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96.194

09/14 00:19, , 1F
辛苦你了!! 感謝! 可是這不知道該怎麼分配耶..@_@
09/14 00:19, 1F

09/14 00:58, , 2F
太厲害了!辛苦辛苦~~
09/14 00:58, 2F

09/14 08:08, , 3F
分開 copy下來應該比較清楚 不會很多 就當故事喵一下吧
09/14 08:08, 3F

09/14 15:34, , 4F
辛苦了 推一個~~
09/14 15:34, 4F

09/15 00:09, , 5F
感謝啦~嗚嗚
09/15 00:09, 5F

09/15 00:09, , 6F
忘了說我是碩二跟你門一起上的苦命人謝謝~
09/15 00:09, 6F

09/20 08:26, , 7F
辛苦你了^^ 子亮太棒了
09/20 08:26, 7F

09/20 09:25, , 8F
希望會有用呢...不知老師究竟會怎麼上這一部份...XD
09/20 09:25, 8F
文章代碼(AID): #15221n9w (NCCU06_G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