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頂尖大學不需要人文?

看板NCCU05_GIDS作者 (疾虛妄)時間16年前 (2008/01/26 20:43),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頂尖大學居然不需人文 報載政治大學將被排除在新一波的五年五百億「國際一流大學與頂尖研究中心」核定名單 之外。倘若消息屬實,那麼教育部此一動作無非是宣示:頂尖與否的標準在於是否理工! 眾所周知,台灣社會一向是重理工,輕人文;而此一「特色」更是源自於台灣內外的獨特 政經系絡。 然當全球進入民主化與資訊化的時代後,試問,此時台灣除了同其他先進國家一同高喊著 知識經濟、創新學習以及網絡社會等口號外,我們還能拿出什麼獨特的東西與其他國家競 爭?筆者以為,所謂的獨特,並非是外求,而是反求諸己。進一步言,在全球化與在地化 的辯證過程中,台灣往往過度重視從外部引入時尚、文化、制度,卻忽略了在地化所獨有 的人文風貌與社會特色,也因此經常造成橘逾淮為枳的悲劇。 阻礙承接創新概念 以科技政策為例,根據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的研究:台灣的現代化素質係自外部引入, 因而文化變遷的主導形態為「結構性與象徵性過程」,此種發展本質上是一種「由外而內 ,由上而下」的歷程;當其表現在科學研究時,則淪為驗證先進國家科學發現的原裝設備 加工(OEM)。另,根據筆者對台灣科技政策的「後設敘事」(meta-analysis)研究,筆 者發現:台灣科技政策係以「國家現代化」為主流話語或後設基礎,當此一「後設敘事」 具體展現為對「制度」的理解時,即成為以「古典制度主義」以及「理性選擇╱行為主義 」的面貌出現,從而成為過度重視「正式組織」與「投入╱產出系統」的制度觀。 進一步言,在「現代化後設敘事」底下,政策問題即被化約為「發現最佳制度」與「效率 ╱效益最優化」。承前,不論是黃光國教授還是筆者的研究,兩者皆指向科技政策的「去 脈絡性」與「去在地化」傾向,使得相關政策僅能在「引入最佳模式」前提下,進一步優 化系統運作。 事實上,台灣的OEM傳統不僅存於科技政策中,就連產業界或高等教育也有著代工模式的 影子。換言之,此一「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的「現代化後設敘事」已成為國人的思維慣 性,甚至成為阻礙吾人對「創新」、「網絡」等新概念的承接。 勿只關注理工技術 筆者以為,解放前述思維之關鍵,並非來自理工領域的修正,而需倚賴多元、開放、特殊 與在地的人文社會科學。作為國內社會科學主要龍頭,同時也是「五年五百億」計劃唯一 以社會科學為主的政大,若在名單審核中被排除在外,將是國家的不幸。 台灣若要進入先進國家之林,就不能只是關注理工或技術等有形領域的範疇;思想的貧乏 不但使得社會素質低落,更使得有形的工程技術淪為沒有思想指導的怪獸。政大能否在二 月一日順利獲得「五年五百億計劃」,攸關的不僅僅是學校的利益,更是反映出我國官僚 在此一課題的認識成熟度。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發所博士候選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75.121

01/28 12:48, , 1F
在台灣只有唸理工醫科才有前途<某位毀我的國中老師說 >
01/28 12:48, 1F
文章代碼(AID): #17coiC9Y (NCCU05_GIDS)